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什麼病用什麼臥位你知道麼?臥位的分類及九種常用的臥位

臥位的分類

1.主動臥位 病人根據自己的習慣隨意採取的舒適體位。見於輕症病人。

2.被動臥位 病人自己無能力變換體位,臥於他人安置的體位。常見於昏迷、癱瘓、極度衰弱病人。

3.被迫臥位 病人意識清楚,有變換體位的能力,但為了減輕痛苦或治療需要而被迫採取的體位。如肺心病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常採取端坐位,膀胱鏡檢查採取截石位等。

常用臥位

1.仰臥位

①去枕仰臥位。適用範圍: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病人,以防止嘔吐物流入氣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椎管內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後6~8小時的病人,以免過早抬高頭部致使腦脊液自穿刺處滲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腦壓過低,牽張顱內靜脈竇和腦膜等組織而引起頭痛。要求:去枕仰臥,枕頭橫置床頭,頭偏向一側。

②屈膝仰臥位。適用範圍為腹部撿查,腹肌放鬆,利於檢查;導尿及會陰沖洗等,利於暴露操作部位。要求:病人仰臥,頭下墊枕,兩臂置於身體兩側,兩腳平踏於床上,兩膝屈起並稍向外分開。

③中凹臥位。適用於休克病人,抬高頭胸部,有利於氣道通暢,改善缺氧症狀;抬高下肢,有利於靜脈血迴流,增加回心血量,緩解休克的症狀。要求頭胸抬高10o~20o,下肢抬高20o~30o。

2.側臥位 適用範圍:灌腸、肛門檢查及配合胃鏡、腸鏡檢查;臀部肌內注射(下腿彎曲,上腿伸直);預防壓瘡時,側臥位與平臥位交替使用,便於減輕局部受壓。要求:病人側臥,兩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彎曲:兩膝間、胸背部置軟枕,擴大支撐面,增進舒適和安全感。

3.半坐臥位 適用範圍如下。

①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難,由於重力作用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積擴大,減輕腹腔臟器對心肺的壓迫,增加肺活量。同時由於迴心血量減少,減輕肺部淤血和心臟負擔,改善呼吸困難。

②腹腔、盆腔手術後或有炎症的病人可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感染侷限化,同時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膿腫。此外,腹部手術後的病人還可減輕腹部縫合處的張力,減輕疼痛,有利於切口癒合。

③面部及頸部手術後的病人(減少局部出血)。

④恢復期體質虛弱的病人(適應體位變化,向站立過渡)。

要求:先搖起床頭支架成30o~50o,再搖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體下滑。放平時先放

下膝下支架,再放下床頭支架。

4.端坐位 適用範圍為支氣管哮喘發作、急性肺水腫、心包積液的病人,因極度呼吸困難而被迫端坐。要求:床頭支架70o~80o,膝下支架15o~20o。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軟枕,病人身體稍前傾,於桌上休息,也可向後靠。

5.俯臥位 適用範圍:①腰背部手術或檢查,胰、膽管造影檢查等。②腰、背、臀部有傷口,不能平臥或側臥者。③胃腸脹氣所致的腹痛,使腹腔容積增大,能緩解疼痛。要求:俯臥,兩臂屈肘放於頭兩側,兩腿伸直,胸、髖、踝各置軟枕,頭偏向一側(使舒適且利於呼吸)。

6.頭低足高位 適用範圍:十二指腸引流,有利於膽汁排出;肺分泌物引流,有利於痰液咳出;產婦胎膜早破時,減輕腹壓,降低羊水衝力,防止臍帶脫垂:跟骨、脛骨結節、骨盆骨折牽引時可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要求:病人仰臥,枕頭橫立於床頭,床尾墊高15~30cm。

7.頭高足低位 適用範圍:為減輕顱內壓、預防腦水腫,顱腦手術後及頸椎骨折進行牽引時做反牽引力。要求:病人仰臥,枕頭橫立於床尾,床頭墊高15~30cm。

8.膝胸臥位 適用範圍:矮正子宮後傾或胎位不正;促進產後子宮復原;肛門、直腸及乙狀結腸的檢查和治療;法洛四聯症患兒缺氧發作時。要求:病人跪臥,兩小腿平放床上,稍分開,大腿與床面垂直,胸部貼床面,腹部懸空,臀部抬起,頭偏一側,兩臂屈肘,置於頭的兩側。

9.截石位 適用範圍:會陰與肛門部位檢查、治療或手術;產婦分娩。要求:病人仰臥於檢查臺上,兩腿分開放於支腿架上,臀部齊床緣,兩手放於胸部或身體兩側。

什麼病用什麼臥位你知道麼?臥位的分類及九種常用的臥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