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古代中國沒有GDP之說,古中國產黃金也不多,財富當然要以中國的古錢來計算。

中國的古錢綽號叫“孔方兄”。因為通用的錢是外圓內方。外圓象天,內方象地,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古人還用“世間神寶,無翼而飛,無足而走,無遠不往,無深不至”來描述它的“通天”能量和功用!

可見,中國人自古對“錢”的認識上升到了“天地”的維度,乾坤的高度,生活不可或缺的深度。這充分說明,錢對於這個因為古代絲綢之路勃興、創造世界級財富的國度,有著深厚的歷史印記和折射意義。

一部中國古錢幣史,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史。

錢本是指耕田器具,從農耕文化延伸而來

按照中國古代傳說,軒轅的臣子伯陵已經造過錢刀(錢如刀形)成用布帛當過錢。夏禹開始用龜貝銀玉銅等當作錢用。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古代鐵鏟

起初,金屬錢常做成耕器形。到了西周初,周太公開始把錢做成外圓內方,重量等於1銖。到了東周景王(公元前544 年即位),嫌錢輕,改鑄大錢,徑1寸2分,重12銖,鑄上“寶貨”二字。

錢”字,“錢”本從“金”,戔( jiān)聲,是周代的耕具名(即鐵鏟)。《說文解字》說它是“古田器”。到了秦代,“錢”字已完全轉變為貨幣名。而“錢”字出現在貨幣上,目前所見的最早的實物是三國時的“太平百錢”。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三國太平百錢

“利”是右邊一把刀,提醒人們好處往往與危險、風險相連。而中國的“錢”字,從一開始就深刻地打上了農耕文明的烙印——要獲得財富就要耕作,就要勞動。這是中國古代先民們勤勞樸實精神品質的體現。我們今天所說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與“錢”字最初的含義由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謂一脈相承。

從“貝”到“寶”,中國古錢趣味迭代

古錢的名字雖然很多,但是大多可以歸到一個家譜裡,共有三代。

1 第一代是秦以前。古錢的名字稱謂多取自錢的質料和形狀。如商朝錢叫貝、銅貝。西周錢叫金(即銅。這裡需要特別注意。一段時期內,古書中的金,往往就是指銅)。春秋錢叫圜錢、布;起初有用布當錢的,後來用金屬做的錢也叫布,如“東周”空首布。戰國錢叫鑄、刀、蟻鼻(或銅貝)、方幣等。

那時候的古人,用材質來命名錢,體現了最初的識物記事智慧。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戰國銅錢

2 第二代是秦至唐初。古錢的名字名取自錢的重量。秦錢叫半兩(在全國通用,算作下幣, 用於較小的數目,還另有金質上幣,用於較大的數目)。

兩漢至唐初的錢叫半兩,三銖,四銖,五銖,六銖等等。但最通用的還是五銖錢。

這個時期,古人用重量來命名指代錢,說明中國古代商品經濟活動的增多,買賣交易行為十分普遍。

3 第三代是唐初至清。古錢的名字多改為專用名一寶。 唐高租武德四年(621年) 七月十日發行 種新錢, 由歐陽詢題字——開元通寶。因能迴環讀之,俗稱也叫“開通元寶“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開元通寶

此後錢多叫通寶、元寶,有的也叫重寶。而紙幣、布幣又叫寶鈔。晚清則有銅元、銀元(到了今天,我們還是叫一元、五元、百元,不能不佩服,中國唐代的智慧和文化水平)等等。

“元寶、元寶”!恭喜!錢終於叫“寶”、叫“元”了!這應該是中國古代錢幣歷史上的一次飛躍!“錢”獲得了它應有的社會地位!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唐高祖在中國錢幣歷史上佔有重要一席

“寶”說明,是寶貝,是珍寶,名字和寓意都好。說明錢的社會分量在唐代得到了上至皇帝、中至大文人和下到百姓的一致認可。

而元,我們知道,有公元,紀元,改元(皇帝即位後改元),錢叫元,說明錢在統治者眼中的地位,關乎社稷乾坤。

李白“散金三十餘萬”,到底是多少錢?

古書記載,秦獻公十八年(公元前367年),在櫟陽(今臨潼東北),天象下雨一樣下了許多金子(真的假的?當時有金子嗎,指“銅”的可能性大)。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外,李白還牛哄哄寫過“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這麼有錢?不僅是詩仙,還是詩界土豪啊!)”。

這就涉及到中國古代錢幣的換算問題,在數字化時代,在全球化各國貨幣利率時代,我們返觀歷史,看看中國的古幣的單位和換算問題!

有這麼一個故事:古代一堆窮書生相聚在一起,各說個人的志向。有的說願意到揚州當官,有的說願意發財,有的說願意騎鶴飛遊。另一人則想得“魚和熊掌兼得”,說出“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按李白詩歌說法,他曾腰纏銅錢三百貫

十萬貫?是多少?貫,是魏晉南北朝出現的計算制錢的單位,就是用繩索穿在一起的一千枚銅錢(1000文等於1貫)。當時一枚銅錢也叫一文(因為銅錢一面鑄上文字,故名)。宋朝規定一貫為770文。清朝的一貫,也叫一串或一吊。十萬貫,

按照魏晉南北朝,那就是1000文乘以10萬,就是一億了!億萬富翁啊!如果是“腰纏萬貫”,那也是千萬富翁啊!

不要高興太早,唐憲宗時規定,富家積錢超過五千貫就得處死刑。

銅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主要形式之一,貫的單位在歷代常見,這就基本為我們提供了佐證。所以,李白說的“散金三十餘萬”,不可能指三十餘萬兩(或斤)黃金,也不可能指三十餘萬兩白銀(因為唐代銀幣還未通用),而應該指銅錢三十餘萬枚(也就是大概300貫,不算太多,離萬貫還遠著呢)。中國古代戰國時常說的“金五百斤”“黃金千斤”(包括用錙銖來計算銅)也多指銅,是指實際錢數。

那麼中國古代有金做成的金幣嗎?有!但很少。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海昏侯墓出土陪葬用的金餅、馬蹄金

金質錢,楚國是以斤、鎰(益)為單位的。一斤等於16兩,一鎰等於24或20兩。漢的一斤黃金稱為“一金”,等於10000個銅錢。元朝的一兩黃金等於 15或20貫,即15000或20000個銅錢。作為貴金屬,雖然金子用得少(如近年江西重大考古發現、海昏侯墓出土陪葬用的金餅、馬蹄金),但依然是很值錢的。

到了後來,中國的錢幣就是“銀者為王”了!金、元,明、清各代都以“兩”為單位。到清朝,雖然全國流通的錢主要是銅錢、紙錢,但是政府把貨幣的重點放在白銀上。晚清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都是用白銀賠款的。

至於紙質錢,是北宋開始造的,叫交子、會子。上面印著錢額:一貫,二百貫、三百貫、五百貫(顯然還是以中國的千年沿用的銅錢來作為度量衡)。中國發行紙幣,比美洲、法國、英國、俄國早五百年左右。

從叫“貝”、“金”到“元寶”,中國古錢幣趣味進化史!

北宋交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