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青報君探訪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定點機構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霍璟禕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病例確診的關鍵環節。病毒核酸檢測人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在青島首家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記者探訪了新冠病毒檢測標本的運輸、交接、滅活、檢測、結果處理等工作現場。

青报君探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定点机构青岛金域医学检验所

標本處理區的檢測人員在進行核酸提取。 霍璟禕 攝

金域醫學檢驗集團總部位於廣州,正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聯合開展雷神山醫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在此次疫情中,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的22名檢測、物流和輔助人員走上了檢測防疫一線。

運輸:

樣本有GPS定位,坐專用電梯

2月28日下午1點30分,記者來到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時值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剛剛抵達位於5樓的檢測實驗區。記者看到,用以存放標本的標本箱由專人專車運輸,還配備了專用的運送電梯,“標本箱內必須是恆溫狀態,而且裝有GPS定位系統,用以記錄和追溯標本的運送軌跡。”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超廣說。在電梯口不遠處,標本箱消毒處的工作人員在對標本箱外表進行細緻的噴灑消毒後,用手持終端一一掃描統計表中的條碼,將標本信息錄入系統。

推開貼有黃黑色“生物危險”標誌的大門,就正式進入了實驗室。標本接收處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進入實驗室後的“第一站”,工作人員將開始標本拆封。據劉超廣介紹,每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都有標本管、密封袋、密封罐和標本箱等四道安全防護,運送人員在接收處將密封罐取出、消毒後,用對講機通知隔壁的標本滅活間工作人員收取,雙方以不見面的方式完成標本交接。

在一窗之隔的標本滅活間,不到20平方米的空間內放置著四五臺實驗設備,牆壁上貼有“汙染區”的標誌,兩名全副武裝的實驗人員正在生物安全櫃前,對標本密封袋進行消毒。“標本滅活是整個檢測流程中危險係數最高的環節,滅活人員需要穿戴三級防護裝備,將用於病毒滅活的水浴箱調至56℃,持續運行40分鐘。”劉超廣說。

檢測:

每天可檢2000個,是監測最難一步

滅活後的標本被拆開獨立包裝,由檢測組外圍人員轉運至標本處理區,開始正式的檢測工作。

“這是檢測環節中難度最高的一步,需要具有PCR檢測資質的技術人員進行標本核酸的純化提取,將處理後的樣本加入提前配製好的試劑,顛倒混勻後,進行瞬時離心。”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基因室主管吳祥(化名)解釋道。

標本處理區的兩側牆壁各有一個傳遞窗口,其中一個與基因擴增區相連。在這個區域,三臺PCR擴增儀正同時工作,檢測人員正通過電腦系統觀察著檢測圖表和數據。“PCR擴增是將病毒的特定核酸片段進行數百萬倍擴增,並收集反應過程中所釋放的熒光信號。在擴增過程中,如果有新冠病毒RNA的存在,將出現熒光信號曲線,我們會把可疑陽性或陽性標本第一時間上報市疾控中心做確證試驗。”吳祥說。

2月15日,青島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批覆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開展定點檢測工作,金域醫學成為全市第一家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目前,我們的檢測能力達到每天2000例。”劉超廣介紹,青島金域醫學自2月19日正式啟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截至2月29日,已累計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標本4500餘例,其中最多的一天檢測約1000例。

人員:

吃住在公司,凌晨下班是常態

2月初,青島金域醫學檢驗所開始籌備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在寫下了一份印著紅指印的“參戰書”後,一個由22名檢測、物流和輔助人員組成的“阻疫突擊隊”就走上了防疫一線。

2月19日晚8:50,第一批標本進入實驗室檢測,吳祥和另一名檢測經驗較豐富的同事最先進入實驗室。20日凌晨2:10,發出第一張報告單。“第一天一共來了20多個標本,我們用了4個小時才完成檢測。現在4個小時已能完成300多例了。”

“越來越熟練了,就不緊張了。”在標本處理區外,三名檢測人員正在穿隔離衣,包括N95醫用口罩、防護服、第一層乳膠手套、一次性隔離衣、第二層乳膠手套、長筒靴套、鞋套、護目鏡、面屏……“這是我們實驗室第一次啟用最高等級的三級防護措施,在正式啟動檢測前,我們請北京的專家進行了專門培訓,做了6次全流程模擬演練。”吳祥說,22名突擊隊員以兩班倒的形式輪流工作,每班人員要持續工作四五個小時。為了防止病毒核酸降解,檢測人員在標本採樣當天就要開始檢測,每天下班時間都會超過凌晨1點。第二天一早,檢測報告就會送達送檢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