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近來,圍繞著中國足協擬推出的“創新”政策,輿論紛紛,痛心疾首者有之,聲援叫好者有之,中國足協,再次成功的把媒體眾人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己身上,讓各級國家隊的屢戰屢敗不再成為輿論的焦點。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中國足協新任主席

改革有路,“創新”無路

對於全新組建的中國足協,我想說的是“中國足球不是中國經濟,不需要”創新“,只需要借鑑”。誠然,中國足協的初衷必然是好的,“限薪令”是遏制國產球員高薪低能的現象,“限制中乙聯賽30歲以上球員上場人數和轉會”是為了促進青訓發展,增加年輕球員出場機會。然而,和中國足球以往眾多政策一樣,許多“拍腦袋”的創新政策根本禁不起推敲,如果真的實行,給中國足球的傷害,絕不止一個國足兵敗出局那麼簡單,將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這些年來足協管理層“城頭變幻大王旗”,每任領導都雄心壯志致力改革,企圖拯救中國足球於水火。但足球不是烹飪新菜,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足球更像是管理企業,需要遵守自身發展的自然規律。要改革,要發展青訓,要激勵國產球員的進取心,國外這麼多成熟先進的經驗,完全可以借鑑並用之。改革有路,“創新”無路!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足協限薪令

好政策很多,即插即用

好比“限制中乙聯賽30歲以上球員上場人數和轉會”政策,中國球員的成熟期本來就比其他發達地區晚,很多球員到27、28歲才剛剛“開竅”,這樣的政策推出肯定會加速很多球員的退役時間,會讓很多有意自己孩子從事足球事業的家長更加心懷疑慮,更加不敢冒然讓自己孩子走專業足球這條“高風險”的道路。

其實,增加中乙聯賽年輕球員上場機會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前前任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就提出擴大中乙規模,讓中超青年梯隊參加中乙聯賽。這個政策就很好!為什麼?這不是中國足球首創的,而是歐洲頂級聯賽的普遍通行的政策。如加盟皇馬的國奧隊員林良銘,就一直隨皇馬預備隊參加西乙B聯賽。既鍛鍊了年輕球員,又擴大了金字塔地基的中乙聯賽規模,何樂而不為?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效力皇馬預備隊的林良銘

另外,如“限薪令”將不止針對本土球員,歸化球員也包括在內,一視同仁。這條就更荒唐了,這不是鼓勵俱樂部違約嗎?無論華裔或非華裔歸化外援,當初答應歸化,絕不會是“仰慕中國足球”,而是為了俱樂部的高薪長約。如果你毀約,不說剛起步的歸化大業將毀於一旦,歸化球員也肯定將告上國際足聯,那中國足協的麻煩就大了。

那要如何限制俱樂部對於外援和歸化外援的超高投入呢?有呀,很簡單!用類似歐洲的財政公平法案就行。所有俱樂部的財務全部公開,限制你的赤字和負債率,連續三年赤字就降級。日本就是這樣的,外援的年薪基本就封頂在400萬歐元左右。俱樂部造血功能強,就可以引進更好更貴的外援。對於中超俱樂部商業運營比較差的現實,必然會逼迫大家加強本身的商業運作,造血功能,同時對外援引進精打細算,不作冤大頭。財政公平法案還有一個好處,青訓和基礎設施投入多少都不算在支出中,也就是說,你花多少錢在青訓上都不會造成赤字!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歐洲財政公平法案(FFP)

這些政策都是現成,不需要你拍腦袋,不要你推陳出新,即插即用,足協管理層為什麼就不能關注一下並施行呢?

還有類似U21球員限薪100萬的政策更是可笑了,像朱辰傑這樣優秀年輕國腳怎麼辦?是不是要去把自己的年齡改大呀?

和我們幾乎同時起步日本的職業足球(比中國還晚幾年),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成熟的世界一流的聯賽體系和青訓機制,以此為基礎,日本足球水平早已超越亞洲範圍,足可與世界足球強國一較高低。

但日本足球的“創新”極少,一切遵循歐洲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如果說有“創新”,也是日本強大的校園足球體制,日本校園足球方面世界第一,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足球項目已經7次奪冠,無人能及。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世界頂級的日本校園足球

被稱為日本足球教父的前任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曾經說,前些年,中國足協的代表團經常到日本進行考察。每次考察都會同日本足協官員進行深度交流。可是考察結束後,中國足球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川淵三郎先生直接說:“這麼多次考察,都白來了,中國足球沒有任何改變”。

很多日本足協官員已經搞不清楚中國代表團來訪的目的,“到底是來考察的,還是來旅遊觀光的”。

說到底,中國足球,從上至下,都缺乏日本足球那樣認真專注做事的態度,如唯一將中國隊帶進世界盃的米盧所說“態度決定一切”。

中國足球不需要“創新”

前任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