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聽力障礙容易引發心理障礙,預防為主,早干預是關鍵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患聽力殘疾的比例高達11%,總數早已逾千萬。聽力殘疾不僅僅會導致溝通交流障礙,還會引發老年人多種心理問題。

很多老年人由於聽力障礙無法與他人正常交流,時間久了就不願意開口說話,可能會引起抑鬱等問題,很多聽力殘疾的老年人,他們中就有一部分人因為長期不能與他人正常交流內心煩躁不安引發心理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聽覺系統會因衰老退化而出現聽覺功能減退,甚至引起感音神經性耳聾,這就是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衰老的一種現象。

目前國內外對老年性耳聾尚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聽力障礙的老年人可以遵醫囑口服一些改善腦部以及內耳血液循環的藥物及維生素類藥品。

少攝入高膽固醇類食物

要想進入老齡仍保持耳聰目明,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此外還要注意飲食、起居等,多與別人交流,多動腦,多動手,這樣可以延緩衰老的到來,老年性耳聾的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

在飲食上要節制高膽固醇類食物,如:肥肉、蛋黃等,還應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保持心情舒暢。此外,老年人要避免與噪聲的接觸,平時聽收音機或看電視時間不宜過長,音量不宜過大。

因為老年人腿腳欠靈活,應注意意外傷害的發生,特別是頭面部外傷。因為耳部外傷很容易引發鼓膜外傷,鼓膜一旦受衝擊而引起充血、水腫,甚至穿孔,都會導致聽力下降。此外,針對很多老年人沒事喜歡掏耳朵,俗話說耳不掏不聾,因此老年人儘量不要自掏耳朵,如耳內有異物(如耵聹),要到正規醫院去診治,老年人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聽力檢測,便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干預

如果已經發生聽力下降,經過治療後效果甚微,應及時選擇助聽設備,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聆聽,還可預防聽力的進一步減退,提高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