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儀隴:80後夫妻“醫路”前行

董勤建和李曉豔是一對來自東北的“80後”夫妻,兩人均為康復科醫生。為了救死扶傷的事業,為了提壺濟世的夢想,這對“夫妻檔”從遙遠的東北黑龍江來到異地他鄉的儀隴縣,互相幫扶、相互鼓勵、彼此理解,“醫路”前行,從零開始,打造出了儀隴康復醫療的一片天地。憑藉出色的工作成績,夫妻二人於2018年均被評選為儀隴縣“帥鄉英才”。

緣定“帥鄉” 東北夫妻異地他鄉獻身醫學

出生於1985年的董勤建,屬於典型的東北漢子,勤勞樸實,為人實在,謙虛內斂。而李曉豔秉承了東北姑娘的優點,淳樸善良,聰穎賢惠,熱情大方。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學習期間,倆人相識相愛,並一起定下了要為醫學事業而奮鬥的誓言。

2013年,大學畢業後本有機會留在家鄉東北的倆人在一次招聘會上接觸到儀隴縣赴東北招引人才的招聘隊伍。經過招聘會上的接觸,在知道儀隴是開國元勳朱德元帥的故鄉後,倆人對於儀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相約來到儀隴縣進行考察。

“當時其實沒有準備到儀隴來上班的想法,只是想到儀隴是偉人故里,想著趁這個機會到帥鄉看看,接受一次紅色洗禮。”董勤建說,他和李曉豔到儀隴縣考察後發現,當時儀隴還沒有專門的康復科,很多病人在病情得到救治後還急需康復醫療。但是往往沒有這個意識,而有意識想要進行康復治療的,也因為醫院不具備條件而無奈放棄。想到倆人在學校學習時立下的要為醫學事業奮鬥的初心,倆人當即決定要到儀隴來,為儀隴的康復醫療闖出一片新天地出來。

從零起步 “夫妻檔”打造醫院明星科室

初到儀隴的小兩口立即就承擔起了重擔,儀隴縣人民醫院決定以董勤建、李曉豔倆人為基礎,創建康復科。作為一個全新的科室,除了董勤建、李曉豔倆人是康復醫學專業科班的以外,就只有幾位從其他科室支援過來的醫生。為了儘快讓科室工作進入正軌,倆人一邊將自身在學校所學盡數教給同事,一邊利用各種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將各種其他地區出現的新技術及各種新項目帶回儀隴。

“康復科在醫院裡看似很不起眼,但其實很重要。有很多疾病經過救治後往往還需要進行康復治療,以保證治療的效果更好。但是病人往往都會忽略了康復,認為自己在家修養一段時間就好了。”李曉豔說,她和丈夫牽頭成立康復科後面對的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醫療技術上面,而是大家對康復科的不認可。為了讓患者明白康復治療的重要性,倆人帶領科室醫務人員多方努力,主動走出醫院,深入患者身邊,為患者普及康復治療的意義,並通過該縣電視臺、報紙等新聞媒體積極宣傳康復醫療的意義。

短短5年時間,儀隴縣人民醫院康復科由初創立時的不到5個人、只有8張床位的小科室飛速壯大到擁有42個醫務工作者,60張床位的大科室,年治療總人次達13萬人次,為服務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做出了積極貢獻。

“以虔誠的心學醫,以善良的心待人”是董勤建從業5年來的由衷感悟,更是他的職業信條。董勤建告訴記者,從事精康復醫療工作5年來,他已深深愛上康復科這一專業,“看著一名名患者經過康復治療後恢復身體機能,我深深認識到,唯有以認真的態度 做事,才能無愧於醫者的職責與使命。”

“作為一名康復科醫生,既要留意患者的病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凡事都需要用心。”與丈夫的觀點相似,李曉豔同樣十分看重職業態度,“只有把每項工作做實、做細了,才能做好本職工作。”

在董勤建和李曉豔看來,想要把康復科工作做好,就要在細節上下功夫,考慮到方方面面,為此,得和患者“泡在一起”,通過與患者聊天,通過患者的講述,瞭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和身體恢復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讓患者得到科學有效的治療。

用心溝通 成為患者最信任的身邊人

“這些患者特別需要關懷,當你對他們好時,他們就會對你好。”李曉豔告訴記者,需要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很多都是身體機能出現了損傷的,情緒往往都很失落、悲觀,這時,臨床醫生與護士就得承擔起家人的重任,“必須要不耐其煩地與患者溝通交流,掌握他們的情緒變化,另外,還要在生活上多幫助他們,讓他們體會到來自醫務人員的溫暖。”

“臨床醫學主要是以治療、治癒疾病為主,但是康復的主要目標是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礙,而功能障礙改善的目標則是讓患者重新再重返社會。”董勤建告訴記者,每一位康復治療的病人都要花上很長的治療時間,少則數月,多則半年,朝夕相處下來,醫生和病人之間的感情很難再用簡單的“醫患”二字來形容了。

在董勤建和李曉豔看來,康復這門學科,不僅需要醫生有專業的醫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和病人構建相互信任的橋樑。

“我經歷過一個病人,印象非常深刻。他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大面積的腦梗死,醫學上叫大腦中動脈的惡性綜合症。當時他到我這裡來,我們經過評估覺得康復治療的價值不太大,但是康復治療了一段時間之後很神奇,這個病人後來就自己會走路了。其實有時候我們也是在見證奇蹟,創造奇蹟。”董勤建說,在康復治療中,他見證了患者的希望,看到了他們臉上從悲傷到笑容,也成了他們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

創造奇蹟,見證奇蹟。這八個字很好地形容了康復醫生這個特殊又重要的群體。能夠為病人多努力一點,讓病人的康復之路更順暢一點,也是這對“夫妻檔”醫生最大的心願。(記者 吳家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