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吃過最大的苦是什麼?

乾貨幫


沒有好好讀書,此苦終身受累。

希望所有讀書人,好好讀書。

向大家拜年了

恭祝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周美靈


我吃過最大的苦,是在我16歲左右的時候。

記得那是在農村,興修水利工程的時候。我們生產隊負責一段水渠修建,其中有一段要把一座山打穿。

現在過了幾十年了,我還記得非常清楚。我們生產隊的人口較少,隊裡要求每家出一個,總共男勞動力也就2O幾個。為了縮短工期,分成三個班,輪流施工。

我家因父早逝,只有我算個男勞動力。我們用的工具,就是一根鋼竿,一把二錘(鐵錘分大錘,二錘,手錘)用最原始的方法,打山洞修渠道。

我被安排打山洞,打山洞的活就兩項:打炮眼放炮,然後把炸掉的渣子,給運出來。這兩種活都不好乾。那時候有沒有風鑽,打炮眼就是一個人穩住鋼釺,一個人掄著二捶打。

在這過程中,需要兩個人相互配合,掌鋼竿的人要把鋼竿掌穩,不能晃悠,二錘掄一下鋼筋要轉一下。掄二錘的人,需要每次都要打準,不然打偏了就打到握鋼竿的手上。有時候一天下來滿手血泡。另外一種活就是出渣子,這是一個體力活,對我這個大孩子,也是一種苦力。兩種活,我們都是交叉著幹。一個班下來,我回家就是倒在床上,連吃飯的力氣就沒有了。

現在想起來,能吃苦也是福。


鄰家老馮


我一天干過23小時,簡直是到了生理極限。那是中專畢業的最後一學期,我開始畢業實習,在一個起重配件廠實習了一個月,白天干活,晚上打小麻將,後來覺得沒什麼意思就跑到成都去打個小工,當上學點社會經驗!

交了30元給中介尋個短工,剛交完錢就遇到一個自助火鍋店找雜工,管吃管住,我想了想答應第二天一早就去,第二天早上7點剛過我就到了。一來就安排理菜打雜等各種事情,小店是9元自助火鍋,平時都是凌晨1點過就打烊關門,結果那天真是邪了門,一直有人來吃飯,一會兒幾個出租車司機,一會兒幾個打牌的,一會兒又是出來喝二臺的,最後凌晨6點過才收拾完,算了一下幹了23多個小時,睡到中午12點又要起床開始幹活。

從此開始了噩夢般的人生第一份“工作”,每天工作至少14小時,一個月後要回學校,才結束了這份記憶深刻又刻骨銘心的“工作”,老闆“大方”的給了我200多元工資,這也是我收穫人生的第一筆財富――吃苦是福,吃虧是福!


悠悠的聲歌


苦不苦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我們現在吃的苦和爬雪山過草地紅軍戰士,還有抗美援朝初期一把炒麵一把雪凍死在雪地的志願軍戰士相比都不叫苦。

我吃過最大的苦就是2013年到2017年這四年送快遞的工作,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必須起床開著三輪車到郊區的總公司拉件,回來分完件就送件取件,中午再把取的件送到公司,然後把下午送的件拉回來,然後送件取件,晚上再把取的件拉到公司,四年的時間,春夏秋冬,風雨無阻,每天因爬小區的樓送件,晚上整個腳底板就像發麵饅頭一樣,2016年我騎著電動車在去地下通道時大胯和腿被摔傷了,我照樣拖著受傷的腿送件取件。

風來雨裡去,

發燒送快遞。

吃得苦中苦,

受得怨和屈。

困境中堅強,

自己勸自己。

挫折身心痛,

一生永銘記。


不忘濃濃故鄉情


苦,高中吧,苦的不是每天的起早貪黑,苦的是心累

9年了,現在還是有勇氣去想這些了。

在我高一的時候,供我讀書成為了家裡首要任務,我成績那個時候家裡人覺得還可以,我也成為了我爺爺奶奶心裡的寶,再加上我是從小被爺爺奶奶在農村帶大的,我從小比較親爺爺奶奶,



也是高一那年,我人生開始奔向另外一個岔路口,青春萌動,很多事情對我來說都附有新鮮感,天天混,上網,打牌,一個半月的時間我快成了一個混子了

同樣也在那年,我奶奶走了,我爸媽為了不耽誤我學習直到奶奶走後才給我說,當我回到家看到奶奶的靈堂時,我腿軟了,哭得自己喘不過氣,想到最後一面還是國慶節她才開始生病的時候,我在學校遇到一種很好吃的麵包,我回家前還特意為奶奶帶了兩個,奶奶當時吃了一個分給我一個,最後天黑走的時候奶奶使勁留我過夜,我第二天要上課,就走了,對,我他媽就走了,最後一面就那麼草率的不了了之,

後來我超級恨我爸媽,我瘋狂責怪他們為啥不告訴我,瘋狂責怪他們的自私,為啥不去治療,每次談事情我都把這個事情提出來吵,我爸每次都會不說話回房間,後來媽終於忍不住了給我說我爸每次進房間都在房間哭....

在頭七的時候,我么姑給我說,讓我好好讀書,還說我奶奶為了給我節約讀書的零用錢,不去治療,瞞著家裡人把她的零用錢給我媽,說實話,那個時候,我的世界淪陷,腦海一直浮現奶奶坐在床上給我媽取錢交代對我的期望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知道什麼是崩潰了,與其說那是真正萌發我想讀書想法不如說是我逼我讀書,


後來,慢慢發現,我一直怪我爸媽,其實是想給我自己贖罪,最大的錯其實是在我,要是我不讀書,要是我不給奶奶吃那兩個麵包,或許我奶奶不會走,

那年開始我瘋狂讀書,高中很累,但也只有那種累能贖罪,也只有那種累是種幸福,那三年,真正是我人生最灰暗的日子了,心很累,時隔9年了,談及這件事我還是會很痛,但相比之前,好多了,

或許有人不理解那種痛,我又不求有人理解,我只是想通過傾述讓自己好受


小紅娘音樂music


吃過的最大的苦就是在初中時期,春季在沙漠上植樹造林

“半工半讀半風月

半雲半霧半煙嵐。”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渡玉關”

上初中時期,出身於地主家庭的我,為了有個好的出路,時時處處都在極力表現,表現最賣力的一次是初中二年級春季開學不久,學校勤工儉學在沙井林場植樹造林,歷時二十天,自帶乾糧和勞動工具,高中全體出動,初中自願報名學校挑選學習好的,年齡大的,身體好的,勞動積極的參加,已經十七八還在上初中的我自然少不了。按照學校的要求,母親給我準備了二十天的麵粉交給學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口糧、灶具和勞動工具學校聯繫公社機耕站的拖拉機送走,我們像民兵拉練一樣揹著行囊排著隊開赴沙井林場。

沙井林場場部在薛百公社長城村正西大約六公里的沙漠腹地,它的管轄區域東與薛百苗圃毗鄰,南接紅崖山水庫林場,西和昌寧公社接壤,北與勤鋒農場相連,屬於巴丹吉林沙漠東南末梢部分。區域內沙

丘如條條“黃龍”,興風作浪,呼風喚沙,大有吞沒當代民勤部分綠洲的架勢。

條條黃龍從上風看如大海中的波濤一浪一浪又一浪,浪浪推向高峰,從下風看像初四五的月亮🌙,一灣一灣又一灣,灣灣相連,連綿不斷,肩並肩,手挽手在狂風黑浪的推波助瀾下向人們居住的家園挺進 ,它們的身體下面已經壓著被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髮現並且挖獗過寶物的墓葬,三千年前西周到春秋晚期的文明與繁華——沙井文化遺蹟。曾幾何時這裡是稻麥飄香,駝馬盈野,五穀豐登,城廓儼然 的祥和之都,時至今日,仍然在那裡可以看到陶器的殘片斷瓦和一隴一隴的農耕痕跡,在其之上生長過茂盛的大片沙棗樹林,據說是解放後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期間,新中國號召大規模植樹造林的產物,七十年代初期還長得鬱鬱蔥蔥,是當時防風固沙的主力軍和附近老百姓取暖燒飯薪柴的主要來源。八十年代初期的墾荒熱導致了大量打井抽取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和大片沙棗樹林枯死,黃龍滾滾向前,又在吞噬現代人們居住的家園,沙進人退,危機日增,“沙上牆,馿上房”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怎麼縛住黃龍,不讓它移動,保住家園,人們早在六七十年代即發明了用粘土或者柴草網格化壓沙,並且在網格內栽植梭梭固沙的辦法,沙丘上的柴草或者粘土網格都是頭一年秋季人工壓成的,根據風向南北長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東西寬約三米,從高處一直延伸到沙丘底部,每個網格間栽植兩行梭梭,株距行距一米左右,留出深十五,公分直徑三到四十公分的樹坑,按照要求現栽現澆,一顆梭梭一桶水,保證成活。幾十年來這裡的人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壓沙不止,植樹不斷,遏制了流沙的移動速度 。

話說當年我們師生到沙井林場,天當蓋,地當炕,月亮當燈,就地搭起帳篷住宿 ,三石一鼎鍋,露天架起鍋灶做飯。

要植樹先挖井,七十年代初期,民勤縣薛百公社地下水位不是太深,人工就能挖出水來,正常三米多就出水。挖井也有許多講究,起碼會看一點風水,一般是在沙丘的上風,有土層,蒿草和蘆葦長得茂盛的低窪地帶,地下水旺盛。選擇好挖井的位置,劃一個直徑三米左右的圓圈,齊齊整整用鐵鍬往下挖,挖下來的沙土扔在井周圍。常規情況下,出水層便成了魚眼大沙,再往下挖隨著水沙的流動,周圍的土層便懸空起來,有塌方的危險。這時候必須採取措施,就地取材把沙漠裡一種有一米多高,叫黃蒿的木本植物拔下來捆紮成直徑三十公分左右,十幾米長的柴捆,順著井壁一圈一圈往下壓,再把挖出來的泥沙填進懸空的井壁下面,即能使水源源不斷的流出,又可以避免塌方的危險。出水後再往下挖一米左右,地下水會隨著井壁升上來,幾個小時後就可以供五個人擔水澆樹。 在沙棗樹林裡砍幾根長得直一點,碗口那麼粗的沙棗樹,兩根綁在一起平平撘在挖好井口邊上,挑選一個“彪形大漢” ,兩條腿叉開大約四十公分,一隻腳踩在井沿上,一隻腳踏在木頭上,選擇盛滿四十斤左右的鐵皮水桶,系一根稍微粗一點的麻繩,丟下去從井裡提水上來,井旁有一人接住倒入擔水人的水桶裡擔上沙丘澆樹。

在二十多天的植樹期間,即要勞動還要上課,美其名曰“半工半讀”。每天晨光微露就吃早飯了,七點多出發植樹,中午十一點半,下午七點左右一聲聲嘹亮的軍事集合號,召回分佈在幾公里以內沙丘上的師生吃飯。午飯後一點半到三點上一個半小時的課,老師在沙丘邊的沙棗樹上掛一塊小黑板,專講數學和理化,不然會跟不上在校正常上課學生的教學進度,學生席地坐在沙丘上,扎著兩隻耳朵聽聽就算是上課了,沒有作業,也無法寫作業。下午四點到六點半又奔波在沙丘上,天擦黑前吃晚飯。三頓飯多數時候是糊糊漿漿的“淨屁股”湯麵條,學生們拿著搪瓷小盆子,搪瓷缸子等等各式各樣的盛飯工具,排隊舀到一定量的湯麵條,大家站著或者蹾在地上嘴巴轉著盛飯器皿的邊緣呼嚕呼嚕響成一片,飯具邊上的溫度相對低一點,爭取第一輪吃完了再加一點飯,吃慢了便鍋底朝天了。


塞外沙駝


家裡姐弟兄妹四個,我是老么,小時候家貧,無論吃的喝的穿的,父親總會先顧著兄長,這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重男輕女。

因為我們姐妹的年齡相隔不大,就一兩歲吧,所以做妹妹的我只能穿姐姐們不合穿的衣服、鞋子。

因為種種原因從小我母親就不在身邊陪伴,可以說是我父親跟奶奶把我們拉扯大的,懂事開始什麼家務農活都幹,每天除了上學其餘時間都是幹活幹活,那時苦吧,可對我來說這些苦都不是問題,因為我知道,因為家境,因為我們,父親奶奶更苦。

結婚後,老公一無所有,我們努力的為了生活打拼,最苦時連住宿吃飯都成問題,那時覺得同甘共苦也是一種幸福。

女人的人生四大劫:懷孕之難、生子之痛、月子之仇、帶娃之苦。

生我女兒時是在老家,第一次生孩子,什麼都不懂,想著有婆婆在能安心點,而且婆婆也希望我能回老家待產坐月。直到女兒出生,我婆婆卻對我和老公說:她身邊不好,家裡的大小事情多,公爹又高血壓離不開人,孩子你們自己帶吧,✘✘(我老公名字)你再請個月假照顧下就是了"那一刻,我是怨的,既然如此,當初怎麼叫我一定要回老家坐月子,說什麼老家好可以搭把手;既然有這決定怎麼沒有提前告訴我,讓我有心裡準備?以前除了錢外對我們不聞不問就算了,我可以不計較,我儘自己做兒媳婦的責任對你盡孝就好,現在卻一堆堆的理由來推脫,真心冷。

所以那時我老公硬請了一個多月的假期照顧我們母女,一個新手媽媽跟爸爸,懵懂無知,什麼經驗都沒有,對寶寶所有的一切都感覺無從下手,而我婆家人卻再不曾過問,那時的我,是過得最苦的。

在我們每次需要婆家人時都用同一個藉口訴說,身體不好,有心無力…漸漸的我心談了,也看開了,沒有你們,再苦再難再累,我還是挺過來了,女兒健健康康的成長。

八年過去,時間讓我把所有都看開了,對於婆家人我不會說去怨去恨,畢竟他們沒有一定的義務幫你忙帶孫子女,也不會把這些緣由怨恨要孩子也一起承受,他們沒有盡到爺爺奶奶的責任,可我跟孩子不能不盡我們的本分去對待他們,所以逢年過節,電話問候,我盡了自己做兒媳婦的義務,孩子盡了孝就好。





翎幸


我要說最大的苦就是得了尿毒症後,有一次打針,這針跟細吸管一樣粗,護士給我扎針,扎進去了沒血出來後來就拔出來了,然後再從剛才拔出來的針眼扎進去結果折騰了半天又拔出來了[捂臉]記得那時候疼的我眼淚都出來了[淚奔]

最後還是打腳上[捂臉] 手上一針腳上一針[流淚]




透析小夥的生活


你吃過最大的苦是什麼?

三年自然災害,我15歲左右,上初中。吃不飽,露出腳指頭,踏著凍地上學,因艱苦未考高中,永在記憶中。

後耒吃過最大的苦,要遠比我在記憶中吃的苦更大。

92年帶兒子來上海,做建材生意,

當時借貸20萬,負債經營。

可以說艱苦,汗水,節約,使盡全身精力,懂得吃最大苦頭是為了什麼?

一,心知,如20萬虧掉,整個家就完了,兒子做光棍,二代人為面臨什麼結局?可想而知。

二,為了省錢,既做老闆,又當小工。建材之類材料都是重活,晚上忙到12點,甚至到天亮無眠。

三,為了省錢,全家人晚上睡在鋼管上面,5年多時間,只能坐著,不能立,用廁所爬上爬下。

四,一年365天,我們是361天不消息,日復一日堅持苦活。

五,深感,原來做生意就是攀山越嶺,經過千錘百煉,吃過最大的苦,才會取得財富。


張漢579


為了參加全國職稱考試, 一個人在異地他鄉,兩眼摸黑,陌生的地方,沒有熟人, 身上僅有十幾元錢,身體有病,頭髮暈,用手扶牆行走,還要堅持複習功課參加考試,只能買4元錢的盒飯吃一天,後來終於通過職稱考試,幾百號人只有十幾人通過,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所有吃的苦都值得,這次的考試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次。5個考生就有一個監考老師,為了防止作弊,進考場考試卷才從北京直接帶到考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