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

歡迎關注我,跟我一起讀書、旅行、看風景!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

01

有人說:

“讀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我雖愚鈍,但也懂其一,心中的很多疑惑都能一一點悟,現代社會,很多人都發聲,可聲音太多,太雜亂,聽者不解,也急於發聲,所以很多人都浮躁了,而我也是芸芸眾生之一,活在這個時代,卻看不懂這個時代。唯有聽智者,從心出發的沉思,才能使我有一片淨土。”

深以為如是。

讀東野圭吾的《湖畔》,學習他的文筆暢達,結構精巧。讀著,如同入局、迷亂、識破、出局的四幕舞臺劇,短而豐富,平而激盪,鞭辟入裡,引人深思。

4個家庭的聚會,為了4個6年級讀書的孩子,聚在一起,就是為了孩子的考試,

並且租住在別墅裡學習。

家長為了孩子,儘量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也是。

4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不同,有的主張給孩子自由發揮,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家長必須給孩子規劃。

“難道你認為一個11-12的孩子會考慮到未來而自己說要就讀私立中學嗎?哪個小孩不討厭讀書呢?要是讓他們自己做主,他們肯定會選輕鬆的路走。因此,父母更應該認真思考孩子的將來,他們該受怎樣的教育,並做出決定。因為除了父母以外,其他人是不會幫他做決定的。”

一個家長如此說。

孩子章太殺了父親俊介的情人,母親美菜子為了保護孩子就說是自己殺了人。

當俊介看到情人英里子的屍體,激動的要報警,可幾個家庭都不同意,理由是影響孩子的學習,對自己妻子美菜子也不好。

家長們都被孩子的升學摁住了喉嚨,因此只能深陷在犯罪的泥潭裡,荒誕和扭曲也可以是真實的生活嗎?

整本書看得我心驚肉跳,令人恐懼。

家長不應該為孩子的前途犧牲一切,任何藉口的犯罪與包庇,都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

02

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真是浮生若夢,聽92歲的楊絳先生講一家三口的愛與痛。

正如先生所說:

“鍾書住院不久,女兒錢瑗也因病入院,但由於父女二人待遇不同,只能分住兩所不同的醫院,後隨著二人病情惡化,至死未再相見。”

楊絳老人,以80多歲的高齡,往返兩所醫院,並於2年內,先後送走女兒和丈夫,世間只剩孤零零一個人。從此,家變成了客棧。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

唯一的女兒去世了,先生寫到:

“我的心上蓋滿一隻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湧,直湧到喉頭。我使勁嚥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啪一聲,地上石片上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裡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裡塞,幸虧血很多,把滓雜汙物都洗乾淨了。我一手緊抓裂口,另一隻手壓在上面護著。我站在燈光下,發現自己手上並沒有血汙,身上並沒有裂口。誰也沒看見我有任何異乎尋常的地方。”

深深體會到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痛,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令人揪心的痛。

真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

03

讀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非常羨慕黑柳徹子能有一個開明的媽媽和幸福的家庭,以及遇見一個教育先進帶她啟蒙的校長小林宗作。

這是關於一個淘氣小孩的故事,開頭是一個問句:“淘氣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嗎?”也許,只是需要多一些愛的教育和包容吧。

很感慨現在的教育,如果能遇見一個好的老師和開明的父母,真的是孩子人生中非常幸運的事情。

校長小林宗作在聽了小豆豆和媽媽的請求之後,決定親自和小豆豆聊一聊,校長先生告訴小豆豆,她想聊什麼都可以。

這可讓小豆豆開心壞了,因為在以前的學校裡,可從來沒有人允許她說什麼都可以。

就這樣在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裡,小豆豆盡情地說著,從原來的學校到燕子窩;從家裡的小狗,又到幼兒園的故事;直到小豆豆想不起來再說什麼為止。

校長先生只是靜靜地聽著,不時的微笑著附和或詢問,後來呢?

校長說,從現在開始,你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啦。

小豆豆想,還沒有誰能這樣聽她說這麼久的話,能和這個人呆時間長點多好啊!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看後令人心情愉悅,也深深感受到小孩子的快樂,是多麼的單純可愛。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

04

有人喜歡山的味道,有人喜歡海的味道,我在喜歡山喜歡海的味道的同時,痴迷於夕陽的味道,月亮的味道……更醉心書的味道。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頤養心情,豁然開朗。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智者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