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兩個老鄉楊振寧和鄧稼先,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人生結果也完全不同


上世紀三十年代,雖然飽受日本侵略,但教育沒有停掉,依然培養了一大批精英。圖中左邊為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安徽懷寧縣人,中間的為鄧稼先,同樣也為安徽懷寧縣人,生於1924年6月25日。初中同學,西南聯大同學,一起坐船去美國留學,圖為兩人在芝加哥大學合影。

1986年,在鄧稼先逝世前夕,楊振寧回國看望了老友。

新中國建立後,楊振寧選擇了留在美國,並在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教授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如今96歲的楊振寧依然身體很健康,與翁帆也很恩愛。2017年8月26日,95歲的楊振寧正式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而同鄉鄧稼先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1950年10月,鄧稼先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回到國內。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也被譽為兩彈元勳。

1953年,鄧稼先與許鹿希結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由於長期受到輻射,鄧稼先身患癌症,1986年7月29日病逝,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兩個老鄉楊振寧和鄧稼先,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人生結果也完全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