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董元奔文史小隨筆011」“詩三百”的前世

「董元奔文史小隨筆011」“詩三百”的前世

《左傳》載,周靈王二十一年(前552)夏,魯大夫叔向曾說過這樣的話:“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叔向所謂“詩曰”的兩句四言詩,《詩經》中並未見載,古代有人以為這是《詩經》所逸的詩,其實不然。

據說,現存《詩經》是經過孔子刪改定稿的。孔子刪詩說自古就有,即孔子依據其仁愛、禮儀的觀念刪改《詩經》,定為三百零五篇,也就是後人所謂“詩三百”。然而此說是存在疑問的。在孔子之前或者成年之前,魯國時有詩三百之跡。一者,據《左傳》載,公元前622年前後,周襄王命召武公和召昭公編修詩,其中大多數篇章都跟今本《詩經》中的作品是一樣的,而這件事發生在孔子出生前七十餘年。二者,公元前543年,吳公子季扎訪問魯國,大夫叔孫穆子以樂歌待客,樂工演奏的詩的次序大體跟今本《詩經》相同,這時孔子才八歲,他肯定還沒有能力刪改《詩經》。三者,今本《詩經》中尚存在不合三代之禮之作,如《肆夏》、《新宮》,孔子既然刪改《詩經》,為何未刪除這些詩呢?四者,《論語》中的“子曰”屢見“詩三百”之謂,這說明“詩三百”在孔子時代早已成為大眾化的專有名詞了,這個專有名詞顯然並不是孔子創造的。

由以上可知,孔子之前不僅早就有《詩》了,而且也是“詩三百”,孔子也許就沒有刪改過“詩三百”,至多可以認為孔子對“詩三百”略作過修定。所以本文文首叔向所引的詩也是存於“詩三百”的,只不過不是今本《詩經》罷了。

「董元奔文史小隨筆011」“詩三百”的前世


【作者簡介】董元奔,字奔轅,號時雨齋人,1971年生於蘇北,傳統文化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