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吳菊萍:謝謝你們做的有些話我想每一位父母

很多人都還記得七年前的那個夏日。2011年7月2日,吳菊萍徒手接住了意外從10樓墜下的2歲女童妞妞,用雙手托起了一條稚嫩的生命。這一舉動,使得她成為大家心中的“感動中國”人物。

七年後,吳菊萍看到了錢江晚報版面上報道的“危險,走開!”暑期安全課堂進社區公益活動,特別是我們把七年來錢報報道過的所有墜樓事件進行了數據統計和分析:整整48樁,不同的原因,相同的悲劇,這讓她的心隱隱地又痛了起來。

作為朋友,我接到她的電話一點也不意外:“謝謝你們所做的。我,必須也做點什麼。我,能做些什麼?”

她的執著:

經歷過生死一刻

我更注重孩子的安全防範

吳菊萍有兩個孩子。除了兒子,她還是妞妞的乾媽。

提起妞妞,曾經是個沉重的話題。但現在她已經恢復得很好,即將上小學四年級。吳菊萍每年都要和她聚幾次。提起妞妞,吳菊萍的臉上瞬間就會掛上溫暖的微笑。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因為7年前的那段經歷,我對於孩子的安全防範問題比一般的母親可能認識得更深刻一些。畢竟經歷過生死一刻。7年前那一接還是有點運氣的……也許有的孩子就不會那麼幸運……所以我對我兒子的保護還是比較在意的。我們換過幾次房,如今住三樓,樓層低,更安全。他今年也要上小學了,雖然逐漸懂事,但是男孩子畢竟頑皮些,還是不能放鬆警惕。”

吳菊萍對孩子的安全,考慮得具體而細緻。

“以前住高層,會把每一個窗戶都裝上防護窗。他稍大一點,對電插頭很好奇,就會給他講用電方面的安全知識。出門,告訴他要跟緊大人,不能亂跑。過馬路,一定要等綠燈行,千萬不能闖紅燈。遇到打雷了,趁機講講怎麼避雷。有時候光講道理效果不好,就找科普圖片,和他一起看一看,學一學。”吳菊萍說,安全教育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在報紙上、網上都能找到很好的素材。有時候看到新聞裡的突發事件,也會和孩子聊一聊,用真實案例告訴孩子安全的重要。她特別在意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他這個年齡可以做的,有哪些必須尋求大人幫助,不能讓自己陷入困境。

她的激動:

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應該關心更多

昨天中午12點,錢江晚報官微推送了一條消息:杭州2歲女孩獨自過馬路,不幸被一輛私家車輾壓。

這條消息,讓吳菊萍一直有點心神不寧。“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獨自過馬路?當家長的心也太大了。”

下午,當我們向她解釋經進一步瞭解,這孩子不是獨自過馬路,而是家長都是外來務工者,在杭州小吃店裡幹活時,孩子在店前小路上出的意外,她愣了一下,有點激動起來:“你們的安全教育課堂,應該多送到這樣的家長手上啊。你們不是統計出來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出意外的比例最高嗎?”

錢報記者曾經採訪過一位墜樓男孩的父母,他們是在杭打拼的新杭州人。“他曾經流著淚跟我們說,‘如果我沒那麼顧著生意就好了,拼了命掙錢也是想讓孩子有個更好的生活’。”這話吳菊萍居然一直記著。

“生活無奈,為生計奔忙,但在這些小候鳥的生命安全面前,都不是理由。我覺得他們需要全社會更多更細的關注,你們應該將‘危險走開’的課堂開進這些外來務工者比較多的小區。”

這頓時讓我有了小小的愧疚。我們和杭州市公安局聯合主辦的“危險,走開!”暑期安全課堂進社區公益活動,得到杭州市文明辦、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婦聯和共青團杭州市委的鼎力支持。最後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活動從杭州向全省範圍延伸,一共在全省舉辦了11場活動。儘管我們在活動舉辦過程中也意識到要向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參與活動給予更多傾斜,但操作過程中可能打了折扣。

吳菊萍的激動,讓我們下了決心:今年寒假,我們要繼續把安全課堂公益行動堅持下去,而且要親手送到全省、杭州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多的小區。

她的熱心:

我想讓大家攜起手來

讓孩子的防護堤更安全

雖然不是安全教育的專業人士,但一直熱心公益的吳菊萍,這些年來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關注安全教育、推廣安全教育。

2011年8月底,仍在富陽骨傷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的吳菊萍,受邀擔任了杭州消防志願者宣傳大使,成為了杭州市消防志願者隊伍中的一員,並參與了消防公益系列宣傳片的拍攝以及“119”消防宣傳日等消防宣傳行動。

聽說我們這次安全課堂其中有一堂是專門和杭州消防合辦的,她非常欣慰:“消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孩大人都需要。”

最近,她正在策劃一項志願服務課堂進社區的大活動。希望在三年中,為全杭州的七百多個社區提供志願服務培訓課程,首期試點15個社區。

這樣的想法與我們舉辦安全課堂公益行動的初衷不謀而合。她也表示,有機會她也想一起來豐富志願服務課堂的內容。“希望能為社會多出一份力,也希望更多的家長和社會公眾增強安全意識,減少意外發生,保護好家人和身邊的人。”

採訪結束,吳菊萍欣然答應專門錄製一個視頻,記錄了她想@每一位父母的心裡話。“希望我們全社會都能行動起來,關注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教育,讓守護孩子的這道防護堤更有力更安全,希望悲劇永不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