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微信創作大賽」62年呼籲 終止千年旺火習俗

2017年底,朔州市委市政府發佈了《關於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點燃旺火的通知》,動員千餘名公安幹警和幹部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單位、進農村開展了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大力推廣電旺火,採取有效措施勸阻燃放煙花和壘煤制旺火的行為,朔州迎來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無汙染的春節。這看是普通的一個通知,對77歲田富明來說,卻期盼了六十多個年頭。

1956年,當時全國上下掀起了“節約鬧革命”、“移風易俗”的浪潮。田富明在參加小學畢業統考時,就寫出了“嚴禁旺火”的作文,理念之超前,受到了當時聯區教師的好評。同期田富明還向朔縣(朔州市1989年建市)縣委寄去建議“過年禁止壘旺火”的信。時任縣委書記的趙維基給他回覆了一封高度讚揚的信,邀請他參加了知識分子積極代表大會,並親自接待了他,說“黨需要你這樣‘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的帶頭人”。許是受到了鼓舞,在之後的60多年裡,為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倡導“嚴禁旺火”,田富明開始了漫長而執著的呼籲之路,不僅到處寫信提倡和宣傳禁止壘旺火,自己家中一切活動也堅決抵制旺火,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另類”。

雖然受到了他人的非議,但田富明始終沒有放棄。退休後,田富明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寫信上,先後向省政協副主席呂日周、省環保廳和忻州、朔州環保局,以及新聞媒體寄出數十封信件,也多次收到回信。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認可田富明的觀點,加入了他的行列。

長期的呼籲過程中,2015年的春節,朔城區政府門前用兩個電旺火代替了過去兩個煤旺火,讓田富明看到了一線希望。但政府後院賓館門前依然壘著煤炭大旺火,朔州日報還登載著懷仁縣大旺火是“中華一絕”的大篇宣傳報道,出售懷仁旺火公司旺火炭的廣告更是貼滿了大街小巷……這些情況不經又讓田富明憂心忡忡起來。他立馬拿起山西環保局給他寄來的“嚴禁燃旺火”的紅頭文件和自寫的建議信向有關領導和報社反映,結果換來的答覆卻是,旺火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已享為世界了。

對此,田富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旺火是流行於山西和周鄰省區的習俗,重點是晉北一帶。而當時朔州的情況是:年除夕前半夜是安神旺火,後半夜是接神旺火。正月是旺火月:初三、六、九日壘,元宵節三天夜都壘,秧歌隊三日挨戶轉旺火要壘。一年中婚喪日、民間驅邪避災的迷信活動如“喜樂”“打鼓”“獻土”等,隆重的壽日、生日都要壘旺火。當時年統計每戶用煤100公斤,中等村有百戶就浪費10多噸,全縣約有300多個村,這還不包括縣城裡的戶數。照此計算全市、全省及鄰省區浪費該有多少?進而思之,更有大鍊鋼鐵的歲月,旺火代替了土高爐,夜空星羅棋佈;文革時代最高指示和迎“九大”都要壘旺火慶祝;商業化的時期,懷仁縣還成立了銷售旺火炭的公司,旺火升級到高達幾十米,用炭近百噸。這樣客觀的計算究竟浪費了多少資源、勞力和汙染了多少天空,我們是無法估量的。將這陋俗再戴上非物質文化的桂冠,是對非物質文化的玷汙。

田富明繼續向中央、省、市各級各部門寫信,闡明自己對“點旺火”的觀點。2017年,田富明的信引起了國家信訪局的重視,按程序進行受理、交辦、督辦。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認識到事情的重要性,下決心取締“點旺火”習俗。終於,這一持續近千年的習俗被終止了,朔州市人民過上了空氣清新的春節。

對於77歲的田富明來說,更是激動萬分。春節剛過,剛做完心臟病手術不久,田富明就迫不及待的向中央寫了一封信,並得到了中央的回信。“有生之年,我看到朔州環境生態的‘弊革風清’,真是太高興了。”60多年來,田富明累計寄出信件百餘封,為朔州市的環保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談到今後的生活時,田富明依然很興奮,他說,“這個心願雖然實現了,但我會把精力放到保護傳統文化上,繼續寫信,給黨委政府提意見、提建議。”

田富明是一位很平凡的老人,但他用堅持書寫了很不平凡的事蹟。正是像田富明這樣的老人,基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拳拳之心,執著而用心的建言獻策,才有利於黨和政府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有利於政府科學決策和制定政策,有利於人民群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主體作用。

趙倩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