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你的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嗎?

安全感使心理更健康

安全感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最早見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研究。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中,衝突、焦慮、防禦機制等都是由個人幼年及成年階段某種慾望的控制與滿足方面缺乏安全感造成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聞名於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當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滿足之後,第二層次:安全的需要就出現了。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

安全感從剛來到這個世界就已經開始建立,安全感是被動建立的,它來自家庭,來自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

對於六歲之前的孩子,正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那些表面看來孩子的各種不聽話的問題,有許多是來源於安全感的缺乏。

無論是貪吃的孩子、還是哭著鬧著不肯上幼兒園的孩子、抑或是失去至親換了生活環境的孩子,他們都是失去了安全感。

所有的孩子從母親溫暖得子宮中降生到這個世界上時,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但是後天家庭的養育,讓有些孩子獲得了安全感,他們具備較高的接納和自我認同感,會表現出更加的自信,對於周圍的人也會更寬容和接納,也更敢於面對新的環境;有些孩子卻沒能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容易焦慮,對事物不必要的過度擔心,缺乏自信,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關鍵時刻總是希望依靠別人,希望別人能夠幫助自己,同時,內心深處對自己和別人又都不夠信任,對生活周圍的人與事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讓寶寶沒有安全感的行為

那麼在家庭中,父母怎樣的行為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呢?

1. 未向孩子說明原因就離開;

2. 在認生期轉換主要撫養人;

3.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

4. 隨意食言,違背對孩子的承諾;

5. 身體接觸和擁抱等親密動作過少;

6. 誇大周圍的危險。

有安全感的寶寶更聰明

全球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JohnMedina最新研究提到:只有當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大腦就能在完成主業的情況下兼職,去學習各種知識;如果得不到滿足,大腦就沒有剩餘的資源來學習其他知識。

孩子獲得安全感才會願意分享、才能獨立、才更勇於去探索世界、才更容易融入新的環境……而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安全感最大的來源是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也就是父母的認可。

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
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

如何培養安全感:

1.父母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用專門的時間去傾聽孩子。美國教育專家帕蒂·惠芙樂特別提到,這個“專門時間”指的是父母放下其他事情,專門和孩子一起放鬆地互動的時間,但不是漫不經心地放鬆,而是隨時注意孩子的表現,包括孩子的講話、表情、語調、姿勢、動作等,權當自己完全不瞭解孩子。在這個時間裡,讓孩子做主,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現出對孩子的欣賞,不去指導孩子的行為,甚至扮演弱勢的角色。

2.增加與孩子擁抱接觸的時間。如果孩子粘你,就讓他去粘吧。他粘你,說明他感覺跟你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他需要你更多的關注和愛。只有張開雙臂隨時給予孩子擁抱與愛撫,最大限度地給他情感的滿足,才能讓他感覺到,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父母都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從而獲得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3.陪伴但不干預孩子的活動,縱容孩子的“破壞”行為,在孩子對某件事物興趣濃厚時不要輕易打斷他。在孩子經常活動的空間裡事先做好必要的防護,這樣可以避免在孩子探索的興頭動不動就“不要碰”、“危險”、“不要動”之類的否定性語言,否則,孩子就好認為世界到處充滿了危險,會變得特別粘人,精力都被耗費在與自己的恐懼做鬥爭上了。

4.不要說破壞安全感的話,“你再這樣,媽媽就走了,媽媽不喜歡你了。”、“我說不行就不行!”、“警察要來抓你了!”讓欣賞、鼓勵支持的話代替批判、責備、懲罰,不要威脅寶寶,無論是身體上或是情感上。

誰都不是完美的父母

腦神經科學家說了,一味的自責會讓我們自己充滿壓力,那又怎麼能給孩子帶去安全感呢?所以,年輕的父母們必要時也可以大聲地告訴身邊的人:我們也需要一個能給自己安全感的空間。有安全感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安全感的孩子。

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吗?

健康育兒測一測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進入測評系統。權威的測評軟件,科學、精準呵護孩子的成長!在公眾號主頁發送您想諮詢的問題,靜待專家解答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