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小龍蝦養殖: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二)

小龍蝦養殖的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上期小編說到了池塘的條件,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的池塘對於小龍蝦養殖來說可以說事半功倍,但是這些遠遠不夠,對於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來說,只是在自然環境上佔優勢罷了 ,要想進一步提高小龍蝦的養殖產量和質量還得對池塘進行進一步的改造。

小龍蝦養殖: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二)

一、池塘的改造

池塘的改造可以歸納為漏水塘改為保水塘;低埂改高埂;狹埂改寬埂;死水改活水;瘦塘改肥塘。

1.漏水塘改為保水塘

龍蝦有打洞穴居的習性,因此池塘土壤以壤土、黏土為好,保水性能強。砂質土、粉土等不適合養殖龍蝦。而且還存在漏水狀態,所以我們在改造池塘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土質不良的地方,所以小夥伴在自行建設水塘時候要注意土壤的質地,發現此類現象時候也別過於擔憂,採用塘底改土和加寬加固堤基措施,條件可以的話,最好採用塘周砌磚石或水泥護堤。養殖小龍蝦的池塘切忌不能漏水,因為漏水會造成水位變化,影響小龍蝦的繁殖,這是很多養殖戶實踐中得來的經驗。

小龍蝦養殖: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二)

2.低埂改高埂;狹埂改寬埂

這個不說,真的可以不說了

3.死水改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流通暢才能保證小龍蝦生長有良好的水質環境。如果水流不通,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對生產有很大的危害,容易引起養殖的小龍蝦浮塘和疾病的發生,因此必須盡一切可能去改善排灌條件,如開挖水渠、鋪設水管等,做到能排能灌。

小龍蝦養殖: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二)

3. 改瘦塘為肥塘

池塘過瘦不是一種好現象,容易發生青苔氾濫的情況,所以,在上述這些改造完畢後一定要做好肥水工作,適當肥度的糖水,有利於培育浮游藻類提供天然餌料,增加水體溶氧,並且可以促進蝦塘微生態平衡的建立,減少水溫波動。關於肥水的方法很多,不一一講解,這裡要提醒的是,不要在下雨天和悶熱的天氣下肥水,前者肥效太弱吸收差後者肥效太強水體缺氧。

其實這裡面重中之重的還是進排水水渠的處理和防逃設施的安排,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進排水渠,做到灌得進,排得出,。小龍蝦逃逸能力比較強,防逃設施也不可少,尤其是蝦種剛入池的第一個晚上和雨天,相關實驗表明如果沒有防逃設施,可在一天內逃走80%左右。因此,在小龍蝦放養前一定要做好防逃設施。防逃設施有多種,常用的有兩種:一是防逃板,另外一種便是採用麻布網片或尼龍網片或有機紗窗和硬質塑料薄膜。

小龍蝦養殖:池塘標準化生態養殖模式(二)

好了小編能說的也就這麼多了,小編說了這麼多就想說的是池塘標準化的生態養殖模式首要的是告訴小夥伴們得有一個自然環境好的池塘很重要,有的小夥伴自行建造也是可行的,其次便是要重視對於池塘的改造。希望小夥伴們做好各方面工作,能夠把池塘變成小龍蝦真正適宜養殖的地方,才能在上市的時候獲取最大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