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簡稱“長”,是吉林省省會、隸屬於中國東北地區,副省級市、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處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位於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總面積2056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557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區面積506.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8.9萬人。郵政編碼為130000,車牌代碼為吉A,地方方言為長春話,市花為君子蘭,市樹為黑松,城市精神為:寬容大氣,自強不息。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市共轄7區3縣(市),分別是南關區、寬城區、朝陽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區和農安縣、榆樹市、德惠市,政府駐地為南關區人民大街10111號。

長春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人類就進入了智人階段,屬母系氏族社會初期,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堯舜23年,長春古代建城史在這裡建立,是早期肅慎族的第二個王都,稱“茶啊衝”,是長春最早的歷史稱謂,後肅慎族第二代王室建立土坯城牆和宮殿,稱“喜都”,人口約千戶,此後歲月裡雖改過很多名字,但一直是東北地區古代王國的王都。秦漢時期,挹婁族居於此。西漢至西晉時期,為扶餘國國都,漸與中原文化交流。東晉南北朝及隋唐初期,為高句麗境地;唐開元時期,隸屬安北都護府,時被中原人士稱為“書山府”,是唐朝發配文字獄犯人之地,當時書山城被冤枉發配的文人很多,也使之成為許多中原學子嚮往的文化之地,乃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廣為流傳。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領袖大祚榮建立中原王朝屬國渤海國,改“書山府”為“隆州府”,定為國都。五代及北宋時期,遼國建立,改為“黃龍府”(即“直搗黃龍”之黃龍府,今農安縣城),屬遼東京道。北宋末年,女真人崛起,金國建立,改為“隆安府”,遷都中都北京後,改稱“寬城府”(寬城子),屬隆州,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寬城子成為東北亞最大的基督教(時稱景教)聖地。明代在此設立其塔木衛、亦東河衛、木古河衛。清代設治前,屬蒙古郭羅爾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的封地。清初,朝廷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清嘉慶五年(1800年7月),設置長春廳,隸屬吉林將軍,是長春正式設置之始。長春之名由此而來。1896年沙俄侵入東北,攫取中東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城建起俄國人居住區(鐵北二道溝)。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沙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各地區由軍府制改為行省制,長春府隸屬於吉林省。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北各地區由軍府制改為行省制,長春府隸屬於吉林省。 1908年日本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民國十四年(1925年)分設長春市政公所。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翌日長春淪陷。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洲帝國”,偽滿洲國宣佈定都長春,改名為“新京”。8月,改為“新京特別市”,隸屬偽滿洲國國務院。1932年偽滿伊始,長春市區人口數為126309人。 1943年年末偽滿鼎盛時期,市區人口數為754210人。 1945年偽滿末期,市區人口數為716815人, 此時約有14萬日本人。偽滿鼎盛時期加上駐長春的大量軍隊、外國僑民和巨大的流動人口,全長春地區總人口已逾120萬,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隨之垮臺。12月20日,國民黨中央政府在長春市設置長春市政府,隸屬吉林省。1945年8月8日,前蘇聯政府對日宣戰,百萬紅軍出兵東北,日本關東軍遭到了沉重的打擊。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18日,偽滿洲國皇帝宣佈退位。9月20日,蘇聯紅軍進駐長春,成立了長春衛戍司令部,逮捕了偽滿洲國各部大臣,連同溥儀先後押往蘇聯,偽都長春同東北一起光復,日本帝國主義苦心經營14年的偽滿洲國徹底覆滅。1948年5月23日-10月19日,長春圍城戰,史稱“困長春”。歷時五個月的圍城,使得長春城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死城,餓殍之城,白骨之城。困長春結束後,市區人口減至約17萬人。 前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後,東北抗日聯軍聯合作戰。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中共長春市委和市政府隨軍入城。長春市改稱長春特別市,隸屬東北行政委員會。 1949年3月10日,長春特別市改稱回長春市。1949年5月9日,長春市政府改稱市人民政府,隸屬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長春市改為中央直轄市,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代理。 1954年8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長春市改為吉林省轄市。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歷史建築集中成片,已公佈的第一批歷史建築99處237棟。還劃定了10處代表不同歷史時期的長春市歷史文化街區,其中6處被公佈為吉林省歷史文化街區。新民大街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第一汽車製造廠被列入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長春電影製片廠早期建築、偽滿皇宮及日偽軍政機構舊址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長春新十五景:長東北文化旅遊產業園、長春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長影舊址博物館、伊通河景觀帶、長春北湖國家溼地公園、勞動公園、長影世紀城、長春孔子文化園、淨月潭國家風景名勝區、長春東北虎園、東北民族民俗館、百花百草百木園、松山韓蓉非洲藝術收藏博物館、長春國際汽車公園、長春現代農業博覽園。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是中國大學在校生在城市人口中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長春擁有中國現今辦學規模最大的普通高校—吉林大學、中國光學英才的搖籃—長春理工大學(原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中國航天員的搖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長春是“公交都市”,公交運營車輛近4000臺,運營線路將近200條(含各類支線和區間線),線路長度2539公里,年客運量4.08億人次。長春出租車行業發達,出租汽車總量、人均出租車佔有量以及出租車行業對經濟貢獻率均居於全國前列,其中人均出租車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創造了新中國電影“七個第一”,先後拍攝了人民電影第一部紀錄片《民主東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並譯製了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

公交都市——長春

長春是吉菜的發源地,長春自古就有漢、朝、蒙、滿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特有的民族食俗,客觀上形成了獨特多元的吉菜飲食文化。特色名菜:長春蹄花絲、長春地三鮮、真不同醬菜、回寶珍餃子、滿族八大碗、雪衣豆沙、韭菜烙盒、長春醬肉、翡翠人參茅臺雞、鼎豐真糕點、燒鹿尾、鹿血糕、漬菜白肉火鍋、白肉血腸、雞湯豆腐串。

長春素有“汽車城”、“電影城”、“科教文化城”、“森林城”、“雕塑城”的美譽,是新中國汽車、軌道客車、電影、光學、應用化學、生物製品等行業的發祥地。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長春的中國一汽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第一輛轎車。中國軌道客車的搖籃,長春客車廠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軌道客車、第一輛有軌電車、第一列地鐵列車、第一輛磁懸浮列車(實驗);長春客車廠是我國最大的鐵路客車和城市軌道車輛的研發、製造和出口基地,也是世界規模最大軌道車輛製造商。中國電影工業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了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等。

講一下你所知道的長春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