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嶺灃峪光頭山不讓車上去,但在雞窩子蛤蟆溝,藏著一條細路可達


古人用語是極雅的,秦嶺中這樣的道路,一般被稱作翻山細路。如今灃峪的光頭山不讓車上去,但在雞窩子的蛤蟆溝,卻有一條細路可以走上去。早幾年徒步這條路時,草還很多,路還沒個正形,如今一眼便可以辨認。

從西安出發,進了灃峪60裡,把車停在雞窩子川嫂農家樂,順著房後面的細路就上山了。先是碰到一名護林員,登記了我們的姓名,留下了我們的電話,叮囑注意安全,別走岔道,同時保護環境,垃圾帶下山。然後又碰到一群登山客,他們走得極緩。

從蛤蟆溝上到蛤蟆溝梁,這一路基本沒啥岔道,只要順著人走過的路往前,絕對不會迷向。穿過了密林,海拔升起來以後,進到箭竹叢裡面,高壓電線塔就成了路邊。順著走,道路盡頭就是電視臺的射頻發射臺。

我們算走得快的,一路都是超越別人。不過,這幾名跑山者卻超過了我們。前幾日,他們組織了一場比賽,沿途留下了不少指示路標。今天特意過來,把指示標全部剪下來帶走,行話叫“剪標”。設標、比賽、剪標,三趟就過去了。

從蛤蟆溝上來,約3個小時,就走到了發射臺旁邊。這地方還在使用,高牆大院,看不清裡面有啥。大概就是些機器吧。點對點遠距離通信,最可靠的還是微波。利用微波進行通信,容量大、質量好,且還還可以傳至很遠的地方。

上到這光頭山山頂的人,大多是為了找找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海拔2800多米的這個山頭,也確實能夠滿足人們的這一慾望。遠看群山,低低矮矮都在視野下方窩就著。近看腳下,一地的高山杜鵑呀,夢幻一般的紫色。

每一回登頂光頭山,無論山下是何種氣候,都難以判斷山上是風是雨。這一回遇見的是大霧,瀰瀰漫漫北側南坡,放眼望去,茫茫的一片。氣溫還很低,先前的短衣短褲早就扛不住了,衝鋒衣穿上也還覺得冷。

迅速逃離,沿著從發射臺下到分水嶺的沙石道路走。海拔迅速降下來,路邊這松這柏就挺挺的,呈現在眼前。天也不像是在山頂那般霧氣濃重,反倒露出好些藍天白雲來。身體也越走越熱,汗珠子順著往下滴。

路邊的大樹上,有很多花絨寄甲卵的釋放盒,回來一查才知道:花絨寄甲是天牛、吉丁蟲等蛀幹害蟲的捕食性天敵,主要用於防治林業、果樹鑽蛀性害蟲,譬如松褐天牛、桑天牛、雲斑白條天牛、青楊天牛、雙條杉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等。

發射臺到分水嶺這條路,總共有30裡,走下來大約也需要3個小時。沿途景色都很好,不過最好看要數王鎖巖。這一截道路,是硬生生從岩石上砍出來的,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膽小者不敢停留。

這一程,雞窩子-蛤蟆溝-光頭山-分水嶺-雞窩子,約50里路,海拔提升1000米,一般需要7-8小時。本組圖片拍攝於2018年6月2日,地址陝西西安長安區秦嶺灃峪光頭山。喜歡關於秦嶺的圖文故事,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點擊關注本頭條號“專業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