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點贊!東山有位樂於義務修路的“臺灣伯”

烈日高溫,酷暑炙人。8月5日上午11時許,在東山縣西埔鎮中心市場北路面,只見一位老人滿身大汗,手握鐵鍬攪拌著水泥、粗沙、小石塊,然後剷起混凝土填補路面塌陷的地方,路過的行人有的送上礦泉水,有的送上一塊西瓜,還有的遞給一條溼毛巾。他就是

樂於義務修路的“臺灣伯”賴春榮

點贊!東山有位樂於義務修路的“臺灣伯”

66歲的賴春榮祖籍平和縣,現家住臺灣省臺中市。10多年前,他經朋友介紹,來東山島與人合作發展火龍果、鮑魚種養業。2017年,他考慮到自己年齡大等多種原因,決定“退休”,並選擇在人情好、社會治安好的東山島定居,一年幾趟去臺灣與妻兒見面。“我是不喜歡打牌、喝酒、遊玩,但又閒不住的人。”賴先生告訴筆者,他一直想著為待他勝親人的東山群眾做點好事

今年初,看到自己居住的西埔北市路面有的地方破損,坑坑窪窪,影響行人和車輛通行,他決定發揮其在臺灣當過泥水匠的一技之長,義務修路。於是,他花了300多元購置一輛兩輪板車和鐵鍬、鐵錘、水桶等用具,又買來水泥、沙子、小石塊和木板,對西埔北市塌陷的十幾處路面進行修補

他每天早岀晚歸,發現哪裡路面坎坎坷坷,就推車帶上工具和材料前往修補,補完北市的路面,又轉到西埔南市、西埔東市、西埔中心市場,並擴大到西埔村一些街道、頂西村街道、廟山公園等地

。有的路面破損,今天剛補好,明天還沒凝固堅硬就被車輛輾壓壞了,要重新修補;有的地方上午補好,下午大雨沖垮了,要等好天氣再修補。

賴先生說,今年5月上旬,他對西埔市場大榕樹旁邊的幾個塌陷處進行修補,可由於車輛往來穿梭,很快就被損壞。第二次修補後,又被壓壞了。第三次修補後,他買來粗厚的木板遮蓋,並寫了提醒告示才成功。三次共補了100公斤水泥和100多公斤粗沙。有些群眾起初以為賴先生是有關部門派來的修路工,經常叫他幫助修補家附近的道路,賴先生二話沒說盡量幫忙。西埔內圩村曾有幾個人要補貼他一些工錢和材料費,可他一一婉言謝絕

賴先生經濟並不富裕,平時省吃儉用,現居住在西埔北市一間窄小的岀租屋,每天的生活費開支不到20元,卻樂於將錢花在為民修路上。據瞭解,今年1至7月底,他購買修路的優質水泥130多包,每包重50公斤,價格30元,付岀水泥款和運費約4800多元;購買粗沙、小石塊等約40多車,付岀金額2200多元;還購買鋪路的木板、工具等。

臺胞賴春榮堅持義務修路的事蹟在東山島城鄉廣為傳頌,每當他在修補路面時,總有人為他送上茶水和食品,還有人主動參與修路,幫他挑水、拌水泥和鋪木板等。賴春榮表示,只要他還住在東山,就會把義務修路這件好事做下去

編輯 | 田仔 信息 | 閩南日報 作者 | 謝漢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