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情節,視覺效果和偉大的主題對電影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能夠構建喜歡的人物角色,這才能夠讓觀眾真正地記住這部電影。這也是為何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以及像《007》這樣的系列電影,成為了當下的流行。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然而,要是你反覆觀看電影,你會發現,同樣的角色類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這些電影中當:英雄,反派,配角和處於困境中的少女。

俄羅斯理論家弗拉基米爾•普羅普(Vladimir Propp)認為,電影中的每個出場人物,都是電影故事的一部分,因為所有的故事都遵循著相同的敘事結構。他將其稱為:角色理論。由於我們總是在電影中不斷地看到許多反覆出現的角色類型,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電影製作者們的創作自由。那麼對於當代電影來說,依靠角色理論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更詳細地瞭解普羅普的角色的理論。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

1928年,普羅普首次提出,所有的故事都遵循一種敘事結構。為了證明他的理論,他把童話故事分成幾個部分。在他列出的角色名單中,幾乎所有的電影至今都遵循這個理論。普羅普對此設計了一份角色列表,這些角色類型在許多許多電影中,都有出現。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1. 反派:與英雄鬥爭之人
  2. 調度員:讓英雄知道自己的缺陷,並開啟英雄探險旅程之人
  3. 幫手:幫助英雄完成他們的任務
  4. 公主(或獎品):在整個故事中,公主是英雄的伴侶。在大團圓的結局,主人公往往迎娶公主,從而打敗壞人。要是在沒有戀愛對象的電影中,那麼主人公最後獲得的,都會是豐厚的獎品。
  5. 施主:給電影中的英雄一些魔法物品
  6. 主角:與反派的鬥爭取得勝利後,迎娶公主的人。
  7. 假英雄:想奪取英雄成就,並迎娶公主的人。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好萊塢的經典時代到如今的超級英雄大片,這是電影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結構。以《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為例。反派是伏地魔,調度員和施主是鄧布利多,幫手是羅恩和赫敏。公主是金妮,假英雄是德拉科·馬爾福,英雄是哈利本人。作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系列電影之一,《哈利·波特》就是圍繞著這些角色類型而創作的。可以說,角色類型讓電影中的人物更為豐富,也給予了電影編劇們一個框架,讓他們知道寫作的方向。但遵循這樣的角色理論,究竟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劣勢呢?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優勢

電影觀眾總是喜歡熟悉的東西。這就是系列電影的優勢,系列電影總是帶給我們一些熟悉的東西,處於“舒適圈”的觀眾們,自然而然會感到很舒服。觀眾們渴望和欣賞電影中,主人公們經歷的那些挑戰,希望電影製作人們能夠帶給我們驚喜。與此同時,觀眾們並不喜歡電影中的敘事和人物角色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因為這樣觀眾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難受。

因為觀眾們會認為,電影沒有滿足他們的期待,他們會對電影產生失望之情,看電影就是為了滿足,要是沒能獲得滿足,觀眾們顯然不會為電影買單。這就是為什麼一部詹姆斯·邦德電影要是沒有“邦德的出現”就會令人很失望,又或者為什麼一部沒有鼓舞人心的蒙太奇的體育電影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有些電影類型,如西部片或古裝劇,幾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比喻上,以至於如果這些類型的電影沒有出現普羅普所說的角色類型,我們會覺得被欺騙了。也許這說明了電影觀眾不好的一面,但這顯然是一種存在的趨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普羅普的理論在電影中如此的流行和重要。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英雄角色和一個邪惡的反派,來提供衝突和緊張。用普羅普所說的角色來設計影片,就意味著觀眾會立刻意識到這個角色在故事中的目的,讓觀眾們能夠舒舒服服地看電影。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劣勢

雖然如此,這個理論仍有著自己的侷限性。在普羅普的理論中,公主最初僅為女性角色。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根據傳統的童話故事而來的。在著名的北歐童話故事中,公主是英雄們打敗壞人的獎賞。這也是為何在早期的電影中,基本都是以男性為主角,而女性的角色顯得並不是很重要。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女性角色的地位有了改變。《冰雪奇緣》和《霹靂嬌娃》等電影,讓劇讓女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讓她們扮演更有主導性和更堅強意志的角色,我們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努力打破以往電影中展示的那些不重視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總結

電影中對女性角色的誤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普羅普的角色理論卻應該受責備嗎?普羅普的角色理論,顯然是很多作家和導演在他們的電影中都所包含的東西,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可以效仿的成功模板。值得一提的是,普羅普的理論中,公主角色的性別,已經開始逐漸轉換。如《飢餓遊戲》和《冰雪奇緣》等電影,讓女性成為電影中的主角,反而讓男性成為了公主的角色。可以說,如今電影製作的人要以進步和智慧和方式來運用普羅普的角色理論。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必須用到傳統的普羅普理論。事實上,一些非常經典的電影,比如《血色將至》,根本就沒有明確的角色類型。可以肯定的是,堅持角色理論,可以讓電影製作人們更容易摸清故事的脈絡,刻畫出一些另觀眾們喜愛和熟悉的電影角色,讓觀眾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電影的主題以及電影中人物們的性格。

但是完全地招辦角色理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扼殺敘事的自由,迫使作者進入一個既存的剛性結構。聰明的當代電影製作人應該隨著時代的潮流,對角色理論的模板進行不斷地變更,以此來適應當下的電影市場。如果電影製作人決定完全挑戰這一理論,創作出一部只能被描述為獨一無二的電影,這將是電影界的一個巨大突破。

弗拉基米爾•普羅普的角色理論是什麼,當代電影是否還應該遵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