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重慶:發現在正規醫院執業的假醫生

醫生,這一職業承載著患者“以性命相托”的使命,來不得半點馬虎,更遑論忽悠?但在有些地方,一些沒有任何醫療資質的人員冒充醫生,把百姓健康當作兒戲。近年來,全國各地查辦了不少假醫生、黑診所。其中,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當地衛生監督部門曾發現這樣一件非法行醫的怪事。

之所以說是怪事,是因為一般的非法行醫案件裡,假醫生或黑診所都沒有取得《醫師資格證書》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等從業資格,但這個案件裡的假醫生,卻在正規醫院執業,持有的《醫師資格證書》沒問題,證書上登記的也是其名字。那麼,如何發現他是假醫生的呢?近日,記者通過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督局,以及重慶市沙坪壩區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瞭解了案情的始末。

重慶:發現在正規醫院執業的假醫生

身份有蹊蹺,出了兩個“歐小強”

一天,重慶市沙坪壩區衛生計生監督局接到群眾舉報,當地某醫院泌尿科有位名叫“歐小強”(化名)的醫生其醫師資質可能有問題。該局組織衛生監督員前往醫院調查,歐小強提供了《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經核實,在我國醫師執業註冊聯網管理系統裡均能查到相應記錄。也就是說,醫生資質沒問題。不過蹊蹺的是,這兩個證書裡登記的身份證號碼與歐小強本人提供的身份證號碼均不一致,且身份證照片與本人也有細微區別。

衛生監督員懷疑歐小強冒充他人身份,但歐小強辯稱其身份證號碼曾有過變更,變更後未對醫師有關證書上的身份證號碼進行修改,身份證照片則是拍於多年前,與現在相貌有些許差別很正常。衛生監督員向公安機關求助,公安機關通過戶籍系統查閱發現,歐小強提供的身份證真實有效。雖然戶籍系統中的照片與本人仍有細微差別,但不能認定其冒充他人身份。

難道真的搞錯了?衛生監督員打開全國醫師執業註冊聯網管理系統,再次輸入“歐小強”這三個字。醫師註冊聯網管理系統2010年在全國推行使用,醫生的註冊、變更、註銷等信息,比如執業範圍(即醫生從事的醫療專業)、執業地點(即醫生工作的醫療機構)等,都可以查到。根據註冊系統,“歐小強”首次註冊的執業地點為湖北省石首市中醫院。衛生監督員致電石首市中醫院瞭解情況,卻被告知:歐小強正在該院放射科上班。

衛生監督員再次感覺到了蹊蹺,因為他們在重慶某醫院看到的“歐小強”,是在外科工作,提供的《醫師執業證書》執業範圍為“外科專業”。他們拿到“石首歐小強”的近照,與“重慶歐小強”對比發現,二人外貌特徵竟然幾乎完全相符!

這時,“重慶歐小強”才承認,石首那位才是真的歐小強,他則是歐小強的親哥哥歐小成(化名)。原來,兄弟倆本來就長得很相像,弟弟歐小強有醫師資格,哥哥歐小成則沒有。哥哥用弟弟的身份證、醫師資格證,將執業證上的照片換成自己的照片,從2002年開始在全國“行醫”,並於2015年將執業範圍改為外科專業。

監管要跟上,嚴防三類假醫生

“該案系哥哥跨省冒用弟弟信息執業,違法事實隱蔽,調查困難。”重慶市沙坪壩區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歐小成不光冒用其弟歐小強的醫師資格,還使用其身份進行生活、工作,甚至日常使用的銀行卡都是其弟的,醫院同事都認為他就是歐小強。

不過,有一點還讓大家很疑惑:為什麼歐小成拿著歐小強的《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在外執業的同時,歐小強本人還能在石首市執業?

進一步調查發現,醫師執業註冊聯網管理系統里歐小強有兩個醫師資格信息,對應著兩個醫師執業信息,因此兩人可同時執業。原來,歐小強2002年曾同時持有兩個第一代身份證,號碼不一致且無關聯。在2002年湖北當地進行醫師資格認定時,他用兩個身份證申報了兩個《醫師資格證書》並分別進行了註冊。2015年,歐小成憑藉歐小強的身份證將其中一個《醫師執業證書》的執業範圍改為外科專業,並在懷化、南京、北京、重慶等多地行醫。

儘管案件告破,但不由得讓人反思。國家衛健委綜合監督局介紹,常見的非醫師行醫形式有三類:第一類是使用假證,“低級的”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偽造醫師資質證書,“高級的”冒充他人醫師信息使用本人照片偽造醫師資質證書;第二類是“影子醫師”,在合法的執業場所,非醫師使用正規醫師的印章開具處方,在各種記錄上籤署正規醫師的簽名,成為“影子醫師”;第三類是冒充醫學生偽造醫學院校的畢業證,以醫學生的名義在醫療機構從事醫療工作,因無有效手段核實醫學院畢業證,查處困難。

 專家建議,醫師資格考試、醫師執業註冊時應嚴格審查申請人的身份信息,若資格證上的個人信息與身份信息不一致,應嚴格要求當事人先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糾錯或信息修改;醫師資格管理信息系統、醫師執業註冊聯網管理系統應與人口管理系統聯網,註冊時刷當事人身份證核對人員的身份信息;建立國家認可的醫學院校畢業生數據庫,在醫師資格考試報名、醫師執業註冊時進行比對,也便於監督檢查。

(本報記者 陳海波)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8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