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實用性閱讀指南》:自媒體時代,教你如何高效輸入並轉化為能力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分享,博士三年的時間,除了跟著導師做研究,自己空閒時間還讀完了將近1000本書。這是什麼概念?意味著基本每年300多本,差不多每天要讀一本書的節奏。

說實話,如果這是在我沒讀過《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之前,我肯定會不屑地說:騙人的。但是當我認真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如果熟練運用、實踐書中的方法,不說一年300本書,至少100本以上還是能輕鬆達成的。

最重要的,這本書不但能提高我們讀書的效率,還能讓我們,把讀到的知識徹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如果知識不能被我們內化吸收,那讀書數量再多,也沒有太大意義,就像電影裡說的“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實用性閱讀指南》:自媒體時代,教你如何高效輸入並轉化為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的作者是大巖俊之,日本有名的讀書培訓師。有意思的是,大巖俊之原來曾是一個不愛讀書、閱讀理解力為零的人。後來他自己創業,發現很多成功人士都特別愛讀書,這啟發並激勵了他,努力去看書。執行力超強的他,一年下來,居然看了300本書。

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看了這麼多書,很多內容都沒記住,過段時間又忘了。也正是因為這點,他開始潛心研究讀書方法,力圖做到看得快,記得牢,吸收好。2010年正式創業後,又陸續開發了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課,幫助了很多人。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結構非常清晰,第一章講如何有效率地讀書,第二、三章教教我們如何利用讀書筆記來牢記內容,後面兩章通過行動和案例的具體實操案例告訴我們如何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一、如何有效讀書

1. 有目的地去讀書

帶著目的去書中尋找相關內容,知道自己想要從一本書裡獲得什麼,然後再去讀書,“集中火力”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閱讀主動意識會強很多,也會更加專注,閱讀效果自然也就好很多。

2. 讀書的序言、目錄和後記

作者認為沒有必要按順序從頭到尾讀一本書,而應該從書的序言、目錄和後記開始讀,這樣對全書的要點、結構以及總結性內容都能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也就是書的全貌。

3. 讀書的二八法則

在作者看來,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其實只佔整本書的20%,而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我們讀書,就是要集中精力去讀書籍的精華、重要部分,其他部分可以選擇性看甚至果斷捨棄。

《實用性閱讀指南》:自媒體時代,教你如何高效輸入並轉化為能力

二、利用思維導圖做好讀書筆記

為了記住書中的內容,我們不能只是看書,肯定要做相應的筆記,甚至在書上勾勾畫畫。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藉助思維導圖這個工具,來製作相應的讀書筆記。這個工具,也是在當下備受大家推崇的。

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關於如何製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了兩種常用的方法。

一種是按順序來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這樣能夠把一本書的結構梳理的很清楚,便於我們回憶書裡面的內容。

《實用性閱讀指南》:自媒體時代,教你如何高效輸入並轉化為能力

第二種是根據書籍的內容,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通過思維導圖製作出來,屬於“個性定製”版,這樣再看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把握住書的重點。

《實用性閱讀指南》:自媒體時代,教你如何高效輸入並轉化為能力

三、化知識為能力,去行動,去實踐

知識掌握了,要將它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能力,作者大巖俊之給出了以下建議和步驟:

1. 設定行動目標

大巖俊之在這一章節所強調的是具體的行動,所謂“行動目標”就是“讀完書後具體去做什麼事”。書裡他介紹了SMART法則,幫助人們設定具體目標,進而付諸行動。

“SMART”即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預見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alistic(實際的)、Time-bound(有期限的)每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被稱為“SMART法則”。

2. 將目標分解為具體的步驟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我們設定的目標也要一步一步,分階段地去達成。

設立目標的時候,要明確現在的位置,且儘量不要設定與現實差距太大的目標,那樣容易讓自己壓力太大,反倒不容易堅持下來。作者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提到一個好辦法,當你覺得自己只有40%的狀態的時候,那就把目標設立在目前狀態+10%,也就是說以50%為最終目標,而不是一下子就設定到100%。

3. 去行動,去實踐

前面的工作都做完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打起精神,去行動,去實踐了。可以將自己的行動告訴別人,歡迎別人監督,也可以想象下自己達成目標後的樣子,自己激勵自己。重點是現在,當下,馬上行動起來,堅持下去!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只是薄薄的一本,但是讀起來實用性卻非常強。在當今激烈的社會,誰能高效輸入知識,並能夠內化吸收,轉化為自身的能力,誰就能走得更高,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