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下的澳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澳門特區政府密切關注,按疫情發展調整措施,以應對疫情對澳門造成的影響。澳門特區政府設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在3月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透露,澳門已連續26日沒有新增病例,這是政府與全澳市民共同努力配合的成果,目前出現社區暴發的風險已很低,但市民仍要持續保持防範,繼續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2月4日,澳門市民花王堂街百佳超市購買日常用品。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4日,澳門市民在十月初五街購置蔬菜。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6日,鏡湖醫院設置了臨時分流站。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6日,平時一位難求的瑪嘉烈葡撻店只有一名客人。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6日,一家娛樂場暫停開放。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6日,一家娛樂場張貼暫停開放的標牌。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7日,港澳碼頭出境大堂人流稀少。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7日,街頭電子提示牌提醒市民留在家中勿聚集。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7日,美高梅酒店大堂入口設置了測量體溫的儀器。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7日,美高梅娛樂場暫時關閉。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7日,因防控疫情暫時關閉的葡京娛樂場。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8日,民眾戴著口罩在新水上街市購物。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9日,路環市區巴士站,一名外出市民戴著口罩準備乘車。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9日,疫情高峰期,澳門與大部分地區暫時中斷交通。國際機場電子屏顯示,大量航班取消。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0日,澳門關閘總站一輛巴士到站後,清潔員馬上為巴士消毒。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0日,澳門一家藥妝店張貼關於購買口罩的提示“10天購買一次,10個口罩8元”,同時提醒市民儘量留在家中,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社區接觸。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0日,平時泊滿大巴的澳門關閘廣場車輛稀少。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1日,新春氣息依舊的澳門議事亭前地行人稀少。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1日,議事亭前地新春氣息濃厚,但只有少量遊客。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2日,澳門市民在一家店前排隊買口罩。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3日,新馬路近十六號碼頭的電子顯示屏提示“新肺炎,早發現,可治癒”。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3日,新馬路近十六號碼頭的電子顯示屏用中文和葡萄牙文提示“新肺炎,早發現,可治癒”。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3日,在板樟堂街,民眾冒雨排隊買口罩。市民及外地僱員每10日可憑身分證以8元購買口罩10個。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3日10點半左右,議事亭前地空無一人。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4日,澳門道咩卑利士街上的行人都帶著口罩。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5日,喜蓮咖啡室,每張臺的食客離去後,服務員立刻進行消毒。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6日,上海街人流稀少。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6日,市民在一家門店排隊等待買口罩。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6日,松山運動道路暫時封閉。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7日,澳門科技大學“雲課堂”平臺正式開課,擔負起本校逾萬學生在特殊時期的教學重任。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7日,警察用廣播喇叭勸阻市民勿在公共地方聚集。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7日,為防止過多人聚集,白鴿巢前地臨時關閉。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18日,平時穿流不息的大三巴牌坊顯得異常冷清。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澳門政府17日宣佈, 20日起所有外地勞工返澳前必須在珠海指定地點作14日隔離。 圖為2月19日,關閘有大批在內地居住的工人帶著生活用品趁條例生效前趕回澳門。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0日,警察用廣播喇叭勸阻市民勿在公共地方聚集。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0日,市民在進入白鴿巢公園前測量體溫。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3日,平時人潮擁擠的大三巴牌坊顯得異常冷清。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4日,街道人流車流有所增加。街頭電子顯示牌提示市民“避免聚集、帶好口罩、記得洗手”。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6日,經過一個多月的嚴格管控,澳門已23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城市慢慢恢復生機。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6日正午12時許,平時人潮擁擠的大三巴牌坊前空無一人。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2月28日,疫情下人流車流減少,政府藉機加快維修道路工程。 中新社發 陳顯耀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