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農人」向現代都市精緻農業進軍的健鑫家庭農場——記濟南市歷城區健鑫家庭農場主滕丕亮

「農人」向現代都市精緻農業進軍的健鑫家庭農場——記濟南市歷城區健鑫家庭農場主滕丕亮

滕丕亮是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老北村村民,2014年在黨的好政策下,經過土地流轉,集中了22戶農民的57畝土地建起了標準冬暖式大棚10個,成立了歷城區健鑫家庭農場。2017年收入達77萬元,純利潤達37萬元,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探索出了一套種植大棚無公害瓜菜,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找準發展路子 堅持不懈走下去

滕丕亮原來做過蔬菜、瓜果運輸批發生意,他在收購蔬菜瓜果時,看到壽光、昌樂、青州等地利用設施農業搞錯季節種植來提高效益,萌發了也要種植無公害瓜菜的想法。於是他先後到南京、濰坊、臨沂等地參觀考察,悉心向當地蔬菜種植專業戶學習。他所在的老北村位於濟南市近郊,在東湖水庫建成後,本村農民平均土地僅0.5畝,土地少,種地成本高,不掙錢還虧本,好多村民都進城務工,土地或荒蕪或種樹,造成了嚴重浪費。經過土地流轉,滕丕亮與農戶簽定協議,解決農民分散種地成本高的問題,也給外出務工的村民解除了後顧之憂,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為搞好大棚生產,滕丕亮全家吃住在大棚,育苗期間一夜起三四次看溫度、發芽情況,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就進大棚工作。2013年第一次種植西瓜,由於氣侯問題,沒有把握好溫度,秧苗受災,一季西瓜賠15萬元,他體重從150斤瘦到了110斤。一次的不成功,他沒有任何的退縮與後悔,而是更加細心的研究、學習、總結經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他再次投入資金進行了無公害科技種植蔬菜,取了不錯的效益,種植各種蔬菜40餘畝、草莓15畝平均每畝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並吸納了四位村民前來務工,也給村民增加了收入。

2017年他又新建草莓標準化大棚7個,進行草莓種植。經過不斷努力,滕丕亮學會了科學種田,健鑫農場的溫室大棚配套安裝全自動水肥一體化設備、智能自動放風系統、捲簾機和後放風系統,農場生產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管理。在農場修建了100立方沼氣池,利用沼液沼渣用於綠色食品以及蔬菜的種植,生產綠色產品。2018年新建了有機肥發酵池165m3,配套安裝液壓升降翻堆機翻堆機1臺,進行有機肥漚制生產,利用動物糞便和園區的菜葉、菜秧進行漚制,實現了農場內的生態循環,滿足本園區有機肥供應。

不斷學習充電 “三品一標”認證促農場發展步入快車道

2017年7月,農場為自家的農產品註冊了“翠藝”牌商標。根據專家建議,滕丕亮不斷提升品牌質量,嚴格選用生物肥料、生物農藥,保證所用肥料及農藥無公害、無毒副作用、無殘留,所有農產品均達到綠色無公害的品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精心管理,他種植的蔬菜瓜果,品質得了廣大客戶認可,固定收購他的所有農產品,並且高於市場價2-3角進行收購。基地生產的蔬菜瓜果先後獲得農業部、山東省農業廳授予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自種植大棚以來,他堅持加強對大棚種植科技知識的學習,不斷接受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新肥料,經常請技術專家上門,進棚指導工作,虛心向技術專家請教大棚瓜菜種植技術,耐心細緻地聽專家、技術人員的解答,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細心觀察大棚內各種瓜菜的病害,提前預防,積累消除病蟲經驗。同時他積極參加各類培訓班,於2015年參加了歷城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獲得了初級新型職業農民證書。2016年、2017年參加濟南市新型職業農民‘一二三四’培訓工程 ,並獲得結業證書。2016年參加山東省現代農場主第一、二階段培訓班,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技能、經營管理理念和國家的各項農業政策知識。

為村民無私傳授經驗技術 實現共同致富

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老北村的溫室蔬菜種植效益明顯提升,去年全村又新建大棚30餘座,增加草莓大棚100餘畝,新增種植西瓜甜瓜等品種,帶動農戶10餘家,實現每戶年增收5萬元。草莓栽培、物流配送、產品深加工、銷售等也都需要大量勞動力,帶動唐王周邊20多個農民就業。與此同時,他還把自己摸索到的經驗和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其他種植戶,對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熱情向他們傳授蔬菜實用技術、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能,手把手教他們無公害瓜菜種植技術。 滕丕亮與農戶簽定協議,解決農民分散種地成本高的問題,也給村民外出務工解除了後顧之憂。滕丕亮說:“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豐富和開拓當地村民,尤其是年輕人的思路,致富並不是只有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這一條出路,只要敢想敢幹,勇於創業,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優勢科學種植,經營、管理、信譽三者缺一不可,致富的夢想也會成真!”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著力發展現代都市精緻農業

健鑫家庭農場生產上統一管理,建立草莓、蔬菜安全生產技術體系,提出“一提、雙減、三管理”的生產管理模式,把控投入品,做到提前預防、綜合防治、安全用藥用肥。因為產品品質佳、安全等級高,生產的草莓與濟南金果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所有草莓合格品全部包銷,且價格高於市場10%。2015年被評為“濟南市市級家庭農場”,2017年被評為“山東省家庭農場省級示範場”。2018年4月,他種植的草莓在第16屆中國(臨沂)草莓文化旅遊節暨(2018)中國精品草莓擂臺賽上,從全國500多個參賽草莓品種中脫穎而出,奪得銀獎的佳績。

對於發展前景,他規劃今後種植模式以設施種植為主導,進行科學種田,利用冬暖式大棚、春暖式大棚、小拱棚,露天防蟲設施的模式種植。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採取科學施肥,以微量元素肥、生物有機肥、微生物菌肥、沼氣沼液沼渣等等的生物肥料,施用肥料、農藥全部使用生物農藥製劑,達到綠色標準。銷售模式採取與超市對接、高檔小區直營店、互聯網銷售等,來達到最高利潤。以高質量贏得信譽,打好基礎,擴大發展,增加新產品種植,打造加工、生產、銷售一條線的多元化經營。結合唐王健康食品小鎮建設工程,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加大品牌宣傳力度,著力發展產業精深、產出精品、經營精細的現代都市精緻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