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嘉陵江下游,有塊凸起於江心的巨石,歷經千年激流不倒,曰碚石。江畔這座城因而得名,叫北碚。但讓我最愛的,並不是它,而是遍及大街小巷的梧桐。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第一次踏足北碚時,是盛夏,前後左右的綠意,呼啦啦一下子擁了上來。在迷濛雙眼之際,也讓炎炎烈日躁動而起的悶熱倏忽遠去。四下望去,吸引我眼球的不是街道兩邊競相叫賣的商家,而是一棵又一棵葉闊幹壯的梧桐樹。那一片又一片闊大的樹葉,以及白中帶點粉綠的粗大樹幹,讓我油然而生一股喜愛之情。此後,留足北碚的我愛上了一件事——躑躅在鋪著一塊塊彩磚的人行道上,頭頂一片片心形的梧桐樹葉,擁抱最安靜的那個自己。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在我國,被譽為最美的梧桐樹城市共有七個,除了青島和常德還未落下我探尋的腳步外,上海、南京、杭州和武漢,我都先後抵臨。我發現,惟有北碚的梧桐才能觸動我心。但我愛的,不是梧桐的植株本身,而是北碚的梧桐。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漫步在北碚的街道上,可以清楚聽見街道邊行人的私語呢喃。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街道,北碚的梧桐才別有情趣,才意味深長。它們本是滬上來客,樹齡都比較長,大多在70歲以上。上世紀30年代,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心血來潮,從上海運回了36株法國梧桐幼苗,種植在了北碚的土地上。從海濱來到山地,梧桐幼苗們沒有水土不服,長勢保持旺盛,通過一茬又一茬繁育,不幾年就覆蓋了北碚的街道。街道這邊的梧桐枝丫,伸向街道那邊,街道那邊的梧桐枝丫,伸向街道這邊。它們在車行道上空,你儂我儂,親密地擁抱到了一起,撐起一片獨屬於北碚的蔥綠陰涼清新的小世界。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這樣的北碚梧桐,自然會收穫到我最真摯的愛意。但即便真愛,我也糊塗地沒有搞清楚北碚街頭到底有多少棵梧桐。只記得在街頭漫步時,入眼最多的樹種是梧桐。北碚的梧桐不像武漢杭州的那麼高大,讓人生出隻手摸天的感覺,但它自成一派,在離地兩三米高的地方伸出少則三四根,多則六七根分枝,像攤開的巨大手掌一般,等著你去親近去愛慕。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幾乎所有在北碚的人,不管是常駐居民,還是一晃而過的旅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愛極梧桐,即便春夏,它會製造不少瑕疵難掩的飛絮。這種愛,或許源於北碚這座城市因梧桐栽後而興吧。在上世紀30年代前,北碚只能算江畔小村,少有外人知道。但梧桐帶來的興榮,使得它在抗戰時期吸引了數以千計的文化教育界名流巨擘駐足。在這裡,老舍留下了《四世同堂》,梁實秋寫下了《雅舍小品》,林語堂疾書出《風聲鶴唳》。名流巨擘的爭相蜂擁,為北碚這座江畔城市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北碚的梧桐自帶的詩書氣質,賦予我愛它的各種飽滿理由。我愛春天的北碚梧桐,在和暖的春風裡,它的枝丫上會在一夜間冒出一顆一顆嫩綠的芽孢。我愛夏天的北碚梧桐,它用闊大的綠葉,捨身忘我地為人們擋住灼熱的日光。我還愛冬天的北碚梧桐,脫去一身綠裝後,乾淨整潔的身影,總讓人情不自禁去擁抱。我更愛秋天的梧桐,它的深綠被秋風一下又一下地吹成淡綠,又被塗染成鵝黃色,再到亮眼的金黃色。各種顏色交織變換,像神奇的魔法師,營造出千變萬化的自然之美。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春)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夏)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秋)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冬)

大概,北碚梧桐的誘惑,不僅在於它妝點的無私綠意,更有它在喧囂的塵世裡,讓人迴歸寧靜後,又生出一股跋涉慾望吧。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已在《綠風詩刊》、《西部》、《短篇小說》、《青春》、《兒童文學》等數百家報刊發表百多萬字,作品入選多種選集,著社科勵志類圖書多部,執筆兒童長篇奇幻小說“大中華尋寶記”重慶卷、四川卷。

「知名作家看北碚」汪洋——碚城梧桐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