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沒人不知道二戰使納粹德國覆滅。

但很少有人知道,沒過多久,納粹就死灰復燃了

人們習慣將1945年以後繼承納粹衣缽的種族極端分子,稱為新納粹。在一些國家,新納粹還有個俗稱,光頭黨

1998年,愛德華·諾頓在[美國X檔案]中演了一個光頭黨,使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部電影上映前,導演要求撤掉自己的名字,因為題材太敏感了。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諾頓進行了高強度身體訓練

[美國X檔案]表現出了一個新納粹主義者的變化過程——

上高中時,消防員父親執行任務時被黑人殺害,於是他成為了一名仇恨黑人崇拜希特勒的光頭黨。

殺死了兩名黑人後,他在監獄中受到黑白兩方罪犯的攻擊,黑人獄友卻在全力保護自己,最後終於改變了他種族主義的觀點。

而就在他出獄後退出光頭黨不久,親生弟弟就被來報仇的黑人槍殺了。

主人公經歷了受害者——施害者——受害者的兩次轉變。

影片沒有交代,這次他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十九年以後,另一部電影的主人公替他做了這個選擇。

2017年,一部以種族主義受害者為主人公的影片入圍了戛納獎主競賽單元,獲得了金棕櫚獎提名以及最佳女主角獎。

這部IMDb7.3, 豆瓣7.4的電影就是——

[憑空而來]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正如海報,電影是戴安·克魯格的獨角戲(1080p資源已出

01 選擇

“隨著她的丈夫和兒子走了,

世界的軸心也移開了,

卡佳沒有什麼可以使它恢復正常。

停留在她的悲傷中是痛苦的,

繼續前進卻可能更糟。”

——《紐約時報》影評

影片敘事毫不拖沓,開場8分鐘進入高潮。

共分為家庭、正義與海洋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以一段家庭錄像開始。

雖然在片中存在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家庭仍然是電影的核心。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第一段錄像:婚禮

這個家庭在監獄中開始,一個文著身的白人女性,嫁給了一個正在服刑中的中東男子

沒有父母,只有好友、妹妹和獄警。

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對不顧父母意見、而且不好惹的新人:新娘卡佳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吸毒,大學輟學;而新郎努裡因為攜有50公斤大麻而被判了4年監禁。

倆人生出來的孩子都這麼酷。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從你爸那兒學的嗎?”“小提琴課上學的”

但還真有人敢惹他們。

應該叫作毀滅

一場突如其來的爆炸案,殺死了父子二人。

兇手便是新納粹主義者,他們早就將目光鎖定了努裡這個土耳其裔。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案發地點位於丈夫的辦公室

曾經幸福的三口之家轉眼只剩下卡佳一人。影片後面的將近100分鐘都是在講她如何去面對事實以及如何做出選擇。

在這100分鐘裡,戴安·克魯格獻出了極具感染力的表演。最令人深刻的兩場戲,一是剛剛失去丈夫和孩子,二是第一次見到兇手。

隨著死亡消息的宣佈,影片中的一切聲音都停止了,只剩下卡佳歇斯底里的尖叫與啜泣。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種窒息感。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衝進警戒線被制服後,衝著廢墟哭喊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卡佳最後蜷縮成一團,時而尖叫,時而啜泣

法庭之上,卡佳一直盯著兇手看,眼神裡迸發出抑制不住的怒火。

江歌案開庭時,媒體報道江歌媽媽全程直視陳世峰。大概就是這種情形了吧。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兇手第一次出現在法庭,卡佳的眼神

《紐約時報》評價——

“戴安·克魯格成為了戛納影后,

留下了生動、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

而卡佳,停留在她的悲傷中是痛苦的,

繼續前進卻可能更糟。”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卡佳繼續前進可能會更糟。

卡佳到底做了什麼選擇呢?

只能告訴你,你能想到的,她都試過了;你想不到的,她也試過了。

02 導演

“當有些人對我不爽,那證明

我做了正確的事情。

我破壞了他們,

而我的工作就是破壞他們。”

——本片導演法提赫·阿金

在土耳其父子遇害後,警察問卡佳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你丈夫有宗教信仰嗎?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作為一個有前科的土耳其裔,努裡被警方懷疑為穆斯林問題或是犯罪團伙內鬥致死。

總之問題出在他自己身上。

這種懷疑是有原因的,據THE LOCAL德國新聞報道,2016年除去非法移民相關犯罪,非德裔罪犯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土耳其裔了。

這個德國最大的少數民族群體,佔了罪犯總人數的11.3%。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the local.de報道

本片的導演法提赫·阿金便是一個土耳其裔德國人。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生長在德國的土耳其裔導演

他在作品總是在探討移民問題,被德國媒體稱為70s、80s代移民電影的代表。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goethe.de報道

在[憑空而來]中,阿金關注的是移民和極右派的興起,以及移民融入社會如何受到超國家主義的威脅。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經濟時代》:阿金將愛的故事放在了種族、仇恨和恐怖之間

超國家主義是一個國際關係的概念,指國家將其主權讓給國家之上的主體。

比如種族純粹。

阿金說:“我們不知道新納粹主義者的攻擊目標,當你揍了某人,警察只會說你揍人了。但他們不會記錄原因和動機,那就是種族主義。”

阿金的名字也曾經出現在新納粹的攻擊名單之上。

“當有些人對我不爽,那證明我做了正確的事情。我破壞了他們,而我的工作就是破壞他們。”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阿金:一些人對我不爽,說明我做了正確的事情

歐洲、難民、中東,你可能以為新納粹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新納粹離我們比你想象中近得多。

03 溯源

“移民現象在大城市中越來越多。

我相信有一天會變得和平,冷靜,普通,

我們會生活在一起、分享一切。

只是那天之前要經歷痛苦。”

——法提赫·阿金

1960s,光頭黨在英國倫敦興起。這個全是底層年輕人的組織,以凸顯自己工人階級的身份為自豪。他們穿著牛仔褲,踩著馬丁靴,看不上嬉皮士——因為那是屬於中產階級的。

那時光頭黨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政治傾向,他們愛聽雷鬼樂,和嬉皮士運動劃清界限,自認為是一群很酷的孩子(cool kid)。

只是其中有些人信奉種族優越,會威脅挑釁外來民族。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60s的倫敦街頭,光頭對長髮(嬉皮)

極右翼的英國國民陣線黨看到了出身底層的亞文化群體身上有可以利用的潛質,於是,便開始將種族主義滲透進光頭黨

60年代末,光頭黨發動了針對南亞移民的暴力事件——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從此

光頭黨就和新納粹主義畫上了等號。

80s,歐洲經濟增長率持續走低,對政府感到失望的民眾開始寄希望於右翼組織。極右政黨開始大肆宣揚民族主義——“歐洲人的歐洲”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80s,光頭黨在街上進行攻擊

2000—2007年,德國新納粹組織

“地下國社”謀殺了9名外國移民——8名是土耳其裔,1名是希臘裔。

在[憑空而來]片尾以文字出現的就是這個組織。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不具有“正統德國血脈”之人

2017年8月11日晚,美國弗吉尼亞州爆發了種族主義者的抗議遊行活動——州政府要拆除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而李是南北戰爭時期

南方蓄奴州的將領。

於是美國的新納粹分子、3K黨都聚集在一起,捍衛雕像。這是美國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白人至上”主義遊行,他們高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停止移民”等口號。

特朗普對事件的回應是:我們必須團結一致,譴責來自多方的仇恨。

這個含混的措辭引起了美國全民攻擊,人們稱特朗普在保護種族主義者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譴責來自“多方”的仇恨

時至今日,世界上的新納粹組織已經遍佈了5大洲。

在維基百科“Neo-Nazism”詞條的目錄上,可以看見臺灣蒙古

2006年,不滿國民黨和民進黨的22歲研究生許娜綺創立了國家社會主義協會,支持希特勒反對臺灣的“民主”。

蒙古國的新納粹主義主要攻擊對象是華人,連內蒙古人也包括在內。

2015年3月29日,一名中國內蒙古遊客在蒙古登山時被新納粹組織“站立的藍色蒙古”人身攻擊,並且下跪受辱

蒙古新納粹針對中國人的原因和德國新納粹針對土耳其裔的原因如出一轍,他們認為華裔在蒙古國為非作歹。

在接受《鳳凰週刊》採訪時,新納粹組織

達亞爾蒙古”稱:“根據印象,犯罪的人90%-95%是中國人,第二是韓國人,其它國家的很少。”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蒙古新納粹

納粹的還魂不是某個國家的事情,而是全球都在面臨的威脅。

法提赫·阿金為我們建構了這樣一種情形,德國女性與土耳其移民相愛並組建了幸福家庭,新納粹主義者破壞了這一切。

愛恨情仇與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主人公卡佳處於漩渦的中點。

似乎哪一個方向都通往悲劇

可阿金卻希望我們從這悲劇之中看見希望,他說——

“移民現象在大城市中越來越多。

我相信有一天會變得和平,冷靜,普通,

我們會生活在一起、分享一切。

只是那天之前要經歷痛苦。”

二戰後死灰復燃的“新納粹”,原來納粹主義的影響遠比你認為的大

有一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不過在那天之前會很糟。

阿金的這種樂觀態度,反而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一句充滿悲劇意識的話——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看看電影然後好好體會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