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自從進入隔離區後,他半個月沒跟妻兒當面說過話……

57歲的高淑華已辦完退休手續又主動請纓,感染科主任張吉宏半個月沒跟妻兒當面說過話……

即墨區人民醫院防治核心區上演多幕感人故事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但在戰場上,在戰鬥的核心區,總能聽到或看到那些讓人肅然起敬的聲音和身影。

“我對發熱門診熟悉,參加過非典的應急救治……”高淑華說,這是一位已退休的醫務人員參加這次疫情防護最充分的理由。

自从进入隔离区后,他半个月没跟妻儿当面说过话……

感染科進行包括衛生員在內的全員培訓。

在即墨區人民醫院,像高淑華一樣的醫務人員還有很多,他們爭上一線,用血肉之軀擋在病患面前,直面病毒,直面危險。

“昨晚,第一梯隊新增10人,今天都上一線了……”1月31日上午,青島日報記者聯繫該醫院工作人員得到了最新消息。

最長一次連續工作了30個小時

發熱門診是接診發熱病人的第一關,科學有效甄別發熱病人責任重大。這裡有高淑華、薛茹、隋意、王俊娜4名護士輪班在崗。

自从进入隔离区后,他半个月没跟妻儿当面说过话……

神經外科護士賈路平在領醫療物資的時候暈倒了,休息一會,她又回到了崗位上。

57歲的高淑華已辦完退休手續,在疫情發生後主動請纓,從1月22日發熱門診進入戰備狀態之後,就與另外3名年輕護士每天在崗16小時,最長一次連續工作了30個小時;一個晚上接了近200個電話,嗓子都說啞了。

在發熱門診要全身上下嚴密防護,為了不浪費防護服,她們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每天諮詢、抽血、清理醫療垃圾……“我身體還行,工作需要,我就在這!”高淑華說。

進入隔離區後就幾乎沒回過“家”

比較嚴重的發熱患者要到發熱病房留觀,3名醫生、18名護士緊急組建的應急梯隊在此駐守。

感染科主任張吉宏第一批進入隔離病區,從年前籌建發熱病房到現在,他已經半個月沒跟妻兒當面說過話了。同為醫生的妻子在菏澤鄄城縣衛生系統幫扶。農曆小年那天,妻子讓張吉宏買個福貼帶回家,早出晚歸的他直到臘月二十九都沒來得及買。

防控升級後,妻子直接把孃家的房子騰出來,讓張吉宏出病區後可以有個安靜休息的地方,自己則和媽媽在家照顧兩個孩子。“這個時候就得顧大局,總得有人衝上去,那就他上吧!咱能做到的就是不添亂。”可她不知道的是,張吉宏自從進入隔離區後幾乎沒有回過“家”。

“因為非典選擇了這個職業,如今,我為夢想而戰!”

由於疫情防控不同於其他疾病的治療,隔離區域內絕對不允許外人出入。所有醫療器材的搬運、醫療垃圾處理,患者吃喝拉撒及出院病人的終末消毒的垃圾,都需要病區醫護人員負責。其中,護士成為這項工作的主力。

大年初一,胃腸外科護士長於惠雯、護士鄒敏、手術室護士王穎在練習穿脫隔離衣。她們都是家在外地因疫情不能回家過年,主動報名“參戰”後被編為第二梯隊的成員。“2003年受非典影響我選擇了這個專業,現在也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戰!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鄒敏說。

自从进入隔离区后,他半个月没跟妻儿当面说过话……

薛海燕報名加入應急梯隊。

“護士長,我報名加入應急梯隊。雖然我長期白細胞低,是易感者,但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是第一批到發熱門診的,並且到青島專門培訓過,再加上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我覺得我能勝任工作並且保護好自己……”消毒供應中心護士薛海燕毅然請戰。

神經科護士賈路平已懷孕4個多月,感覺自己不能在這場戰“疫”中缺席。“雖然不能衝鋒一線,但做好同事們的堅強後盾也很重要。”她說。不過連日的勞累,還是讓她在領醫療物資時暈倒了。剛休息了一會兒,工作崗位又見到她忙碌的身影。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晉 通訊員 孫靜秋 李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