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播水稻技術已經很成熟,直播水稻是否可以取代插秧水稻呢?為什麼?

龍兵過


水稻直播技術已經很成熟?我不知道您是否種植過直播的水稻,但是我知道就目前來看直播水稻種植中存在幾個問題還有待解決,首先得保苗率,其次是除草,然後是抗倒伏,最後就是出米率的問題。什麼時候把這個問題都解決了,才能說是技術成熟。在目前的情況來看,水稻直播還是不可能取代水稻移栽種植,特別是在我們東北地區。

水稻直播技術現在又被很多的稻農所關注,因為水稻直播栽培的成本低,以我們黑龍江農墾為例,種植200畝的直播水稻的成本要比種植200畝的移栽水稻低大概300-350元/畝左右。但是現在我們黑龍江以及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還是以移栽為主體,就是因為水稻直播種植的高風險性以及產量、品質的不確定性太高,收益水平難以有效的保證。所以,直播水稻替代移栽水稻現在還不現實。

1、保苗率難以保證。水稻直播,免去大棚育秧以及移栽的過程,對於降低種植成本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在播種水稻芽種之後,保苗率是個大問題。在我們東北地區,水稻直播是播的芽種,排乾田面的水分之後播種。有的是播種2-3天之後補花達水,有的是播種之後立即補水。只不過這樣做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老鼠和鳥的危害。特別是在田地的四周,有很多的芽種都會被老鼠和鳥吃掉,只剩下種皮,有水的時候在邊角漂一層;除此之外,直播播種的田地條件不同,高崗處有可能缺水、芽種不能正常的萌發,低窪處長期積水、芽種也不能正常的萌發露出水面,保苗率方面始終比較低。在我們黑龍江的播種量一般都保持在8.5-12公斤/畝左右,但是最終的出苗率大概也只能保持在60-70%左右,這對於後期的有效穗數來說是不小的損失。

2、除草難。稻田由於多年的種植,雜草的生長量比較大,雜草的種類也會不斷的增加。比如說我們黑龍江農墾地區,在2014左右開始大面積的爆發水蔥草情,在近兩年又出現了變異稗草,常規的除草劑比如五氟磺草胺、敵稗、靈斯科傑對其無效。可能有的朋友說使用封閉藥啊,但是在我們黑龍江地區春季氣溫較低、可選擇的封閉除草劑種類太少、低溫條件下封閉也容易出現藥害,風險更大。所以,在我們東北地區直播水稻使用藥劑封閉除草的方式比較少,一般都是使用苗後莖葉處理的方式來防除禾闊類以及莎草科的雜草,其中防治難度最大的就是禾本科雜草,很難使其有效的死亡。噴施過早水稻秧苗受藥害過於嚴重,噴施過晚對禾本科雜草的效果不好。黑龍江的水稻直播田,在除草方面沒有幾個能完全的清理乾淨。

3、倒伏的風險。直播稻的根系與移栽田相比要差上很多,根系不發達,在抽穗、灌漿之後的倒伏風險極大。曾經我們單位的60畝直播田在2017年全部倒伏,周邊的一些直播地塊也全部倒伏。所以,直播水稻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的降低倒伏的風險。一旦出現大面積倒伏,就會對直播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

4、出米率低。直播水稻的生育期相比移栽水稻要短一些,而且在生育後期還會出現減葉的情況。同時,直播水稻由於是播芽種,相同葉片數量的水稻在抽穗期方面也會比移栽水稻推遲10-15天左右,這就意味著在安全成熟期內,直播水稻的灌漿期要短10-15天左右,對籽粒中的有機物積累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黑龍江的直播水稻出米率普遍偏低、容重較差的原因。所以,直播水稻即便產量與移栽產量相當,也會因為出米率低少賣不少錢。

所以,從保苗率、除草以及倒伏、出米率低等幾個因素來看,現在的東北地區仍然要以水稻移栽為主要的種植方式。水稻直播種植還是不能完全的替代水稻移栽,風險太大。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在贛西北農村,在家老小姐姐們都不要我跟她們一起插秧。等我成家妻子是八零後也不會插秧,我倆一天只插半畝田。然後在《農村百事通》上看到插秧不彎腰技術拋秧!拋秧片難播種,拋秧一個人一天也就那兩三畝,搞了幾年還是覺得慢。在排拋秧片時多出很多秧田,我就那麼撒種,除草是打秧田一次淨江蘇生產的。

隨著鄉親們出去打工的增多,我流轉田也慢慢增多!直播我最早試,那時還是用牛平田。我就用牛拖樓梯平田,田四周起溝。一畝撒2.5斤稻種,是很難撒勻的。沒技術的人參炒熟的穀子撒😇

我現在一個人種了400畝水稻,全部是直播。下雨天播,摸黑播,帶頭燈播。現在播一畝田只要5分鐘。

直播二十多年了,田裡的稗草也進化了。不容易打死!一畝田用在除草劑上都以超過了病蟲防治成本了!!落荒而逃的種田人是很多的!搞不住直播田的草害的農人大有人在!








劉衛55022507


水稻本田直播的應用,其目的就是要解決,目前水稻移栽種植所面臨高成本問題,省工,省力,節本增效。

水稻直播包括:撒播,條播,穴播,直播又分為水直播和旱直播,實際生產中受各方因素影響,一般多采用水直播。採用的直播方式多為機械穴播,或半機械穴播或條播。

水稻直播技術,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稻作區域,應該說還沒有被廣泛應用推廣,在各地方種植還是受氣候及管理條件限制,所以一般多為採用搭配種植方式,要說技術成熟呢,我想那也只是理論知識方面,在實際生產中還會因種植區域,及在本田管理上遭受諸多因素影響。

如果說要取代,水稻機插移栽技術,從目前看,那也只能是少數個人的意願。

那麼……!



為什麼說水稻直播不能取代育秧機插移栽呢?

原因很簡單,利弊取捨,也就是說在實際生產應用上,還有些問題需要解決的,雖然有水稻直播種植能夠節約一些成本,但是取捨間,無論是誰都會選擇更為有利的一面。

利:水稻直播,實際應用中較育秧機插移栽,從勞動效率上看確實是省工,省力勞動生產效率高。且節本增效,由於直播田不需要育秧田,所以省工省秧田,減少秧田投入,50~60元,有條件的亦可採用機械直播。有效分櫱節位多,有利於爭足穗。

弊:水稻種植,無論是單季稻,還雙季稻,時間季節很關鍵。

本田生長受時間季節限制,在品種選擇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其播種期也要推遲20~25天左右,營養生長期縮短1~2個葉齡期,因此對品種的生育期要求相對較移栽水稻更加嚴格。通常要選擇相對較早熟品種,這樣對產量的提升也就增加了生產難度。

直播田對於出全苗,壯苗的田間管理技術要求高。

總體來講直播田沒有移栽田好管理,對於水整地要求更加嚴格,必須保證平整,因為本田不同於育秧田,存在諸多因素影響出全苗,如,易出現淤種爛芽,鼠害鳥害等,如果在管理水平低,對於出全苗,壯苗相對較困難。

關鍵點是直播出苗後,本田前期行間大,易於雜草生長,與移栽田相比不能夠形成苗欺草的優勢,同時在苗期擱田促紮根,田間斷水,有利於雜草萌發。

那麼說到雜草,就涉及到直播田除草,直播田田由於種子直播在土壤表層,其幼芽,幼根都在土壤表層生長,而水稻幼芽,幼根對大多數除草劑都很敏感,因此在直播田封閉除草,及出苗後除草劑的應用及田間管理水平則更加嚴格。

所以呢!從以上利弊分析看,要取代機插移栽技術,應該還是受種植區域,和個人管理水平的限制。每一項技術的推廣都應該具備廣泛的適用性。

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直播水稻分兩種,一種旱直播,一種水直播,旱直播是旱田狀態下整地播種,省去育苗插秧步驟,種子種植深1到2釐米,播後灌水或利用雨水使田面溼潤。

水直播是在水田精耕細耙後,使田面平整後排水下種,也省去了育苗插秧步驟,節省勞動力與種植成本。


這兩種直播方法,都需要水田地面平整,不超過3釐米,一旦超過3釐米,就出現旱澇情況,出苗不齊不好,用藥也容易產生藥害。

我認為如果把水田地的池子縮小到一畝以下,這樣能相對平整一些,可會浪費大量的土地,也不容易管理,尤其是放水環節,池口子會變大。

在南方地少的農家,還可以,在北方就有點不適用,我們一般的水田池子,都是7.5畝一個,這麼大的池子,想要平整度在3釐米以內,不現實。

雖然直播水稻技術成熟了,但它也違背不了,水稻種芽的生物學下限,即10度以上才能發芽生長,在南方多數地方能保證,水稻種芽溫度,高於生物學下限,可在北方,誰也保證不了,這個溫度。

  • 直播技術要推廣,就要解決氣溫低的問題,水稻插秧旱育苗,可以避開,北方水稻的低溫期,因為秧苗在大棚裡比較集中,育低溫也可以採取增溫措施,像棚內掛燈泡,放炭盆,增加烤電設備,而直播在地裡,農民幾乎無法應對低溫霜凍。
  • 水稻旱育秧之所以,在北方大量盛行,是因它可以提前扣棚,提高地溫,加快土壤的化凍速度,地溫要穩定在5度的時候,才可以下種,之後要保持10度以上才可以發芽。


  • 我們在大棚裡育苗的時候,有兩種播種方式,一種發芽,一種不發芽,發芽的7天左右出苗,不發芽的要10天。水稻直播出苗的時間,會超過10天,因大棚已經提高了地溫,直播田沒有這步驟。

直播水稻技術如果應用在北方,苗期就要滿足上面的條件,即地溫穩定在5度以上,氣溫超過10度,在此期間無霜凍發生。

  • 在種子還沒發芽時,遇到霜凍,影響不太大,但是萌芽以後遇到霜凍,尤其是零度以下結冰,會把種子凍死,即便不死,生長的活力也減弱,容易出現病害。
  • 水稻直播會比,插秧的育苗期晚10天以上,這樣就減少了,水稻的活動積溫,活動積溫縮短,相對可選的水稻品種就少了,以當前這水稻價格低迷,農民,農科院,都想提高大米品質的當口,沒有農民會嘗試。
  • 拿我們白城來說,我們的霜凍期,最晚在5月12號,一般年頭,8號左右就來,多數都是凍,在零下水都結冰,水稻直播育種在4月20多號的話,出苗以後正好趕在這場霜凍裡,風險太大。


以現在的直播技術,我認為它完全取代不了插秧,再有,農民在插秧育苗這項技術裡,已經投入了成本,即便需要增加,也是一些小錢,在水稻直播不保險的情況下,農民不會選直播。

小貼士:

這幾年,我們這在5月20號以後,年年都有人,來收白梗一號秧苗,就要它,別的不行,我嚴重懷疑是種直播水稻失敗了,用這個品種彌補損失。


田俊超白


題主說現在的水稻直播技術很成熟,應該談不上,應該說比較成熟。雖然現在的水稻直播技術比較成熟,但還是不能代替插秧水稻、移栽水稻和拋秧水稻,因為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哪幾個問題呢?

第一、根據目前的田地耕作機器,或者利用牛犁田耕作,都很難達到直播水稻田需要的平整度,因為直播水稻需要的平整度要比插秧水稻、移栽水稻和拋秧水稻田需要的平整度要求高很多。如果平整度達不到要求,高低相差稍微大一點,都會對水稻種子的發芽、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導致直播田的水稻高矮不一,稻穗不整齊,產量降低。



直播水稻田很難用機器或者牛耕作平整的原因還有:由於大量農村人外出打工,很少有人養殖,根本沒有多少農家有機肥進去稻田,長期單一使用化肥,導致田地土壤結構改變,酸化,粘性強,引起土壤貧瘠、板結,所以用目前的耕作設備,難以達到理想的直播水稻田的平整度。


第二、直播水稻田的除草問題還沒達到理想的效果。

由於難以達到直播水稻田要求的理想平整度,給直播水稻田除草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直播水稻的種子的幼芽更容易受到除草劑的藥害,如果使用除草劑過早,會傷害到水稻苗,一般要等到水稻種子直播後二十天左右,才能使用除草劑,而這個時候,已經有很多雜草出來了,除草已經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了。由於除草難,雜草會很大的影響直播水稻的生長,跟水稻爭搶肥料養分,降低產量。


直播水稻田除草一般情況下只能用直播秧苗除草劑,不能用拋秧除草劑和移栽水稻田除草劑,不然就會更大的產生藥害,影響水稻的生長。

第三、現在的機器設備難以達到直播水稻田需要的平整度,造成直播水稻高矮不一,出穗不整齊,到了該收割的時候,有的水稻彎腰了,有的還沒低頭,致使秕穀多,結實率低,影響產量。由於以上幾種原因,一般情況下,直播水稻是沒有插秧水稻和拋秧水稻的產量的,甚至低很多。


第四、由於人工撒播的直播水稻種子,達不到理想的均勻性和間隔密度,導致有的地方間隔距離太寬,有的地方太過密集,對水稻的生長和產量也有很大影響。個別地方已經造出直播水稻種子機器,正在慢慢推廣。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耕作機器設備的技術完善,我相信將來直播水稻會慢慢代替插秧水稻和拋秧水稻。如果將來直播水稻的產量跟插秧水稻一樣了,那麼直播水稻比起插秧水稻和拋秧水稻來說,是有很大優勢的,優勢去下:

一、直播水稻比起插秧水稻和拋秧水稻,可以節約人工投入,省時省力,水稻種子催芽後,直接撒到平整的田裡就行了,節約勞動力。

二、直播水稻可以節約插秧機器方面的投入成本,不用購買插秧機;拋秧水稻方面,可以不用購買拋秧盤等設備,降低了開支成本費用。直播水稻種子要比拋秧水稻快很多,省時省力省設備工具。

希望直播水稻代替插秧水稻和拋秧水稻的那一天早點到來吧!


村野輝哥


個人認為直播水稻技術是不可能取代插秧水稻的。為何呢?

直播水稻技術在我們村裡最開始出現的時候應該是在20多年前了,那時候人們都把田整平後,然後將稻穀種子催好 芽,然後再將種子直接撒在稻田裡讓它們生長。

直播水稻與插秧水稻相比較,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節省了大量的勞動力。在當時人們看到有人用直播水稻後紛紛的效仿,為何呢?因為直播水稻的勞動量大大的降低了,特別是家裡勞動力不足的時候,直播水稻能夠最快最輕鬆的解決插秧問題。

大家也都知道插秧是一個非常辛苦的活,動作快的一個人一天也插不了一畝田,但是直播水稻的話,一個人可不止能夠插種一畝地,而是好多畝。而且插秧的話還需要育苗等前期工作,所以插身水稻付出了更多的勞動時間,讓人們的勞動量增加了很多。正因為直播水稻大大的節省了勞動力,所以人們才會越來越多的使用直播水稻技術種田。

雖然直播水稻節省了勞動力,但是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缺點:

一個是除草的問題。直播水稻的稻苗與雜草是同時生長的,這個時候是很不好除草的,用藥重了對水稻有抑制作用,用藥少了草殺不掉。最後的結果 就是稻田裡很多的雜草,雜草一多也就形成了肥料 的的浪費,而且也造成水稻產量會下降。

另一個就是水稻抗倒伏的問題。由於直播水稻是直接將種子撒在地表生長,稻荘扎進地裡並不深,所以當水稻結穗後最容易出現倒伏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是直播水稻一直都無法真正解決好的問題,但是人們出於節省勞動的目的,不少的人還是很樂意的用直播技術種植水稻。

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自動化機械化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地方用到播種機、插秧機等機器,這些機器大在的減少人們的勞動力。而且隨著現在土地流轉普遍,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水稻種植大戶,他們把水稻田連成片為的就是讓機械方便作業。所以,可以想到以後肯定是機械化作用。

而當機械化作業的時候,直播水稻的劣勢就會無限的被放大,插秧水稻的優勢就會體現出來,這時候不是直播水稻取代插秧技術,而是直播水稻會越來越少。

大家說呢?


洞庭清水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播水槄技術已經很成熟,直播水稻是否可以取代插秧水稻呢?為什麼?

一,直播水稻的興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鄉鎮企業的蓬㪍興起,務農勞動力轉移到了務工,農業生產的精耕細作勢必轉向粗妨經營,水稻的早稻直播,晚稻拋秧由此而產生。水稻直播,只能仃留在早稻和中秈中晚稻之間,連作晩稻受安全齊穗的氣溫制約,就不能一槪而論了,相替代的無非就是早返早,或特早熟型晚粳品種,但產量甚不理想!大多數釆用了秧盤育秧的拋秧。

二,直播稻的一波二折,水稻直播,改變了用除草劑代替耘田,但在實施過程中,受天氣及對口藥劑的影響,出現草荒歉收。也有因播量不當,擱田失時倒伏減產。但它必竟淺長早發,有效穗數多,散生田間葉面光能利用率較高,一時間直播早稻畝產超千斤,比移栽稻增產一二成。當年賣糧難,一直到現在穀賤傷農,早稻逐漸減少,它也慢慢淡出人們留憶。

三,移栽稻東山再起,隨著早稻的減少,超級稻品種的出現,從三熟制(麥,早稻,晚稻)到二熟(妻油菜,中稻)畝產1500斤左右的超級雜交水稻,取代了早晚二作的忙碌,人們從高額的,工價,農藥,化肥,機械的成本核算中還不如少種一作利潤高。但是超級稻種子傲貴,畝用種量少(僅1.5,至2,斤),這麼少的種子量,不易播勻,,一不小心用種超三斤,60元一斤啦!不就亐大了,且過多苗數也不利高產,用它直播更易傾倒,高稈大穗根底淺!重返育秧移㦳,這一畝田,五六十把秧,挑挑也輕番,(20耒天秧令)直七橫八的株行距,一人一天插一畝不會太晩。必竟插秧移栽,便扵管理,治蟲除草行動方便,插入表層以下,稻根深扎不易倒伏,為此插秧種田重登舞臺。



天天行3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種植水稻越來起方便簡單,人們也越來越輕鬆。以前是口朝黃土背朝天,全靠雙手一窩窩移栽,後來有了拋秧,再後來有了插秧機,現在更精簡了,連育秧的環節都省略了,直接在大田裡播種。

所謂的水稻直播,就是將已經催好芽的谷種,直接撒播在耕耙好的大田裡。這樣既省去了30天左右的苗床管理,又免除了栽秧的辛勞,而且只要管理得當,稻穀的產量一點也不比栽秧的差。

那麼,是否今後水稻直播,就可完全取代水稻插秧?

以我本人種植水稻的經驗來說,目前以水稻直播完全取代插秧,還不是很現實。雖然水稻直播有很多優勢,但不論是機械直播,還是人工直播,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水田的高低、天氣的驟變、溫度的差異和當地無霜期的長短,都對水稻直播有一定的影響。下面我就從這幾個方面分析一個。

1,低窪的水田:直播就是把谷芽子直接播種在大田裡,凡是種過水稻的人都知道,谷芽下田後,必須要曬幾天田,至少要保證水田裡3-5天不能進水。否則,已經萌芽的谷種浸泡在水裡,時間長了就會壞掉。要等它紮根,嫩白的芽尖變綠後,才可每天薄薄的過一遍水。

如果水田低窪,又難於排幹積水,這樣的田塊是不適合直播的。若是不太低窪,還可以拋秧,要是實在太低,長期有水泡著,就只能栽秧了。

2,天氣驟變:水稻直播後,如果谷芽還末紮根,就碰到極端天氣,驟降暴雨,就算是水田很高,雨住後能及時排出,對直播水稻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暴雨的衝擊,會使谷種深陷汙泥,很快腐爛,雨水流出時,露在外面的谷種也會隨水沖走。所以直播水稻前,一定要關注天氣預報,天氣異常,寧願遲播,也不要搶播。對於那些在這個時節,極端天氣頻發的地區,最好還是採取別的方法種植水稻。

3,溫度偏低:在瓊姑的家鄉江漢平原一帶,早秧一般在3月下旬進行苗床育秧。此時的溫度雖然已在10℃左右,但冷空氣頻繁,倒春寒時常光顧,因此早秧的苗床上通常都蓋有薄膜。

而直播面積大,蓋膜吧,成本太大不划算,不蓋膜吧,又完全沒有保障。所以江漢平原以北的地區,不贊成早稻直播。南方早春溫度高,倒春寒少有發生,早稻直播應該是可以的。

4,無霜期的長短:大家都知道,按不同的播種時間,水稻可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我們把早稻和晚稻稱為雙季稻,在同一塊水田裡,前茬種早稻,後茬種晚稻。把中稻叫一季稻,一塊水田裡只能種一季中稻。

江漢平原的無霜期有240-260天,我們這兒的早稻,要在7月下旬才收割完畢。因為在晚稻的生長成熟期,溫度越來越低,所以晚稻的生長期很長,有150-170天,如果收割早稻後再直播晚稻,晚稻很難在無霜期內發育成熟。

因此,晚稻最好還是先在苗床育苗,水稻的苗期30天左右,晚稻移栽時,已經有了30天的苗齡,相當於把無霜期延長了30天。不過,南方的無霜期長,只要無霜期達到290天以上,晚稻就可以直播。

中稻的生長期是125-135天,凡是能種水稻的地區,不論是光照還是熱量,滿足它的生長髮育都綽綽有餘,所以中稻完全可以進行大田直播。

就目前來說,直播水稻的技術雖說已經很成熟了,但要完全取代插秧,還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因田制宜,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種植模式。

我是村婦瓊姑,希望我的回答,能幫肋你更多的瞭解農村,瞭解農民,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熱土。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村婦瓊姑


結合我們村的現狀我認為水稻直播技術(也就是直接水稻直接灑穀子不插秧)目前還不能在農村代替傳統的育苗插秧,在農村水稻直播還不是非常的普遍。水稻直播管理不善容易產量降低。如果把水稻的種植密度、水肥管理、水稻田的除草等問題解決了,也不會影響水稻的產量,水稻直播技術就是大力推廣的時候。

1、水稻直播沒有專用的工具很難把控水稻播種的密度

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去年就有人使用的水稻直播技術,依靠人工撒種,很難把控水稻種植密度。水稻是喜光農作物,密度過高,容易使水稻長得參差不齊。為了避免水稻長勢參差不齊,需要更多的工作行對過密的水稻進行移栽,大大浪費水稻田的空間。如果有專用的機械設備,控制水稻播種的密度,那還是能推廣。

2、 現在使用的化肥,容易使土壤板結,土壤板結對水稻直播的產量影響較大。傳統的水稻種子中,會耘田。耘田的作用是水稻田除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疏鬆土壤增加水稻的透氣性。現如今化肥的普遍使用,很多水稻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土壤酸化板結,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水稻種植中,病蟲害特別嚴重主要原因。以前育秧、插秧、耘田、使用農家肥肥田,病蟲害相對較少,甚至很少有病蟲害。但傳統的水稻種植費時費力,現在都用拋秧、打除草劑、農藥化肥,雖然省去了很多人工,現在的水稻品種更好,但病蟲害卻非常嚴重。

3、水稻直播除草較麻煩

水稻直播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雜草生長也非常迅速,一般水溶性除草劑要在水稻長到一寸,使用除草劑才不容易傷害水稻秧苗。如果在水稻播種時使用除草劑對水稻的育秧有較大的影響,如果在水稻育秧20天后,打除草劑除草的效果卻不是很好。


鄉野眼鏡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直播水稻技術已經成熟,直播水稻是否可以取代插秧水稻呢?為什麼?


農村水稻插秧,中國有史以來經歷過幾千年漫長的人工栽插歷史,




到七十年代大集體時期開始實現機械插秧,但是“插秧機”的插秧質量,插秧成本的影響,有很快被遺棄。


十年前,農村開始有人試探拋秧和直播效果,由於技術尚不成熟,大部分地區推廣速度很慢。

經過十餘年的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拋秧技術、直播技術才真正成熟了起來。

延續幾千年的人工栽插秧速度十分緩慢,平均一個人一天只能栽插0.3畝左右,而且人工栽插的秧苗,返青慢,生長慢,發棵率低,產量低;而拋秧技術的特點是,栽插速度以一個人為例,是舊式插秧速度的十倍以上,而且秧苗返青快,分櫱高,稻穗大,產量高;


儘管拋秧效果不錯,但是很快被水稻直播所淘汰,所代替,直播水稻完全跳過了傳統的“培育壯秧”的育秧環節,節約了時間,節省了人工,大幅度減少了水稻種植成本,大大的提高了生產力。直播水稻,方興未艾,廣泛被農民所接受。

我相信,農村水稻直播技術只會更加成熟,農民的種田成本只會越來越低,農民的農業收入只會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