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期貨市場:震盪中求生存,趨勢裡謀發展

期貨市場同股市一樣,屬於金融市場的一個分支,但因為交易者可以進行多頭交易和空頭交易,而且期貨交易是採用保證金交易制度,可以加到10倍槓桿,因此這個領域的多空廝殺更加激烈和殘酷,小白用戶入場後,可能稍不留神,不要說盈利,連本金都蕩然無存,因此期貨市場更適合專業人士參與。

然而,正是因為期貨市場有自己獨特的定價核心邏輯,同股市具有較小的相關度,因此大量機構投資者參與其中,把期貨基金作為資產配置中重要的一環。我們不妨來看看這類基金今年以來的表現。

2019年以來,商品市場出現明顯回暖,多頭氛圍爆發,主要受益於市場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的持續改善,油價的大幅反彈和美聯儲的偏鴿態度無疑是本輪行情的催化劑,推動做多情緒進一步發酵。

具體來看,油價上行是多重因素合力所致,包括OPEC+達成減產協議,特別是沙特減產力度較大;委內瑞拉局勢持續惡化,石油產量大幅縮水;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為全球經濟流動性提供了喘息的空間,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並拉動石油需求;黑色系多數品種今年持續走高。

供給方面,前期鋼材價格大跌之後,產能受到明顯抑制,又加之春節、兩會時期,為營造良好環境,環保限產力度不斷加碼,多地出現較大面積停產,對商品價格形成有利支撐。

需求端多重因素支撐向好預期,一是房地產繼續趕工,12月新開工面積當月同比增速超過20%,一般來說,地產開工之後的3到6個月是用鋼高峰期;其次,在最近貨幣政策持續寬鬆的背景下,基建項目的融資情況明顯改善,基建投資有望繼續回升,一定程度上對鋼鐵需求產生支撐。

另外,中美貿易磋商進程牢牢牽扯著商品市場的神經,在年初短短的2個月裡,中美雙方進行了四輪會談,最終達成較好的共識,美方宣佈維持10%的關稅,雙方關係緩和推動部分有色品種、農產品等進入反彈階段。

期貨市場:震盪中求生存,趨勢裡謀發展

數據:WIND

2018年因期貨市場火熱,管理期貨策略表現亮眼,年度平均收益大幅跑贏各策略,並在多個月份收益率居前。

進入2019年,儘管1-2月期貨策略取得了2.17%正收益,但在股市、債市雙雙走強的背景下,期貨策略的收益表現相對平淡,在十大類策略中排名墊底。

縱向來看,期貨策略仍延續了2018年的優異表現,主要源於部分品種出現單邊行情,期貨市場波動率上升,趨勢跟蹤策略賺錢效應得到了顯現。

期貨市場:震盪中求生存,趨勢裡謀發展

數據:格上研究中心

期貨市場:震盪中求生存,趨勢裡謀發展

​數據:格上研究中心

展望後市,整體來看,宏觀經濟數據仍不容樂觀,隨著搶出口效應接近尾聲,透支效應將逐漸顯現,未來我國出口增速將進一步放緩;房地產銷售持續降溫;汽車銷量已連續8個月同比下滑;2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意味著生產端和需求端景氣度將繼續呈現疲態。

但隨著政策發力,前景並不悲觀。

首先,專項債發行規模大幅擴大,基建投資增速將明顯反彈,託底經濟;其次,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大幅減稅降費是一大亮點,將支持製造業和小微企業,提振信心。

另外,寬信用仍是政策關注的重點,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題,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變得刻不容緩,意味著 2019年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路徑急需加強,降準、降息可期,預計M2與社融增速將平穩反彈。

這些因素對於部分主要品種的需求將產生積極作用,而部分工業品種受環保政策影響較大,供給收縮明顯,在這種格局下,商品期貨仍具有投資價值。

期貨策略具有長期的配置價值,主要原因在於商品同其他類型資產相關性較低,在資產組合中能起到平滑波動的效果,並且該類型策略天然具有低勝率高盈虧比的特徵,在趨勢行情來臨時,順勢操作利潤十分可觀,此外,期貨交易具備槓桿特徵,能夠大幅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尤其能滿足投資者對於高收益的追求。

站在當下時點,前期利好基本被市場消化,後續走勢不確定性很高,可能要等待需求端的指引,在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和結構性去槓桿的背景下,我國社融仍難大幅反彈,我們認為短期商品市場將轉入震盪格局,不排除板塊內部出現結構化行情的可能,建議配置中高頻CTA策略。

長期來看,隨著政策底、市場底、基本面底的相繼出現,不確定性得到釋放,再加上貨幣寬鬆、穩投資等疊加效應,商品市場將迎來新一輪上升週期的起點,賺錢效應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