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陝西56歲男子做花饃40年,耗時一天只掙80元,餓了就吃自己做的饃


花饃是中國民間麵塑品,也稱“面花” ,以美味著名。在陝西渭南有位做花饃的高手,他叫王普章,他做的結婚花饃很有名氣。逢年過年,喜事多的時候,來訂花饃的人都得排隊。

結婚花饃在渭南當地叫“谷卷”,也叫老虎花饃。虎頭、龍身、魚尾,遠觀似虎。虎頭、龍身上綴滿“二龍戲珠”、“喜鵲鬧梅”、“對魚戲蓮”、“龍鳳呈祥”、“石榴牡丹”等各種小面花。一個結婚用的大花饃光上等麵粉就要用12斤,一天才能完成,但只能賣120元。王普章說:“扣除麵粉等成本,也就掙80元。”

56歲的王普章已做了40年面花,曾有人請他到外地去做面花,因為外地的市場會更大,能掙不少錢,但王普章猶豫了。他的老婆10年前患腦瘤離開人世,家裡90多歲的老母親已臥床10年,需要他照顧。“有一次我和母親商量想去外地做花饃,母親就哭了。”從此王普章打消了去外地做花饃的念頭。


一把剪刀,一個梳子,一個筆帽,是他做花饃的工具。王普章十五六歲開始喜歡上花饃,村裡誰家有事,做花饃的老婆子一叫他,他就去幫忙,氣得父親直罵,大哥也說,你一個大男人幹啥不行去做花饃幹啥。可王普章就是痴迷花饃,家裡沒有面粉供他做花饃,他就用泥巴練習做花饃。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憑著對花饃的喜愛,硬是在家人的一片反對聲中堅持了下來,花饃成了他謀生的手段。

在渭南做花饃的幾乎都是女人,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大男人能做花饃,但見了後,都驚歎其高超的製作技藝。王普章說,他能做100多個花式的花饃。現在沒有人願意學做花饃了,兩個兒子在外打工,都不想做花饃。小兒子王維回家過年,有時候也幫父親做些簡單的花饃,但王維說自己做不到像父親那樣守著家做花饃,累還不掙錢。

王普章餓了就吃個自己做的饃,天天做花饃,揉麵揉得肩周落下了病,56歲的王普章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做多少年花饃,“但只要能做得動,就不會放棄愛了一輩子的花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