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行走在塘埂邊,與水為伴;他們的發明成果在全國推廣,為養殖戶降本增效數千萬元。“不一樣的秋收故事”,今天帶你一起走近金壇水產人。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中國水產協會范蠡科學技術獎是

水產行業可以講是最高的一個技術獎項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今年我區長蕩湖大閘蟹所獲得獎牌、獎狀不勝枚舉,在榮譽背後持續發力的是一個個金壇水產人,潘望俊就是其中一員。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金壇區水產技術指導站 潘望俊:“我來我們單位已經有2年了,在這兩年當中,我覺得我成長了很多,首先我們這個團隊大家都比較年輕,然後工作氛圍比較好,大家都想做點事情出來。”


在金壇,區、鎮兩級水產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有12人,平均年齡30多歲,年輕、高學歷,這是金壇水產人的“面子”,創新、敢嘗試,這是金壇水產人的“裡子”。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這些創新技術都轉化成養殖戶“摸得見”、“看得著”的效益。王國芳家蟹塘採用的“小精高”蟹蝦混養模式,上半年賣蝦、下半年賣蟹,平均每年畝效益近萬元。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堯塘街道迎春村養殖戶 王國芳:“平時引導我們怎麼來養殖,怎麼來把這個螃蟹養好,國家的政策各方面,他經常給我們宣傳,也經常叫我們組織參加學習之類的。”

在金壇,有這麼一群人:獎盃、口碑 實至名歸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遠。在前輩們的智慧“加持”下,新一代金壇水產人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他們將進一步加大全程配合飼料養殖、河蟹品質提升、養殖尾水淨化等綠色養殖技術的創新集成與推廣,不斷提升現代漁業綠色化發展水平。


金壇區水產技術指導站 周文全:“加強我們跟養殖戶的一個交流,從他們的塘口總結一些先進技術,然後把我們的一些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向他們推廣。”


金壇區水產技術指導站站長 丁彩霞:“我們正在研發我們長蕩湖1號,希望把這個品系固定下來,我們希望我們這個農業產業進一步提升,所以我們現在在做品牌,以品牌效益來帶動我們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