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太重軌道產品 獲“德”許可 “一帶一路” 山西對外開放再譜新篇

太重軌道產品 獲“德”許可 “一帶一路” 山西對外開放再譜新篇

初秋的德國杜伊斯堡,天高雲淡,陽光明媚。

9月4日上午8點45分,杜伊斯堡德鐵場站,承載著太重集團生產製造的840付輪軸產品的山西中歐班列首次駛入了杜伊斯堡德鐵場站。遠隔重洋,中國製造、山西製造、太重製造走出國門,在初秋時節亮相在德國萊茵河畔。杜伊斯堡作為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城市和重要鐵路樞紐,短短几年間,以中歐班列重要樞紐的身份,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的開花結果,也收穫了經濟發展的喜悅。

早在2017年2月,山西首趟中歐班列75006/5次列車上就已經有了太重產品的身影——2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礦用挖掘機,最終在俄羅斯列索西比爾斯克亮相。

太重作為國家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始終堅持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並重,堅定不移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全面實施全球化配置資源要素,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太重軌道交通產品、礦山設備、起重設備、鍛壓設備、軋鋼設備等主導產品已遠銷到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五大洲都覆蓋有太重的產品,“太重製造”正不斷被打造為中國製造的世界品牌。

這是一次獲“德”肯定的新出發——

今年7月,德國鐵路公司與太重集團簽訂了840付火車輪對的採購合同,這個採購合同來之不易。

德國鐵路公司(簡稱DB ),是德國最大的鐵路運輸公司,主要負責德國境內和連接歐洲其他國家的鐵路客貨運輸服務。只有通過DB資質認證後,該公司產品才可進入德國市場,產品可進入歐盟(CE標識),也可以說拿到認證,進入到德國市場,所帶來的輻射效應,將逐步提升太重產品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任學藝說:此次正式進入德國市場也標誌著太重軌道產品正式打開了進入全球軌道交通高端市場的通道。

據瞭解,自2010年起,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就開始積極爭取獲得德國DB的認可和認證。在漫長的考驗和檢驗後——2017年10月,太重軌道交通依靠全面的技術能力,取得了世界輪軸產品供應認證中質量控制要求最嚴、技術品質要求最高的認證證書——德國 DB 車輪、車軸和輪對組裝認證正式證書,成為國內首家、唯一一家通過德國 DB 輪對(含軸承)資質認證企業。這也是太重和德國(DB)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後的一次再合作。目前,太重獲得了包括美國和歐盟在內的國際主要市場的所有資質認證,實現了出口“無障礙”。

作為山西省轉型標杆企業,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不僅完成了對高端技術、製造能力的積累,也完成了客車、城軌技術的相關準備工作,在管理、生產、技術等方面都對標世界一流,向國際一流製造企業看齊。

多年來,為加快國際化進程,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在加快研發體系、營銷網絡、服務網絡、製造體系、管理水平五個方面精準發力,紮實推進,加快全球化佈局。今年年底,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的海外市場銷售收入將佔比50%左右。

2017年完成首批供歐洲龐巴迪客車輪交貨,實現了高端客車輪進入歐洲市場零的突破;隨後完成了重點產品——改進型多倫多地鐵車輪的試製和發運,並且在澳洲、南美、歐洲等重點市場接連取得突破;國際重點業務板塊發展迅速,本土化營銷策略逐步實施;已成為北美本土之外第一大輪軸供應商,印度、土耳其和東南亞國家最主要的輪軸供應商。

作為除歐洲本土之外唯一取得輪、軸、輪對供貨資質的企業,太重此次獲得德鐵認證,並取得批量火車輪對的訂單,標誌著“中國製造”將現身德國高鐵,這是一次全新出發。

這是一次爭分奪秒的新戰役——

由於德鐵對交貨期要求迫切,太重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所有產品的生產組織,而相同體量的產品,歐洲供貨商要六個月才能交貨。德鐵新聞發言人哈特穆特·索默爾高度評價太重——“太重集團的生產效率和供貨速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產品的質量和價格非常有競爭力。”

一個月產量=六個月產量,840付輪對,30多個晝夜,產、裝、運一氣呵成,目標在遙遠的德國——

故事要從2018年7月說起,拿到合同後,要生產調度、下料加工直到驗收合格,還有後續的對外協調直到裝車發運,發運要在9月中旬前完成,滿打滿算留給“廠內準備”的時間也只有一個多月!“這麼緊的時間,承擔840付輪對的任務,壓力很大,但質量更要保證。”DB項目生產總負責人任耀庭說。此次840付輪對的生產任務一是“急”;客戶給的交貨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對整個生產組織是個嚴峻的挑戰。二是“集”, 840付輪對要乘坐中歐班列集中發運,這對後續裝車發運造成了巨大壓力。

當天下午的碰頭動員會開過後,公司的生產、技術、工藝、質控、檢驗等各個流程環節的每一根“神經”就立即高度緊張起來,生產計劃重新編制,所有的生產任務暫時推後。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開啟“科長跟班制度”,在生產線上流水化作業不間斷,邊下料邊加工,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原有的兩班倒變成了三班倒,所有幹部職工自覺放棄星期日,沒有休息一天。

當然,2017年3月,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車輪熱線總產量創紀錄地突破4萬片,也為這筆訂單的按時交付堅定了信心、奠定了基礎。冶鑄分公司的原材料保證供應也提供了支持,正式依靠太重集團公司的統一指揮、各方通力協作,最終打贏了這場爭分奪秒的“戰役”。

這是一次首次嘗試的新模式——

此次太重使用中歐班列將產品運到德國,比海運節省了一半以上的時間。這是一次太重輪軸產品首次嘗試的運輸新模式。

在2017年4月,太重輪軸產品採取汽車、火車、船舶“多式運輸”的形式,發運至印度,此次採用中歐班列專列的形式,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

“中歐班列所需集裝箱為中鐵定製的專用集裝箱,且太重需求箱量較大,我們先後協調中鐵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從除太原鐵路局以外的其他路局協調箱源,按時保證集裝箱到軌道公司園區。”DB項目運輸總負責人郭樹卓介紹到。

由於是首次採用鐵路運輸,公司沒有任何經驗。項目組成員就多次前往太原鐵路局、中鼎物流園區進行協調溝通,在裝箱期間,DB項目組、中鼎物流園指定專人跟蹤每日裝箱數量和裝箱方案的落實,採用不同於以往船運的裝箱加固方式,利用中歐班列的特有裝箱加固方案進行加固,並在運輸過程中,每日對接班列運行的情況,進行記錄彙報,有力支撐了項目的順利完成。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太重充分挖潛近年來“走出去”所積累的資源和優勢,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打造戰略伙伴關係,同時成立了專門的 “一帶一路”項目領導組、信息工作組和政策工作組,出訪“一帶一路”項目涉及國家,在 “一帶一路”沿線中選擇重點國家進行重點佈局,不斷完善太重的國際化版圖。

太重將深入參與“一帶一路”,把握大勢,搶抓機遇,以推進國際化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產品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山西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為推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創新型企業,引領我國裝備製造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為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提供裝備支撐,是太重在新時代下的歷史使命,太重責無旁貸。”太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創民信心滿滿。耿倩 尹雪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