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最近3年,房地產企業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很多房企進入了"衝刺期",紛紛向"房地產百強企業"和"千億企業"發起了進軍。這其中有些房企表現十分搶眼,用短短的幾年時間衝進了房地產的前列。比如去年四川就有藍光、領地,邦泰、新希望等四家企業進入百強,上個月剛在港交所上市的江西龍頭房企新力控股成立僅8年時間。其中,閩系房企尤為突出,異軍突起,成為繼京系、滬系和粵系房企後的第四極,諸如旭輝、泰禾、禹州、中駿、福晟等,發展的速度都非常迅猛,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01

房地產企業為什麼要在這期間發起衝刺?這是因為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換擋期",或者說"換賽道"的時代。經過20年的發展,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轉型期(市場成熟期),部分頭部房地產企業開始逐步做大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頭部房企所佔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如果沒有在這個轉型期成長為強大的企業,未來就很難獲得足夠生存空間。

房地產行業對各種資源的依賴度很高,尤其在資金等方面,頭部企業會更加容易獲得更多優勢資源,諸如政策、拿地、融資等多方面的便利。行業進入重新洗牌的時代,唯有擠進百強名單,乃至成為一家千億甚至萬億企業,將來才能夠站穩腳跟,不懼市場波動和嚴酷的競爭環境,這就是他們急於長大的原因。現在頭部的恆大、碧桂園、萬科三巨頭,已經逐步向萬億房企進軍,有專家預測,未來前10強房企將佔領4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意味著行業寡頭時代到來。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前段時間馬光遠提出了三個20%的說法,也就是說,以後房地產業將只有20%的開發商活下來,80%的會死掉;只有20%的城市有投資價值;只有20%的樓盤值得買。暫且不論後面的兩個20%是否成立,但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面,中國房地產的中小企業死掉80%以上,這將是大勢所趨。至2018年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房地產企業接近10萬家,20%的生存率意味著還有2萬家房企,真有這麼多嗎?從目前的行業發展情況看,恐怕存活的數字比這個還要少。

02

最近這幾年,房地產行業大魚吃小魚的現象愈發明顯。不僅如此,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加劇,一個大魚吃大魚的時代已經悄悄來臨。

如果要問近年來,哪個老闆最大手筆?大部分人都會想到融創的孫宏斌,近年來融創張開大嘴吞併了很多大項目。比如說,2014年7月,63億元接盤綠城;2016年9月,138億接盤聯想;2017年1月,150億接盤樂視;2017年7月,631億接盤萬達;2019年1月,126億接盤泛海;2019年11月,41億接盤長江實業;2019年11月,153億接盤雲南城投。融創開啟了驚人的買買買模式,被吃進來的都是"大魚",不過,此時"大魚"還沒被全部吞併,只是啃掉了大魚身上的一塊肥肉。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而最近在房地產業內發生的一件事,就有點不簡單,就是世茂收購福晟的事件,這正是典型的"大魚吃大魚"的案例。據有關消息,一週前世茂集團、東方資產計劃收購福晟地產股權,按照協議,世茂集團、東方資產與福晟集團三方股權比例暫定為4:3:3,收購完成後,由世茂操盤。2018年,福晟集團名列房地產百強第39位,而世茂自從二代許世壇接班後,一改許榮茂的穩健步伐,發展提速,今年第三季度,已經超越龍湖地產,挺進了房地產TOP10。

一家TOP10房企吃掉了全國排名第39的房企,這不算是"弱肉強食",也很難稱得上"強強聯合",說白了,這是一筆收購案,意味著"福晟"或許在江湖上消失。不管是哪個結論,這一模式的開啟正意味著,房地產行業一個"大魚吃大魚"時代的開始,而2020年很可能將成為"大魚吃大魚"元年,開啟新時期房地產行業重新洗牌、收購兼併的新篇章。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03

為什麼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會出現,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首先,這是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尤其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歷程。隨著行業不斷成熟,大部分優質資源不斷向頭部房地產企業集中,一些中小型的房企慢慢就跟不上發展步伐。這種情況反映到行業中,表現為中小房企手頭上的土地少了,項目少了,市場份額降低了,競爭力逐步被削弱,慢慢退出主流競爭環境,逐步被邊緣化,直至淘汰出局。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一些中小型企業迫於生存壓力,奮起直追,甚至不惜動用高槓杆資金讓自己超速成長。與此同時,負債率不斷攀升,企業快速膨脹引起的工程質量、經營管理、人才團隊等諸多問題,由此也埋下了發展的隱患和禍根。一旦土地儲備減少、銷售業績下降、資金週轉失靈,就容易導致企業出問題。所以,近年來快速成長起來的房企,看上去體量很大,實則是一個虛胖的"胖子",在角力場上表現出競爭力不足,風控能力差,很容易倒在急速奔跑的道路上。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當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對中小房企而言,是用穩健派的方式前進,還是激進派的方式前進,一直就是一個十分糾結的事情。穩健派,一步一個腳印,作風務實,但可能會錯失行業發展壯大的最佳時機,被別人拋在身後,成為落伍的企業;而激進派發展速度快,但是底盤不牢固,一旦出問題,很容易出現轟然倒塌的局面。

高負債、高週轉一直是激進派採用的典型模式。就拿福晟來說,它採用一種叫做"3691"的模式,即3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9個月封頂、一年收回本金,每三個月一個大步驟,這是何等的壓力。2018年,福晟集團與多家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所獲資金足以支撐其渡過2018年的正常經營,但到了2019年,福晟集團已捉襟見肘,此前就在坊間傳出破產、裁員50%的消息。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近幾年來,迫於房地產市場集約化時代來臨,激進派企業大量增加,而這些企業在快速做大的同時,槓桿越做越大,負債率越來越高,企業存在的風險隱患大增。可以說,很多企業抗風險能力都在快速下降,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稍不留神就會造成前功盡棄。

在這個用大資金博弈的商業戰場上,最後的贏家會是誰呢?未來的局勢風雲莫測,市場環境跟行業機會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誰也不敢說贏在明天。但是,對於那些快速發展起來的中小房企而言,未來並不輕鬆,進入百強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高枕無憂,反而只是一個新的競爭與淘汰的開始。有專家曾表示,在目前的百強房企中,至少有1/3企業存在著極高的風險挑戰。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04

以此同時,那些作風務實、行事低調的行業大佬和資本大鱷,卻一直在"深挖洞廣積糧",偷偷積蓄實力,儲備足夠的現金流,等待著行業一個最佳時機的到來。大魚吃小魚,這是市場競爭的一貫法則,而大魚吃大魚,卻是超常規發展的最佳路徑。在房地產行業,越大的''魚",意味著好土地、好項目越多,"肉"就越鮮美。趁機低價收購優質資產,讓企業實現飛躍,正是那些老謀深算的大鱷常勝的法寶之一。採用這種方式,要比自己開疆拓土來得容易的多。暗處躲著的資本大鱷,正在用敏銳的嗅覺等待著一個血腥時代的到來。

繼頂層經濟工作會議之後,12月23日住建部工作會議召開。在“房住不炒“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長期"一詞,三穩政策、長效機制、因城施策,環環緊扣,在行業調控持續不放鬆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從資金、土地到市場預期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這樣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大魚吃大魚"模式將開啟,不僅那些小蝦米、小魚們生存越來越難,資本的大潮褪去後,一些大魚難以生存的時代也已悄悄到來。美團王興在2018年底即興說過一句話:2019年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也許這句話將會一語成讖。

2019行將結束,2020年的房地產行業將會發生什麼,我們拭目以待。而你最希望看到什麼呢?不要說房價暴跌之類的話,這不可能,想想別的吧,比如升職、加薪、彩票中獎。來來,就在這兒默默許個願。

房地產更換“賽道”,行業“大魚吃大魚”的時代悄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