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陝西古寺水井竟現煙霧升騰奇景 為全球唯一佛教三大宗派祖庭!


創建於東晉時期的草堂寺位於陝西西安戶縣圭峰山北麓。弘始三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此苫草為堂翻譯佛經,草堂寺由此得名。這裡也是我國第一座國立翻譯佛經的譯場,被譽為佛教中國化的起點。

草堂寺的鐘樓上下兩層各有一口鐵鐘,下層鐵鐘為明萬曆十九年所鑄。據說當年寺廟為鑄鐘到一婦人家化緣,婦人因無錢就對孩子說“再哭拿你去鑄鐘”,後來鍾鑄成後聲尖利淒涼,如兒喚母,無人敢再敲,於是在二樓又鑄了一口。

大雄寶殿是草堂寺最宏偉的建築,因佛教著名的《中觀三論》、《成實論》、《法華經》均由鳩摩羅什在此譯出,草堂寺也因此被佛教三論宗、成實宗、華嚴宗以及日本佛教日蓮宗共同奉為祖庭,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大殿內供奉著三世佛像,以及日本日蓮宗奉送的一尊高1.2米、用一整塊楠木雕刻而成的鳩摩羅什坐像。 鳩摩羅什(343-413年)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高僧,他7歲出家,遊歷多國,一生譯經七十四部,被譽為中國佛教譯經第一人。

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圓寂火化後,其弟子收集舍利建造了這座高2.33米、外觀奇特的鳩摩羅什舍利塔,舍利塔由八種不同顏色大理石雕刻鑲砌而成,因而又稱“八寶玉石塔”,是草堂寺的鎮寺之寶。

在舍利塔附近的寺院西北角,有一口聞名遐邇的“煙霧井”。井內由於經常出現煙霧升騰的奇景,為草堂寺增添了神秘色彩。當地民間相傳,井下的巨石上趴著一隻蛟龍,當它呼氣時,井口就會冒出“煙霧”。

更為科學的解釋是,由於陝西地熱資源豐富,地下蘊藏的熱能氣體會沿著地殼縫隙滲出地表,而這口水井恰好打在地熱帶上,地熱氣體沿井口冒出地面,形成了煙霧。如今“草堂煙霧”已成為關中八景之一。

在舍利塔前的這口小井,是當年鳩摩羅什與三千弟子們的飲水井。相傳鳩摩羅什舍利塔建成後,這口井裡生出一朵蓮花,因此又名“蓮花井”。弟子們在井旁栽種了二棵柏樹,並在井口鑿刻了“二柏一眼井”五個字,距今已有1600年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