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選調風采:榮成,我回來了!

城市芳華三十載,

我離故鄉二十年;

紮根基層歸故里,

鄉村振興有我在。

劉瀾淼

2016級榮成市選調生

選調風采:榮成,我回來了!

提起故鄉,我的內心五味雜陳,自豪、懷念,又夾雜著些許愧疚。我出生於榮成市成山鎮的一個小村寨,離海邊僅有幾百米的距離,奶奶家的海草房、泥濘的鄉間小路和光著腳丫的小夥伴拼湊成了兒時的全部記憶。

選調風采:榮成,我回來了!

小時候,父母因工作未能常伴身側,吃喝拉撒睡、行立坐臥走,奶奶見證了我的成長,也成為我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人。聽人家說,奶奶在舊時是一位大家閨秀,我對此是深信不疑的,因為她做事總是有條不紊,遇事不慌不忙,處事不卑不亢,渾身都散發著從容、大度的氣場,透過臉上的溝壑,我想象得到她年輕時的模樣。爺爺走得早,奶奶卻未再嫁,一個人將四個兒子拉扯大,蓋房、娶妻、生子,孩子們也事母至孝,成為村裡的孝順典範,“堅強”是奶奶留給我為人處世的又一品質,“奶奶”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稱謂、一份親情,更是記憶中故鄉的代名詞。

選調風采:榮成,我回來了!

記憶中的故鄉是奶奶做的飯。講真,奶奶做的飯真的不好吃,但卻是兒時最熟悉最難忘的味道。小海燕魚乾、雞蛋、蔥花、鹽,再攪上清水,上鍋蒸熟,便成了我最愛吃的“醬鹹兒”,鹹鮮爽口,再咬口饅頭,那滋味兒瞬間擦過舌尖的味蕾,堪稱“人間美味”;奶奶家的飯真的是“晚”飯,好似為自己上學總遲到找到了理由,但也由此成就了一道餐前甜點—“饅頭夾糖”,顧名思義,就是將饅頭片切開但不切斷,再夾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甜的呦,美滋滋兒的,看來我“嗜甜”是有跡可循的。可惜現在怎麼吃都不是那個味兒,因為做飯的人已遠去,吃飯的情懷亦隨之消散。

記憶中的故鄉是奶奶家的土炕。奶奶家的炕很高,我每次為了竄上炕,膝蓋總會擦破皮,奶奶就會笑我“越熊越不老實”,言語間卻滿是呵護和不捨。一張土炕,隔輩親,跟著奶奶睡覺總覺得很有安全感。夜裡,奶奶會用長滿老繭的雙手拍著我睡覺,伴隨著她此起彼伏有節奏的呼嚕聲,我總能儘快入睡。後來,奶奶的呼嚕聲便成了我的催眠曲,聽不到就睡不著。

記憶中的故鄉是奶奶的“謊言”。父母不在身邊,受欺負是免不了的,奶奶總會為我挺身而出,“教訓”那些小毛孩子,我就膽怯地站在她身後,猶如隔著一道安全崗,這時奶奶會回頭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熊”,眼裡卻滿是心疼和無奈。沒有電話,我對父母的思念變成了每日的翹首以盼。奶奶說,我可以給父母寫信,放進一個紙盒子裡,他們收到就會來看我,於是,“寫信”就成了我唯一的寄託。蹩腳的拼音、自創的文字承載了我對父母的思念,還有開心、委屈,寫完摺好,還偷偷地抹上一圈唾沫粘起來,生怕散開。一封又一封……好像媽媽來看我的時間間隔也短了,我寫得也就更起勁兒了。長大後,聽媽媽提及,才知道是奶奶告訴她我很想他們,多來看看我。此時,想起那些信,心中不由地泛酸,是奶奶善意的謊言讓一個想念父母的孩子有了奔頭。

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我回到了父母身邊,只有寒暑假才回去小住。每次還沒進門,我就會扯著嗓子喊“婆……我回來啦”,奶奶就會笑呵呵地出來迎我。同樣的場景重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奶奶沒有再出來迎我,而我也只能站在緊鎖的大門外回憶過去,由最初的嚎啕大哭變為啜泣又變為落寞……最終變為接受。而後,我開始牴觸回鄉,牴觸祭奠那一紙墳頭,害怕觸及心底塵封的記憶,故鄉似乎成了心底的一根刺,不願碰,也不敢碰。

外出求學是留在外地最順理成章的理由。可是,有時候,緣分就是說不清也道不明。2016年,我碩士畢業,考取了選調村官,又回到了榮成,回到了這片擁有“江北第一虎”精氣神的沃土。

工作前,我回了一趟老家。說來慚愧,這些年來去匆匆,都沒有好好端詳這個生我養我育我的小山村,泥濘小路早已修成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戶戶院落物品堆砌整齊,排排瓦房鱗次櫛比,健身器材配套完善,曾經的幼兒園也被改造成公共活動場所,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我的內心滿是震撼,新農村建設讓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振興戰略在這裡落地生根。站在奶奶家空蕩蕩的房前,內心多了一份平靜和坦然,不知奶奶是否滿意現在的我。

選調風采:榮成,我回來了!

懷揣著忐忑、新奇與期望,我來到了斥山,踏上了工作崗位。村會計一看到我,就和我拉呱說,看你比我閨女小,跟我兒子差不多大,他們平時不在家,看到你就像看到我的孩子一樣。這樸實的話語溫暖了我,也拉近了我與鄉親們的距離,我好像又回到了兒時,融入了這個質樸的大家庭,觸及了心中那份情懷。

我喜歡下村,看到大爺大娘聚在房前屋後聊天、乘涼,總會情不自禁地蹲在旁邊,跟他們拉拉呱、說說話,看到他們就會讓我想起奶奶慈祥的面容,惦念起奶奶的絮叨;我喜歡對著這些大爺大娘笑,因為他們回饋給我的是真誠與疼愛,他們的笑臉讓我尋回了小時候的那份溫暖。雖然這裡沒有地鐵天橋、霓虹繁華,但是這裡有鳥語花香、風吹麥浪,還有親我愛我的大爺和大媽。

選調風采:榮成,我回來了!

慢慢地,我的基層夢想也變得清晰起來:就是俯下身子、紮紮實實為群眾做點實事,讓我們村因病致貧的劉大爺能安享晚年,讓李大嬸不再因雨後改廁抽糞的事情發愁,讓張大姨不用再因腿腳不便不能做家務而擔憂。讓村莊綠起來、美起來,真正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

樹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熟悉的鄉音,淳樸的風土人情,這就是“家”的味道。城市變遷三十載,無悔青春頌芳華。兩年來,我走出了校園象牙塔,走進了社會大熔爐,在歷練中成長,在實踐中感悟,基層情懷日益厚重。基層工作瑣碎繁雜,心中也曾有過慌亂和迷茫,可是越是與群眾深入接觸,越是能感受到他們的可親、可敬,我為他們付出的,遠遠不及他們給予我的,我要帶著一份赤誠之心努力去貼近他們的生活,感知他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做好老百姓的閨女,為鄉村振興踏夢前行!

二 十 載

今 歸 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