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秸稈,古稱藁,又稱禾稈草,是指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農作物成熟脫粒後剩餘的莖葉部分,其中水稻的秸稈常被稱為稻草、稻藁,小麥的秸稈則稱為麥稈。說了這麼多,這東西好像沒什麼用,多數人都把它丟掉了。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你還別說,這個東西,丟掉你就虧大啦!

秸稈確實都是農業廢物,但是它並非真的一無是處了,這就要看你是如何利用它。早在2016年的時候,黨中央、國務院就高度重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十八屆五中全會、2016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都作出了明確部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還制定了《關於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的方案》。

農業廢棄物量大、面廣,用則利,棄則害。國家要求各地都務必要高度重視,作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制定配套政策,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並從本地實際出發逐步擴大試點範圍。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秸稈這個“廢物”的那些事兒

秸稈的綜合發展前景

從國外情況看,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通過科技進步與創新,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找到了多種用途,除傳統的將秸稈粉碎還田作有機肥料外,還走出了秸稈飼料、秸稈汽化、秸稈發電、秸稈乙醇、秸稈建材等新路子,大大提高了秸稈的利用值和利用率,值得我們借鑑。如北美以耕種玉米、小麥為主,每年產生大量的秸稈。在加拿大的農業區,當玉米成熟時,人們就用玉米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把玉米稈切碎,切碎的玉米稈作為肥料返到田裡。在美國,有24個農業州,每年能收集大約4500萬噸秸稈,被用作飼料,或者用來蓋房,將整捆的秸稈高強度擠壓後填充新房的牆壁;此外,美國還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事業,把秸稈作為新興的替代燃料特別是生物燃料,從中提取乙醇進行開發利用,使秸稈綜合回收利用有了新發展。當然,這些活動得到了政府補貼等政策的鼓勵與支持。在歐洲,則開創了秸稈發電的新途徑。丹麥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稈發電的國家,農民將秸稈賣給電廠發電,滿足上萬戶居民的用電和供熱需求,電廠降低了原料成本,居民獲得了實惠的電價,而秸稈燃燒後的草木灰又無償地還給農民作了肥料,從而形成了一個工業與農業相銜接的循環經濟圈。在日本,人們主要是把秸稈翻入土層中還田用作肥料,也把秸稈用作粗飼料餵養家畜;此外,對部分難以處理的秸稈,則通過專門組織、採取統一地點和時間進行就地焚燒。日本也在積極挖掘秸稈的燃料轉化潛力,已研製出從秸稈所含纖維素中提取酒精燃料的技術,向著秸稈的科學化、實用化邁出了新步伐。

從國內看,情況仍然不能令人樂觀。秸稈還田要影響作物生長,秸稈焚燒汙染大氣環境,綜合開發利用又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投資比較大、效果比較差的窘境。農民急於焚燒,而政府急於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擊戰。實際上,秸稈綜合開發的前景非常好。有學者算過一筆賬:如果我們能將秸稈在農村就地變為國家急需的工業原料,實現產業化,吸納農村勞動力,將給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0.5噸秸稈/畝,增收150元/畝)。可以設想:如果能轉化我國每年7億多噸秸稈的50%,將是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如果能創建以秸稈為原料的新型生態工業,實行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秸稈生態工業四業相結合的高級階段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則農用生物柴油燃料、寡糖植保素生物農藥、秸稈有機肥、秸稈生物飼料等都是秸稈轉化的產物,有望形成比傳統"石油農業"勞動生產率更高、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這種前景十分誘人。在實踐中,我國也有不少地方積極探索,創造性地採用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辦法。如利用秸稈造紙;或者利用秸稈生產無甲醛系列秸板,廣泛用作高檔傢俱、高檔包裝、高檔建築材料以及高檔音箱等基材,既能增加農民收入,還能出口增加外匯收入,使秸稈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鼓勵農民擴大養殖規模,使秸稈成為牛羊的粗飼料;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利用秸稈汽化原理和技術,在農村推行秸稈沼氣工程,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但是,由於秸稈利用的具體工藝還不完善,政策和資金投入不足,市場運作力度還很不夠,秸稈加工設備以及相關加工設施有限,秸稈使用技術比較低下,秸稈綜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所以出現了當前的兩難困境。

中國農民對作物秸稈的利用有悠久的歷史,只是由於從前農業生秸稈產水平低、產量低,秸稈數量少,秸稈除少量用於墊圈、餵養牲畜,部分用於堆漚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燒掉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秸稈數量也多,加之省柴節煤技術的推廣,燒煤和使用液化氣的普及,使農村中有大量富餘秸稈。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使秸稈的利用由原來的堆漚肥轉變為秸稈直接還田。中國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對秸稈還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秸稈還田有堆漚還田,過腹還田,直接還田等多種方式。

秸稈到底能變成什麼“寶”呢?

還田增產

把作物秸稈進行翻壓還田或覆蓋還田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八五”期間中國農科院,西南農業大學,湖北農科院等單位進行的秸稈還田試驗結果表明,實行秸稈還田後一般都能增產10%以上,統計全國60多份材料,增產範圍在-4.8~83.4,平均增產15.7%。堅持常年秸稈還田,不但在培肥階段有明顯的增產作用,而且後效十分明顯,有持續的增產作用。

農田生態環境即作物生長環境,它包括農田小氣候,土壤結構和水熱狀況,植物養分及其循環,雜草生長,植物病蟲害等因素。生態環境之優劣直接影響作物生長,而秸稈覆蓋及翻壓麥秸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曾木祥等總結了中國秸稈還田增產機理方面的研究認為;秸稈還田的養分效應,改土效應和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效應,是秸稈還田的增產機理。

農田生態環境的影響

1.保墒和調控田間溫溼度

秸稈覆蓋地面,乾旱期減少了土壤水的地面蒸發量,保持了耕層蓄水量;雨季緩衝了大雨對土壤的侵蝕,減少了地面徑流,增加了耕層蓄水量。覆蓋秸稈隔離了陽光對土壤的直射,對土體與地表溫熱的交換起了調劑作用。

2.抑制雜草

農田覆蓋秸稈有很好的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秸稈覆蓋與除草劑配合,提高了除草劑的抑草效果。播麥後3天,每畝噴施750倍丁草胺乳油後蓋草,比單噴丁草胺處理,小麥生長後期每畝雜草減少12.4萬苗。

建材原料

秸稈是高效、長遠的輕工、紡織和建材原料,既可以部分代替磚、木等材料,還可有效保護耕地和森林資源。秸稈牆板的保溫性、裝飾性和耐久性均屬上乘,許多發達國家已把“秸稈板”當作木板和瓷磚的替代品廣泛應用於建築行業。此外,經過技術方法處理加工秸稈還可以製造人造絲和人造棉,生產糠醛、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纖維板等等。

傳統石棉瓦不僅含致癌成份,而且因使用壽命短,易腐爛汙染、不美觀等缺點被禁止使用,而如今興起的彩鋼瓦使用成本高,壽命短、不隔音隔熱、易生鏽等問題難以解決。針對傳統建築材料存在的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生態秸稈再生彩瓦憑藉自身品質超群的優勢和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生態秸稈再生彩瓦、生態無機複合麥秸板產品強度高、不變形、不起殼、抗老化,可釘、可鋸、可創、可鑽、握釘力強、可加工性能好,並有其自身優良的物理性,成本低、無汙染、無放射性、不含甲醛、防火、防水、極佳的環保性,廣泛的適用性,決定著無限的發展前途。國內的建築業對彩瓦的需求量急劇攀升,強勢推動了這個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市場空間大,是傳統瓦、裝飾板材的換代產品。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生物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可再生潔淨能源實驗室宣佈,由朱錫鋒、郭慶祥教授等研製的一項最新科技成果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他們將木屑、稻殼、玉米稈和棉花稈等多種原料進行熱解液化和再加工,可變廢為寶,將它們轉化為生物油,其中木屑產油率60%以上,秸稈產油率50%以上,生物油熱值16~18兆焦/千克。這項成果已經過中試,實現產業化已指日可待。

據介紹,中國每年僅農作物秸稈和農產品穀殼等就有7億多噸,就地焚燒不僅浪費資源,還導致嚴重的環境汙染。採用這項技術,可將秸稈等生物質直接轉化為生物油,作為燃料可以直接在燃油鍋爐和工業窯爐中燃燒使用,精製提煉後可作為車用燃料使用,還可以分離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學產品。

中國科大的專家們根據多年研究經驗,提出了該技術實現產業化的最佳路線:首先在原料產地將生物質規模適度地分散熱解,轉化為便於運輸和儲存的初級液體燃料——生物油,然後將各地熱解得到的生物油收集後進行再加工,這樣可從根本上解決生物質資源分散和受季節限制等大規模應用的瓶頸問題。

據介紹,熱解液化單機最佳規模為每小時處理2噸秸稈(秸稈收集半徑約為10公里),產出1噸生物油,生產成本大約為790元/噸。生物油經過簡單的品質改良後,熱值約增至為18~20MJ/kg,銷售價格假設為1000元/噸,用它替代柴油和重油,提供同樣的熱量,價格分別相當於柴油和重油現有價格的43.2%和63.1%。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發酵飼料

含有水分和糖分較多的秸稈是很好的飼料原料,尤其是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等。

發酵秸稈飼料要有以下步驟(以青貯為例):

1、把握好收割時間:製作青貯的玉米秸稈既不能收割太早也不能收割過晚。收割早時秸稈水分大,糖分少,發酵效果不好;收割過晚,秸稈水分和營養流失,青貯適口性差。一般密植青刈玉米在乳熟期,豆科植物在開花初期,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甘薯藤在霜前收割。

2、快速運輸:玉米秸稈收割後要及時運至青貯地點,以防耗時過長造成秸稈水分蒸發,細胞呼吸及物料氧化作用造成營養損失。

3、料長合適:一般將原料切成2~3釐米,以利於裝窖時踩實、壓緊、排氣,同時沉降也較均勻,養分損失少。此外,切短的植物組織能滲出大量汁液,有利於乳酸菌生長,加速青貯過程。

4、撒料裝窖:5噸青貯物料用金寶貝發酵劑1公斤。將金寶貝青貯飼料發酵助劑用米糠(麥麩皮或玉米粉)按1:10左右的比例稀釋,噴水,物料水分調至60~70%,備用。水分合適與否判斷辦法:手抓一把物料,見水印不滴水,落地能散開卻可。將青貯原料的水分含量調至60~70%,然後開始裝窖,隨裝隨踩,一邊裝原料,一邊撒發酵菌劑,每裝30釐米左右踩實1次,尤其是邊緣踩得越實越好,儘量1次裝滿全窖。

5、蓋草封土:裝填量需高於邊緣30釐米,以防青貯料下沉。周圍用木板等圍好,2~3天下沉後除去木板,蓋上一層切短至5~10釐米,厚度約20釐米的青草,然後蓋土踩實,蓋土的厚度為60釐米,堆成饅頭形狀,拍平表面,並在窖的周圍挖排水溝。最初幾天應注意檢查,發現蓋土裂縫及時修好。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法制作青貯時,其他步驟與一般青貯相同,但應注意最後覆蓋塑料薄膜後壓土或壓上其他重物,薄膜應嚴格密封,防止漏氣。

一般青貯飼料發酵40天左右就可以飼餵了,要從上直下垂直分層取料,每次取10釐米左右,取完密封。初喂牛羊不習慣不愛吃,經過一段試喂調整,牛羊習慣後進行正常飼餵。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氨化飼料

選擇地勢較高、貯取方便、便於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大小可根據需要確定。本項目氨化池為半地下式,磚砼池。選用尿素氨化劑。將尿素按要求配成溶液,分數次噴灑在秸稈上拌勻,邊裝池邊壓實,裝滿後用薄膜覆蓋密封,再用鎮壓物壓好。

氨化飼料的品質鑑定:氨化的秸稈在飼餵牲畜之前應進行品質鑑定,一般來說,經氨化的秸稈顏色應為杏黃色(氨化的玉米秸稈為褐色),質地變軟,釋放餘氨後,氣味糊香。如果氨化秸稈變為白、灰色,發黏或結塊等,說明秸稈已經黴變,不能再飼餵牲畜。如果氨化秸稈的顏色同氨化前基本一樣,雖然可以飼餵,但說明沒有氨化好。

固化成型燃料

秸稈固化成型技術是採用稻草秸稈、麥秸稈、玉米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材料,通過專用設備秸稈壓塊機經過粉碎處理、壓縮處理等工藝,壓制成一種可直接燃燒的固體生物質燃料。秸稈固化成型燃料

將準備壓制的秸稈進行鍘切或揉絲,其長度50mm以下,含水率控制在10~25%範圍內,經上料輸送機將物料送入進料口,通過主軸轉動,帶動壓輥轉動,並經過壓輥的自轉,物料被強制從模型孔中成塊狀擠出,並從出料口落下,回涼後(含水率不能超過14%),裝袋包裝。

固化成型後的生物質顆粒燃料比重大、體積小,便於儲存和運輸,是優質固體燃料,其熱值可達3200-4500大卡,具有易燃、灰分少、成本低等特點,可替代木柴、原煤等燃料,廣泛應用於取暖、生活爐灶、工業鍋爐、生物質發電廠等。

秸稈壓塊燃料作為新的商品能源已在各個行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而且因其密度高、熱值高、形狀規則、流動性好,很方便的可以實現燃燒自動控制,可以為企業節省大額的能源成本。

鹼化飼料

火鹼溶液處理法。火鹼又叫苛性鈉,每100公斤秸稈用4~5公斤火鹼,溶解在80公斤至100公斤的水中,在常溫下放置,停8小時至10小時即可使用。也可以用火鹼溶液將粉碎的秸稈噴灑、溼潤、拌勻、堆積壓制成塊狀飼料,供長期使用。

石灰溶液處理法。每100公斤鍘碎的秸稈用1公斤~2公斤生石灰,加水200公斤~300公斤,再加入0.5公斤~1公斤食鹽,拌勻後在水泥地面上堆放24小時~36小時即可使用。

混合液處理法。將完整的秸稈鋪放成15釐米~20釐米厚一層,噴灑1.5%的火鹼和同樣濃度的生石灰混合液,使秸稈的含水量達到70%左右,壓實後再一層一層地鋪放噴灑,每100公斤秸稈噴80公斤混合液,經過7天~10天堆放即可使用。

氨水處理法。先將秸稈鍘碎,裝進窖內壓實。然後按照每100公斤秸稈澆灌12公斤25%濃度的氨水溶液,或19公斤15%的氨水溶液,窖內溫度不要低於20攝氏度,密封貯存5天后取出晾曬,待氨水氣味消失後即可使用。

美化

將秸稈曬乾後,堆綁在一起,可以做成很多形狀,與周圍建築,園林景觀以及一些自然景觀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獨特、清爽、田園的感覺。也可以就堆積在已經收割完了的稻田中,確定一個主題,然後用秸稈堆表現出來作為一個景觀,讓人們有一種童年的記憶重現的感覺,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放鬆身心、減緩壓力。同時也能增加一些經濟效益。是一舉兩得的事。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秸稈,你不要小看它哦!

當然還可以做成一些小手工品,增加自己的動手能力。也可以親子之間一起做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和在一起的時間。

怎麼樣?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是不是覺得之前把秸稈丟掉,虧大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