01.23 #把健康帶回家# 骨科最大的敵人:疼痛

眾所周知,骨科病人常常與疼痛相伴且難以忍受,那麼面對疼痛我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什麼是疼痛吧!


那麼什麼是疼痛呢?


疼痛: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的痛苦體驗,是機體對損傷或潛在損傷的重要反射信號和不愉快體驗,同時也是骨科醫生進行臨床診療工作的重要依據。1995年美國疼痛醫學會提出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徵”,以提高全球醫學界對疼痛的重視程度。


#把健康帶回家# 骨科最大的敵人:疼痛


如何正確評估疼痛呢?


最常見疼痛評估方法:VAS(視覺模擬評分法):用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


#把健康帶回家# 骨科最大的敵人:疼痛

疼痛程度分級標準為:0分無痛;1-3分輕度疼痛(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分劇痛(不能忍受)

醫生對於疼痛有什麼好辦法呢?



1


包括患者教育、物理治療(冷敷、熱敷、針灸、按摩、經皮電刺激療法)、分散注意力、放鬆療法及自我行為療法等。非藥物治療對不同類型疼痛有不同的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您應根據您的情況向醫生詢問適合您的治療方法。


2


1.局部外用藥物有:乳膠劑、膏劑、貼劑等。

2.口服用藥有:

(1)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s):常見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注射用帕瑞昔布鈉、吲哚美辛栓、洛索洛芬鈉片等。

(2)阿片類鎮痛藥:常見藥物有可待因、雙氫可待因、羥考酮、杜冷丁、嗎啡等。此類藥物主要通過作用於中樞或外周的阿片類受體發揮鎮痛作用。

但是,阿片類鎮痛藥有一些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便秘,甚至部分病人有嗜睡及過度鎮靜、呼吸抑制等。所以阿片類鎮痛藥用於治療疼痛時,應及時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以調整其劑量,避免引發不良反應及藥物依賴。

最重要的注意事項:止痛藥物均需經醫生開具處方或醫生指導再使用,避免盲目使用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


#把健康帶回家# 骨科最大的敵人:疼痛

以上我們共同瞭解了什麼是疼痛以及疼痛的評估方法、藥物種類。很多骨科患者因疼痛會出現焦慮、煩躁、失眠、食慾不振、住院時間延長等現象,但請您不要灰心,醫護人員在不斷的研究攻克緩解疼痛的方法及治療方案。其實疼痛並不可怕,只要我們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積極治療,就會達到緩解疼痛的理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