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鎂鋰”海西 “風光”“鉀”天下

“鎂鋰”海西 “風光”“鉀”天下

由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的10兆瓦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是我國首座成功投運的規模化儲能光熱電站,也是全球第三座投運的具備規模化儲能的塔式光熱電站。圖為中控太陽能鏡場。本報記者 劉偉 攝

“镁锂”海西 “风光”“钾”天下

花土溝油田採油現場。本報實習記者 賈泓 攝

“镁锂”海西 “风光”“钾”天下

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鉀系列尿素剛完成包裝即被送往市場。本報實習記者 賈泓 攝

行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廣袤大地,什麼能吸引你的目光?是倒映著碧藍天空的鹽湖?是散落在茫茫戈壁旋轉的風車?還是八百里瀚海繁忙的生產場面……

鑲嵌在廣袤大地的大小鹽湖,不僅有“天空之鏡”的美麗風光,更因其中蘊藏的鉀、鋰、鎂等資源,成為這片廣袤土地上孕育希望和財富的顆顆明珠;柴達木盆地裡壯麗的戈壁瀚海、雅丹風光的背後,是豐富的光熱、風力儲能,是巨大的新能源發展潛力;整齊栽種的枸杞樹苗,隨風飄揚的藜麥,景區內熙熙攘攘的遊客,是海西堅持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大路上奔馳的車流、高高聳立的電纜、生產線上的科技動能、互聯網上讚美的日誌與留言,都成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利用自身優勢、做強自身優勢,用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美麗海西的最強展現。

鹽的世界 鎂鋰鉀園

鹽湖,之於海西州,是寶藏,是循環經濟的基礎與起點。

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內地桃紅柳綠的五月,站在湖邊,你會被盪漾的湖水、結晶的氯化鈉堆積出的白色湖岸帶入鹽的世界;眺望鹽湖之上的採鹽船,則會讓人更直觀體會到鹽湖“綠色開採·分級提取·綜合利用”的循環發展。

這裡的湖水是鹽湖人生產必需的滷水,經過採滷泵站、輸滷渠和蒸發濃縮等工序後成為生產的原料。在青海省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股份)鹽湖化工分公司,鹽湖化工工藝與煤炭、天然氣融合發展,滷水通過複雜的工藝成功生產尿素、PVC、氫氧化鉀、碳酸鉀等產品。目前,鹽湖股份氯化鉀產能達600萬噸/年,成為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

但要“富鉀天下”鹽湖人並未止步於產量,他們要“優化鉀”“走出鉀”;自主開發了世界領先的低品位固體鉀溶解轉化、高品位高回收率高產量一體化反浮選冷結晶提前氯化鉀、尾鹽熱熔結晶支取優勢氯化鉀等技術;形成了氯化鉀、碳酸鉀、氫氧化鉀、硝酸鉀系列產品;擁有顆粒狀、結晶狀、粉狀不同物理性能鉀肥品種;還在與玻利維亞洽談聯合開發鹽湖鉀產品……

經過提鉀後的廢滷被鹽湖人稱為老滷,以可持續的理念審視,這可是鹽湖沉默的新希望!

2014年,鹽湖股份成功攻克“高鋰鎂滷水提鋰”的世界難題,實現了從鉀肥生產排放的廢滷即老滷中提取鋰離子,目前這裡年產1萬噸的碳酸鋰項目已實現工業化生產。

鹽湖股份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經過精製、脫水的老滷,在動態煅燒後可得到氫氧化鎂、氧化鎂,經過電解等程序則可產出金屬鎂,為了中和生產中分離出的氯氣,則可生產PVC等產品。2016年,鹽湖股份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金屬鎂裝置,當年6月16日成功產出第一塊高品質鎂錠。

經過提鋰、提鎂後的廢滷因不含有害環境的物質,被直接排入鹽湖,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的原料。

鹽湖股份的綠色發展之思、循環發展之路是海西州經濟發展的縮影。2017年,海西州電池級碳酸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速增長,全球規模最大的金屬鎂生產線建成試車,東臺3萬噸碳酸鋰、15萬噸穩定輕烴等項目加快建設。同時,還將建成五礦1萬噸碳酸鋰、金崑崙1.5萬噸鋰鹽(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比亞迪3萬噸碳酸鋰、藍科鋰業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等項目,發展金屬鎂及鎂合金、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等產業。

新的動能 風光正好

行走在海西大地,你會為太陽能光板組成的藍色海洋而驚歎,也會被戈壁灘上高高聳立的風車所吸引,在一座座輸電塔間穿行的電纜線則會讓你產生疑問:新能源,對海西意味著什麼?

海西州將新能源產業率先融入國家戰略,共建成新能源項目172個,總裝機容量5617.5兆瓦,佔全省的58.9%,太陽能發電量居全國第一。格爾木、德令哈成功入圍國家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2017年,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工業園循環化改造順利通過國家驗收,300兆瓦晶體硅太陽能一體化、德令哈工業園產業孵化基地等65個項目建成。

光能、風能的開發與利用,是海西州看不見的綠色,更是海西州看得見的機遇。海西州機械製造企業看準市場、抓住機遇,借力新能源在海西加速發展之時,正逐漸實現自我的新超越。

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西化機)以多型號PE複合排水管、石化壓力容器、鋼結構等產品的製造與安裝板塊為主營業務。2011年,該企業看準時機第一次接觸新能源裝備製造與安裝板塊業務,在海西州提出“五個千億集群”後,他們開始思索自己能做什麼。發揮自身優勢和身處海西、長期服務海西的經驗,海西化機開始重點開拓以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領域為核心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從光伏支架到生產風電塔筒,他們成功邁出了融入新能源發展戰略的第一步。

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海西州按照全產業鏈理念,加快發展光伏、光熱、風能發電和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高標準建設好格爾木、德令哈兩個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力爭實現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架構目標。

美的經濟 活力張揚

在海西州格爾木市大格勒鄉,棵棵枸杞苗在村莊外傲然挺立,包裝精緻的“源鑫堂”黑枸杞寫著原產地“青海·格爾木”。枸杞,是大格勒鄉的驕傲和希望,也是海西州發展特色生物產業的縮影。

2017年,海西州成為全國第二大枸杞產區,有機枸杞產量居全國首位,枸杞出口創匯居全省農產品首位。青藜2號、3號通過省級品種審定,系列產品投放市場。未來,海西州還將深入推進“特色生物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構建枸杞、藜麥等特色生物產業體系,打造高原冷涼特色生物產業基地。並建立柴達木高端枸杞產業基地,建成枸杞黃酮提取、藜麥枸杞餅乾加工等項目,加快1000噸紅枸杞精深加工、500噸黑枸杞濃縮汁等項目建設。

海西人還有另外一個驕傲,那就是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近幾年,茶卡鹽湖無疑成為了備受追捧的“網紅”,與自己倒影相見的拍照方式、風味十足的小火車無不在旅遊季刷爆互聯網,2017年更是創全省景區單日入園人數最高記錄。

五月下旬,記者來到這裡,絡繹不絕的人流能讓人感覺到旅遊的熱度正逐步升溫.據瞭解,為實現景區提檔升級,2018年開園前期,茶卡鹽湖景區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景區新建包括海事用房、輪式小火車環線道路、遊客服務中心等12個項目。其中停車場擴建、公廁擴建、綠化帶護欄、新建海事用房、新建輪式小火車環線道路、智慧旅遊系統6個項目在4月26日前完成,其餘項目年內按計劃完成。

同時補充旅遊、保潔、保安等人員力量,強化多層次素質培訓;上線智慧旅遊系統,實現景區智能管理,該項目於2018年開園當天同步上線。此外,今年景區也在停車場管理、票務管理、景區最大承載量預警管理及輿情監督管理、投訴處理管理、小火車運營管理及廁所管理等方面做足了“功課”,保證遊客的觀賞體驗。

近年來,海西州旅遊業成“井噴”式發展,水上雅丹、天空壹號列入國家優選項目,“神奇柴達木·祖國聚寶盆”品牌全面叫響。如今的海西州,紮實推進茶卡鹽湖5A級景區創建工作,推動察爾汗鹽湖、“兩湖一址”改造提升等旅遊項目落地,確保了天空壹號、水上雅丹、金子海等景區如期開園,大柴旦的雪山溫泉、芒崖的千佛崖正逐漸掀開自己神秘的面紗……

海西州正在用自己獨特的美,挖掘收穫著自身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