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譯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譯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賈詡傳,賈詡字文和,武威郡姑臧縣人。少年時默默無聞,只有漢陽人閻忠特別看中他,說他有張良、陳平的奇才。

被舉薦為孝廉,任郎官。賈詡得病辭去官職,向西返回,到了..縣,中途遇上反叛的氐人,同行的幾十人都被氐人捉住了。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活埋我,我家一定會拿好多錢來贖我。”當時太尉段赹,早年作守邊大將多年,威震西方疆土,所以賈詡借他的名號來威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與他立誓盟約送走了他,其餘的人都被殺掉了。賈詡實際上並不是段赹的外甥,善於應變以成事,這是他的特長。董卓進入洛陽,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升為討虜校尉。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駐守陝縣,賈詡在牛輔的部隊裡任職。董卓兵敗,牛輔又死,眾人恐慌懼怕,校尉李莈、郭汜、張濟等人想要解散隊伍,返回故鄉。賈詡說:“聽說長安城裡議論要把涼州人全部誅殺,而各位單獨行動,即使是一個亭長也能把你們捉住。不如率眾人西進,沿途收集士兵,用來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要是事情成功,就以國家的名義征討全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眾人認為他說得對。李莈於是向西攻打長安。此事在本書《董卓傳》中另有記載。後來賈詡任左馮翊,因為他的功勞,李莈等人想封他為侯,賈詡說:“那不過是救命的措施,有何功勞!”極力推辭沒肯接受。又讓他做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官員的師長,為天下人所矚望,賈詡名號素來沒有威望,不能使眾人信服。即使賈詡在榮譽利益面前昏了頭,但於國不利!”李莈等人於是改授賈詡為尚書,主管選舉事務,做了很多輔助、有益的事,李莈等人對他親近而又忌憚。適逢母親去世,賈詡辭去官職,被授為光祿大夫。李莈、郭汜等人在長安城裡奪權爭鬥,李莈又請賈詡擔任宣義將軍。在李莈等人和好,放出被扣留的天子,保護大臣等事情上,賈詡都出了力。天子放出之後,賈詡交還官印綬帶。這時將軍段煨駐軍在華陰縣,與賈詡的故鄉同在一郡,賈詡於是離開李莈投奔了段煨。賈詡平素有名氣,為段煨部隊所盼望,段煨內心懼怕賈詡奪了他的兵權,但表面上對待賈詡卻禮節周全,賈詡更不能安心。張繡這時在南陽,賈詡暗中和他聯繫,張繡派人迎接賈詡。賈詡將要出發時,有人問他:“段煨對您很優厚,您為何要離去呢?”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賈詡之意,禮節雖然周到,卻不可靠,時間一長就將被他算計。我離開後,他一定高興,又希望我在外面為他聯絡強有力的援兵,必定會厚待我的家小。張繡沒有主要的謀臣,也願意得到賈詡,這樣我的家庭和人身都能保全。”賈詡終於走了。張繡對他秉持後輩之禮,段煨也果然好生照顧他的家眷。賈詡勸說張繡與劉表和好、聯合。太祖接連征討張繡,一天早上領兵退去,張繡要親自追擊。賈詡對張繡說:“不能追,追必敗。”張繡不聽,進兵追擊,大敗而回。賈詡又對張繡說:“趕快追他們,再戰必勝。”張繡推辭說:“沒聽您的話,才到了這個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什麼又要去追?”賈詡說:“用兵無定式,急速進軍,必定有利。”張繡信了,隨即收攏打散的士兵急速追擊,與曹軍大戰,果然得勝歸還。問賈詡:“我用精兵追擊敗軍,而您說必定失敗;退下來後,用敗兵追擊剛打勝仗的士兵,而您說必能勝。結果都如您所說的一樣,為什麼您預料的與一般常情相反卻又都應驗了呢?”賈詡說:“這個容易解釋。


譯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將軍您雖善於用兵,卻不是曹公的對手。曹軍雖然開始退卻,曹公必定親自壓陣斷後,追兵雖然精銳,將領既然不是對手,對方的士兵也就強了起來,所以知道追兵必敗。曹軍進攻將軍您並沒有失策的地方,力量未衰卻撤退,必定是他們國內發生了變故;已經打敗了將軍,他們必定輕裝快行,即使留下幾個將領斷後,這幾個將領雖然勇猛,已不是將軍您的敵手,所以雖然您用敗兵追擊卻能取勝。”張繡這才表示佩服。這以後,太祖在官渡抗拒袁紹,袁紹派人拉攏張繡,並給賈詡寫信要求結交互援。張繡想答應他,賈詡在張繡面前公開對袁紹的使臣說:“回去替我辭謝袁本初,兄弟之間不能互相容納,還能容納天下賢才嗎?”張繡驚懼地說:“怎麼說出這樣的話?”私下對賈詡說:“像這樣,我們歸附誰呢?”賈詡說:“不如歸附曹公。”張繡說:“袁強曹弱,我們又與曹公曾是仇家,為何要歸從他呢?”賈詡說:“這正是要歸順曹公的原因。袁紹強盛,我們以這麼少的人去歸附他,必然不會看重我們。曹公的隊伍弱小,他得到我們必定高興,這是歸附曹公的第一個原因。曹公奉天子之令行事天下,這是應該歸從曹公的第二個原因。有稱王稱霸志向的人,本來就會放棄私人恩怨,以向天下顯示他的德行,這是原因之三。希望將軍您不要再猶豫了!”張繡聽從了他,率部歸附了太祖。太祖見到他們,十分高興,拉著賈詡的手說:“使我在全國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就是您啊!”上奏請任賈詡為執金吾,封為都亭侯,升調為冀州牧。當時冀州尚未平定,留任參司空軍事。袁紹在官渡包圍太祖,太祖糧食將盡,詢問賈詡有何妙計,賈詡說:“您明智勝過袁紹,勇敢勝過袁紹,用人勝過袁紹,當機立斷勝過袁紹,有這四個勝過而半年之久不能平定袁紹的原因,在於只考慮萬全之策。必須在關鍵時刻作出決斷,那樣片刻就可平定敵人。”太祖說:“好。”隨即合兵而出,包圍襲擊了袁紹三十里以外的營地,打垮了他。袁紹軍隊大舉潰逃,黃河以北終被平定。太祖自己兼任冀州牧,調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譯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建安十三年(208),太祖攻破荊州,想順江東下。賈詡勸告說:“明公您當初攻破袁氏,現今收復漢南,威名遠揚,軍事實力已經十分強大。如果利用過去楚國的富饒,來招攬賢才良士,安撫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那就可以不興師動眾而使江東地區俯首稱臣。”太祖沒有聽從,出兵終於失利。太祖後來在渭南與韓遂、馬超作戰,馬超等人要求太祖割讓一塊地盤換取和平,並以嗣子作人質。賈詡認為可以假意答應他們。太祖又向賈詡詢問計策,賈詡說:“離間他們罷了。”太祖說:“懂了。”全部使用了賈詡的計策。此事在本書《武帝紀》中另有記載。最終打敗了韓遂、馬超,賈詡是這件事的謀劃者。這個時期,文帝還是五官中郎將,而臨..侯曹植有才華並且名聲遠揚,兩人各有勢力,都有爭奪嫡子地位的打算。文帝讓人問賈詡鞏固自己地位的辦法,賈詡說:“希望將軍寬宏大度,親自體驗普通士子的修業,朝朝夕夕,孜孜不倦,不違揹人子之道。就是這些罷了。”文帝聽從了他,深深地自我修行。太祖又曾支開左右人就此事詢問賈詡,賈詡緘口不答。太祖問:“和您說話卻不回答,為什麼?”賈詡說:“屬下正好在琢磨事情,所以沒有回答。”太祖又問:“琢磨什麼呢?”賈詡說:“琢磨袁本初父子、劉景升父子。”太祖大笑,就在這時太子終於確定下來。賈詡認為自己不是太祖的舊臣,而又多謀善策,恐怕被猜疑,於是閉門自守,在家裡沒有私交,子女娶嫁,不攀高門大戶,全國有計謀的人都來歸附他。文帝即位,讓賈詡做太尉,晉爵為魏壽鄉侯,增加封邑三百戶,連同以前共八百戶。又分封邑二百戶,封賈詡的小兒子賈訪為列侯。他的大兒子賈穆被任駙馬都尉。文帝問賈詡:“我想要討伐不服從我的人,以統一天下,吳、蜀兩國,先打哪一個呢?”賈詡回答說:“致力於攻取敵國的人以軍事實力為先,致力於建設根本的人則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合乎時機地即位,佔有、統治著全國,如果用文教道德來安撫他們,等待他們的演變,那麼平定他們是不難的。吳、蜀兩國雖然是小不點兒國家,但有山作依傍,有水作阻隔,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孫權明白虛實大勢,陸議懂得軍事形勢,他們佔據險地,把守要塞,我們要攻就得在水中擺弄船隻,這是難以很快謀取的原因。

譯文: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