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哈市老太“奉獻”女兒半個世紀

哈市老太“奉獻”女兒半個世紀

姐姐黃小波

都說母愛是不計回報的,可是大部分母親還是收到了回報:看著兒女長大、成人、成才,享受他們帶來的歡樂和孝心。而對於哈市75歲的老人張玉琴來說,53年前大女兒降生之時,她就知道這種平凡的幸福於她而言已是一種奢望。

半個多世紀前,還是一個不規避近親結婚的年代,“姑做婆”、“姨做婆”的傳統婚配方式還很盛行,年輕的張玉琴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婚後她先後生下了兩女一子,結果這樁婚姻成了近親結婚危害的最活生生的例子。

這對錶兄妹夫妻的基因裡顯然有一種傳女不傳男的病根,兩個女兒——老大黃小波和老三黃小紅生下來都患有嚴重的軟骨病、先天性心臟病、智力被鑑定為二級智障。“老二是兒子,基本健康,但是腦子也不靈光,做事反應慢。”在那個還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因為擔心下一胎再生女兒,張玉琴夫妻倆不敢再生了。

“我帶她們去看病,一個老中醫驚訝得不得了,說我看了一輩子病,從來沒見過你家這樣的孩子。”當時家裡到處都是棉花,這是包裹兩個女兒的“神器”,因為孩子們渾身都是軟的,腳面隨時就會翻到後面去,胳膊直接能搭到後背,只能用棉花固定住。兩個女兒都是10歲左右才勉強能走路,卻不停的摔倒,不到20歲便徹底回到了輪椅上。

兩個女兒出世後,張玉琴就再也沒法上班了,她不得不用全部的精力來照顧孩子,一家人的花銷只能依靠孩子父親一個人的工資。“一家五口每個月就指著30塊錢的工資,有燒的沒吃的,有吃的沒燒的。”

張玉琴的四妹張玉華告訴記者:“孩子父親在世時還好,他從工廠退休,有點退休金。2015年,孩子父親去世了,這筆收入就沒有了。我姐年輕時還能撿點破爛,現在歲數大了也撿不動了。街道低保是姐妹倆兒每人500元,這1000元就是娘三個一個月的全部收入。”

在張玉華的印象中,這娘仨兒每天只喝一點粥,吃點鹹菜,啥也吃不上。“老大小波是結婚了的,丈夫也是一個智力有點問題的人,但是不嚴重,有他搭把手我大姐還能輕鬆點,可是這個男人幾年前突然跑了,不見人影,照顧女兒的重任全都落到了我大姐身上。”

雖然生活拮据,可是在張玉琴的精心照料下,兩個女兒不斷突破醫生預言的生命極限,如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這實在算得上母愛創造的生命奇蹟。“反正吃不上好的,也餓不死,攤上了,當父母的就得認。”張玉琴說起這半個世紀的生活,語氣雲淡風輕。

她很感恩,坎坷的人生路上總是遇上好人。“鄰居都心眼兒好使,看到我一個人整倆兒孩子忙不過來,就有老太太主動幫我看孩子。前兩天自來水管壞了,屋裡到處都是水,我自己根本整不動,掃樓道的老頭聽說了,進門幫著收拾了。等自來水公司的人來維修,看到我們家這情況,又帶著東西來慰問。”

哈市老太“奉獻”女兒半個世紀

母親張玉琴和妹妹黃小紅

張玉琴是家中的老大,兄弟姐妹幾個都很惦記她,經常給她一點接濟。四妹張玉華退休後跟隨兒子定居北京,可是因為惦記大姐一家的生活,一有空閒她就回哈爾濱看看。“我小妹妹在哈爾濱時,也總是忙完自己家的事就過來,幫著我大姐照顧一下。”張玉華說。

張玉華自己的退休金不高,不過攢點兒就給大姐郵來。“本來她70多歲了是需要人照顧的,現在坐著想要站起來都要人扶,可是因為兩個孩子不能自理,她反而要照顧別人。我經常擔心,我大姐身體不好,要是再沒了這倆孩子咋整?”

張玉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個外甥女的身體越來越差。“窩吃窩拉,你來之前我特意開窗戶放味,要不這屋裡人都呆不了。我們也知道偏遠地方的房租便宜,可是兩個孩子每年都會住院,這上下樓我們都整不動,要是離醫院再遠,誰能跑得起?”

張玉華嘆著氣說:“這麼多年了,兩個孩子還不認識我,打電話會說:‘四姨你回來吧,我想你了。’其實就是想要好吃的,我要是沒帶好吃的就不高興,還是跟小孩似的。可是見到我了卻總忘了我是幾姨,經常叫我‘三四姨’。”

更折磨人的是,由於常年吃藥,兩個女兒的肝都不太好。張玉琴說:“總髮脾氣,她倆到一塊就吵架,所以租房子也只能租兩居室的。有時候大半夜的,一個說夢話,另一個被攪和得睡不著,就氣惱地大罵,整得我們都沒法睡。”

記者提出想要給姐妹倆兒照個合影,妹妹小紅嫌棄地說:“我才不照呢,她身上有味。”兩個女兒的任性,張玉琴早已習以為常,她更多的是心疼。“她們的思維都是亂的。那個大的已經雙目失明,癱瘓在床,連輪椅都坐不了,這個小的最近吐血拉血,得了病也沒錢治。”

張玉華說:“我姐一輩子沒工作,所以也沒有退休金,甚至連低保都不能辦,因為她有兒子,不符合規定。兒子雖然不算殘疾,但畢竟腦子不好使,經濟能力有限,所以也沒能力贍養她。”

在這個老人是主要“勞動力”的特殊家庭,記者看到,房間收拾得很利索,看得出女主人在艱難的生活中還保持著體面。希望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能夠得到特別的照顧,讓苦命的母女三人得到更多的救濟,生活能有保障。本報記者 王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