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永木黎村,一個傳奇式的村莊

村莊朔源

南昌縣廣福鎮板湖永木黎村的來歷,帶有濃厚的悲劇式的傳奇,然而,這卻是真實的歷史。

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朝重要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整個北國處以戰火之中,唐朝的中都洛陽及當時的世界名城國都長安不久也被叛軍攻下,唐玄宗幾乎是狼狽逃亡四川。這次叛亂給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帶來了重大災難,一個當時世界頂級的文明,卻因為這場叛亂而坍塌,這也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開始。

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被封為永王。安祿山反叛時,唐玄宗在成都下詔任命李璘為山南、嶺南、黔中、江西四道節度使和荊州大都督,鎮守江陵(現在的荊州),其所轄地域之大,軍政權力之大,遠非一般人可言。這當然淵於他的皇親。這麼大的權力,自然讓人產生遐想。這與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後,劉備擴張佔據的地盤有點相似,但又遠遠大於他的地域,如江西和嶺南。而江陵,乃軍事重鎮,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打仗父子兵,出陣親兄弟”。在封建王朝,國家遭難,最可信任的當然是兒子、兄弟等親人。唐玄宗和太子李亨自然把希望寄託給了永王李璘。然而,希望的大,失望的也大。

天寶十五年七月(即公元756年7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皇帝位(靈武,現在的寧夏自治區靈武市),是為肅宗。探究歷史,就知道肅宗和李璘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自小一塊長大,感情深厚。肅宗詔令李璘攜兵北上鎮壓叛軍。這個時候,唐朝以淮河、長江流域的南部江山還是安定的,支持平叛的賦稅、糧草、兵器等作戰物質,大量堆積在李璘所轄的江陵一帶,如此多的財富,讓李璘很快產生貳心,遂不遵詔。此消息洩露後,太上皇玄宗和肅宗又詔令其改邪歸正,李璘仍不聽,繼續發動兵變。他在江陵招募士兵數萬,他的兒子襄陽王李瑒(chàng),剛勇卻缺乏謀略,也喜歡作亂,勸李璘攻取金陵(即現在的南京),以薛鏐 (liú)、李臺卿、韋子春、劉巨鱗等為謀士,以渾惟明、季廣琛、高仙琦為將領。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二月,朝廷以淮南節度使高適,淮西節度使來瑱,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牽制李璘。公元756年12月25日,李璘未經批准帶領兵馬戰船向東,率甲士五千到達廣陵(即現在的揚州,當時為長江北岸軍事重鎮)。一路上,攻城殺將,一時,江淮間震動。

李璘作亂時,適逢大詩人李白在九江,李白投李璘幕府,寫下《 永王東巡歌》:“長風一掃胡塵淨,西入長安到日邊”。可見,李白對李璘發兵充滿了好感,也對他收復河山寄予了希望,但這卻為他日後被囚埋下了伏筆。

然而,朝廷並沒有放棄希望,第二年,肅宗派宦官啖廷瑤等人與淮南採訪使(掌管檢查刑獄和監察州縣官吏,有很大的地方軍政權力)李成式籌謀招撫,曉喻李璘,這時的李璘早已頭腦發昏了,企圖順長江東下奪取金陵割據東南,與肅宗分庭抗禮。河北招討官李銑(xiǎn)和李成式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李璘。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河北招討判官李銑以數千兵馬駐營揚子縣。李成式派判官裴茂率兵三千在長江的瓜步洲伊婁埭駐營,張揚旗幟,大閱士兵。李璘與李瑒登城陴(pí,即城樓)遙望,看到官軍氣勢浩大,面有懼色,部將季廣琛見此知道大勢已去,對諸將說:“與公等跟從永王,難道是想造反?太上皇現今流亡在蜀中,道路不通。而諸王子中沒有比永王賢良的,如果總集江淮精銳兵士,長驅雍、洛,大功可告成。現今則不然,讓我們這些人背上叛逆的罪名,怎麼對後世作交代?”大家都同意。於是割臂盟誓之後,渾惟明奔江寧,馮秀康奔白沙,季廣琛帶兵六千奔廣陵,李璘派兵追他,季廣琛回頭說:“我記得永王的恩德,所以不忍心決戰,只有逃命回去了。如果你逼迫我,我將決一死戰。”追兵於是停止追擊。多數將領和士兵離開了永王李璘,李璘的力量驟減,實力一落千丈。李璘開始膽怯,在與唐軍的戰鬥中,多次兵敗。第二年,李璘被江西節度使皇甫銑追剿至大庾嶺,中箭被擒,兒子李瑒死於亂軍之中。大庾嶺是江西與廣東的交界處,是南嶺之一,因此李璘徹底失敗是在贛南和粵北之地。公元757年2月20日,李璘被處決,其黨人薛鏐等亦被殺。在李璘幕府的李白則因為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郭子儀力保方免死,流放夜郎,中途被赦免。

永王李璘的妻子和其他兒子皆被俘,後被送到蜀中,但都被赦免。李璘死後葬於南昌縣境。據黎村族譜(宋乾道九年版)記載,李璘死後,葬於南昌六十一都三圖地,也就是現在的南昌縣廣福鎮板湖村永木黎家。黎氏先祖黎昕奉命率家人在此守墓,故此地被稱為守墓黎家。黎家代代繁衍,形成村落,被稱為“守墓黎村”。一種說法,宋朝以後,族裔不以守墓為榮,遂改名永木黎家;另一說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裔怕受株連,故取諧音,名為永墓黎家。到了清代,後裔認為“墓”字不吉利,取“墓” 字諧音“木”,將“守墓黎村”更名為“永木黎村”沿用至今。如此多次更換村名,或與政治環境,或與傳統文化,或與社會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但無論怎樣改變,歷史的烙印總難抹去。

發現李璘墓

1982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時,在廣福鎮(原為廣福鄉)板湖村永木黎家自然村西約200米處的吳家山緩丘上發現唐墓一座,經與史料對照,才知道這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之墓。

當時該墓的封土高2.8米,直徑16.7米,寬12米,呈橢圓形,周圍均系旱田或稻田。經修葺,現封土丘高3米,圈護墓牆高1米,墓基(臺基)約200平方米。墓基西3米處立一墓碑,西北側立一碑記和一保護標誌。

1995年6月,將橢圓形墓修整為圓形,直徑9米,並將封土丘加高至3米,用紅磚(外抹水泥)圈護封土丘,另刻墓碑。

2002年8月,重砌(高1米×厚0.3米)花崗岩護墓牆,墓周邊鋪近四方形(13.8×14.2米)碎石臺基,另刻“唐永王李璘簡介”說明碑立於墓南。

2005年1月,重刻墓碑,並將保護標誌和新刻“簡介”碑移位至西北面角。

1983年10月27日,南昌縣人民政府南政發【1983】157號文件將其列為南昌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2月10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第一批南昌市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