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臺灣許多寶可夢玩家聚集北投公園周遭抓寶。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最近西方媒體造出了一個詞“脫臺者”,形容離開臺灣選擇在大陸生活的人。這個詞不是憑空出現,是伴隨著大陸大學正成為臺灣高中生一個“正常選擇”的情況出現。這背後有一種可笑又正常的心態——一面告訴自己“要適應中國崛起”,一面卻在心底認為“中國大陸,應該在臺灣‘之下’,不是嗎?”

以前,臺灣人去大陸(而且必須是北京上海)的外企或臺企做管理層,正常,理應如此!

後來,臺灣人在上海外企從基層做起、並且進了大陸企業(給大陸主管打工),這個殘酷現實媒體呼籲了十年,大家才勉強接受了。

如今,臺灣高中學生(成績不差)竟然也要去大陸?更氣人的是,以前人們認為去大陸唸書是“洗學歷”,臺灣學生更容易考進去,這也是事實;如今成績優秀的臺灣學子爭相申請“國際名校”,但這個“國際名校”竟然還不是歐美的?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在大陸高校排隊等面試的臺灣高中生。圖/環球網

這幾年的臺灣社會不斷適應一樁樁“我們(臺灣)是否快被追過”的殘酷現實。十年前臺灣媒體說“小心,你的老闆以後會是大陸人”,現在臺灣媒體說的是“小心,大陸正在統戰臺灣高中生”。這背後的心態,有一點“大陸理應在某方面不如臺灣”的倨傲,更有對自身發展緩慢的緊張。

所以,去美國的臺灣人是臺灣之光,在大陸的是“脫臺者”;臺灣人去澳洲端盤子叫打工度假、思索人生,去上海端盤子叫腦子壞掉。到現在還有人問,臺灣人在中國大陸做什麼工作的多?大多在北京上海吧?嗯,可以明白告訴各位,各行各業,從服務員到高階主管,而且臺灣人遍佈各城市。

上次去開封,滿街臺灣飲料店震驚了我;而在北京某烤肉店,帥氣的服務員小哥來自臺中,問他為什麼要在北京端盤子?朋友不覺得你奇怪?這位九零後很自信地說,要在市場更大、機會更多的地方學,從基層學起,以後發展空間大。這位剛在北京立足、比我小五歲的臺灣小年輕比我昔日適應得好、也想得更開,這個根源不是大陸統戰,而是臺灣不見起色的經濟發展。

對於臺灣社會的“中國結”、對於部分臺灣人認為“去美國是‘臺灣之光’,去大陸是‘脫臺者’”,這種心態我能理解,剛到北京那會兒曾聽過一個臺灣人又惡毒又無奈地說“那些我們以前覺得沒素質的,以後都會是我們的老闆”。對,十多年前的臺灣社會沒想過“吐痰的大陸人”會建立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些臺灣小年輕如今也趨之若鶩的平臺,十多年前的臺灣青年更沒想過小S和蔡康永如今在大陸甚至不算一線大明星。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2014年,臺灣反服貿學生

對,十多年前的臺灣社會以為美國永遠會在“上”,大陸和東南亞國家在“下”。而我們這些臺灣人民,花了多少時間去適應“中國崛起”這殘酷的現實轉變,就代表臺灣藍綠兩黨花了同樣多的時間,在內鬥內耗、虛度光陰。

去美國的臺灣人比到中國大陸更光榮嗎?

漸入夜色的臺北市區

我見過太多“脫臺者”,講起臺灣家鄉的發展,或是搖頭嘆氣,或是無奈苦笑,他們回臺灣,除了“臺灣人真可愛、食物真好吃”之外,不會再多說什麼了。他們會讚揚大陸的發展,許多時候那並非是“為祖國高興”,更多可能是對臺灣的焦灼與難過。

本文轉編自多維新聞,不代表頭條號“中國臺灣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