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開封:地上有“懸河”,地下“城摞城”


地上有“懸河”,地下“城摞城”,兩種都堪稱世界奇蹟的景觀同時出現在一座城市。

在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流經的上百座大中小城市裡,像河南開封這樣與黃河關係如此密切的城市恐怕並不多見。

地下,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城池深深淤埋於地面之下;地上,則因黃河泥沙淤積使河床不斷抬高,形成了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

在黃河流域,開封屬中下游地區。穿過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後,黃河進入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流速降低,從中上游帶來的巨量泥沙,至此便大量沉積下來。到了開封境內,這種現象最為明顯。

據統計,每年有3億噸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內,使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釐米。這樣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使開封河段已逐步形成聞名中外的“懸河”奇觀。

清代的史書中就有如下記載:開封城“城在釜底,仰視黃河……”

考古工作者在開封城牆西門大梁門北側發掘出一條晚清時期的古馬道遺蹟,並在其下深約1米處,又發現了一段保存完好、人行道和礓清晰可見的古馬道遺蹟。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第二層古馬道下約50釐米深處,又發掘出一條磚層腐損嚴重、使用時間較長、年代更為久遠的古馬道。三層古馬道上下層層相疊,以立體的形式真切展示了開封城下“城摞城”的奇特景觀,再次為“城摞城”現象的研究增添了更為確鑿的實證。

在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構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觀。

除最底層的魏大梁城因埋藏太深和勘探技術手段所限未能發現外,其餘5座城池均已相繼發現和初步探明。至此,“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幾座城”,這個一直流傳在開封民間的神秘傳說,終於被考古證實。

發現的5座城池基本處在同一區域,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開封城,最下面的則是唐代中原重鎮汴州城,其中城市規模最為龐大的,是一千年前“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的國際大都會北宋國都東京城。

公元前364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開封興建了著名的大梁城,此後2200多年間,歷代統治者在這塊土地上又建起了唐汴州城、北宋東京三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和清開封城。

相傳,戰亂與河水泥沙一次次將這些輝煌一時的名城掩埋,人們又一次次地在原址上重建家園,掩埋在泥沙深處的座座古城,就“疊羅漢”般疊加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