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務正業”的坦克獵手——三號突擊炮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精心整理的精美二戰場景彩圖。1936年6月15日,陸軍武器局頒佈命令, 要求開發至少擁有75毫米口徑火炮的步兵支援車輛,德軍最終在三號坦克B型的底盤上安裝了75毫米短身管火炮,製造出了符合要求的樣車,定名為三號突擊炮,並於1940年1月投入批量生產。

A型是最早的批量生產型號,釆用三號坦克F型的底盤,將75毫米炮直接安裝在車身上,其全封閉式的戰鬥室高度相當於一個人的身高。1940年1月到5月間,德軍共生產了30輛A型突擊炮,並配備給獨立突擊炮連參加法國戰役。

C/D型對戰鬥室進行了改進。廢除了戰鬥室前部的瞄準器口,取而代之的是在戰鬥室上方安裝了潛望式瞄準器,通過這個方法強化了敵彈來襲可能性極高的正面防護。而圖上這輛顯然是存活到戰爭後期的C/D型突擊炮,為了增強防護和戰鬥能力,換裝了新型的炮盾和長身管的火炮。


1941年5月到9月間,德軍生產了50輛C型和150輛D 型突擊炮。圖上這輛是服役於北非戰場上的三號D型突擊炮,加裝了額外的濾沙裝置。

E型從外形上來看,戰鬥室右側安裝的裝甲板略微向外突出。另外,在正式裝備中 還增加了MG34機槍,雖說如此,士兵在使用 MG34機槍時,身體必須要探岀炮臺之外。圖上的三號E型突擊炮在掩護支援步兵進攻蘇聯的村莊,而隨著長身管的F型研發成功,E型的生產數量被大幅縮減,從1941年9月到1942年3月,德軍共生產了272輛E型突擊炮。

F型的開發源自於德軍在入侵蘇聯時,遭遇了蘇軍強大的T-34和KV-1坦克,因此必須 要儘早研發出可以與之相對抗的車輛。它在E型突擊炮的車身上安裝了43倍徑75毫米炮,該火炮可以從1000米外擊穿30度傾角厚82毫米的鋼板。由於43倍徑75毫米火炮帶有大型的緩衝裝置,所以防護盾也變為倒梯形。


G型在生產性能提高和吸取了戰爭教訓的基礎上,戰鬥室形狀煥然一新。作為三號突擊炮的最終型號,G型突擊炮首次採用了被稱為 “豬頭”的鑄造主炮防護盾。後期的G型突擊炮中還有部分裝備了高射機槍、主炮同軸機槍等近距離自衛武器。G型也是三號突擊炮中生 產數量最多的一款。

圖中一輛三號G型突擊炮附加上了水泥裝甲以增強其正面防護力,其行駛在東線的戰場上,可以看見其身後一輛冒著火光的T34-85坦克。 最後大家如果有什麼疑問或者建議,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中留言或者私信給我,如果有什麼想知道想了解的軍事歷史知識也可以告訴我喲,感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