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滯銷“扶貧果”轉銷上海

滯銷“扶貧果”轉銷上海

彭建新 本報記者 楊建智

2月26日,新幹縣桃溪鄉羅漢果基地,貧困戶熊豔平正忙著採摘家裡種植的羅漢果。“幸虧有縣裡農業農村部門的幫助,如果再晚幾天採摘,我家1萬多顆羅漢果就要爛在地裡了。”他感慨道。

2018年,桃溪鄉致富能人黃建榮投資3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面積達15畝的羅漢果種植基地。為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他建立“基地+農戶”模式,向9戶貧困家庭輸送種植技術,並簽訂羅漢果定向收購協議,幫助貧困戶們脫貧致富。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正處採摘期的羅漢果陷入“滯銷危機”——經營多年的武漢市場被迫中斷,轉攻國內其他城市的新市場,短時間內新客戶對產品的質量又缺乏信任。

2月20日,新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站長敖清根,得知黃建榮及幾戶貧困家庭的苦惱後,與縣裡的農技人員一起趕來把脈問診。敖清根告訴他們,2019年底,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試行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要求生產者在自控自檢的基礎上,自主開具合格證,羅漢果如果貼上“合格證”,增加質量追溯功能,將大大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有利於敲開新市場的“大門”。在對基地4萬顆羅漢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並確定全部合格後,敖清根又帶人幫基地填寫農產品質量合格證。

原本品質就不錯的羅漢果,貼上合格證後,很快被上海多家大型超市所接受。截至2月28日,基地和貧困戶採摘的4萬顆羅漢果被銷售一空,壓在黃建榮心中的石頭也終於落下。“這些羅漢果價值10萬餘元,全部賣掉,我對貧困戶們也算有了一個交代,下一步,我要一鼓作氣擴大基地規模,帶動更多貧困戶一起致富奔小康!”黃建榮笑著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