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譯文:孩子真正恐懼的是什麼?看看這篇文章對誰都有益

在一家汽車經銷店,一個7歲的男孩正和他的家人一起看一輛飾有仿木金屬飾條的新式旅行車。“爸爸”,男孩急切地耳語道,“不要買這個車——木頭會爛的。”他的爸爸大笑起來,小男孩大吃一驚。隨後,當他的父親把他們間的悄悄話說給銷售人員聽的時候,銷售員也大笑起來,小男孩感覺到自己受了侮辱。大約30年後,已經身為父親的他,每當孩子說出一些無意逗樂的話來時,就會想到這件事。

在8歲的貝蒂頭皮上動的手術,剪去了她的一撮頭髮。“我看上去很滑稽”,她說道,央求著不去學校,留在家裡,“其他的孩子會笑話我的。”但她的父母堅持要她去學校。“如果他們取笑你,別理他們。”母親說道。她很篤定地認為這個歷史悠久的方法能夠解決這樣一個小問題。但到了上午10點,貝蒂回家來了,抽泣著。她是溜出來的,寧願走上2英里多的路,也不願面對同學們的嘲笑。


譯文:孩子真正恐懼的是什麼?看看這篇文章對誰都有益

對於孩子們這樣一些反應,許多父母都感到非常困惑,因為他們不理解孩子們對羞辱的恐懼有多深。“我們常常看不到或者聽不見困擾我們孩子的到底是什麼”,位於丹佛的科羅拉多大學心理學家山本馨說。

山本的研究顯示,孩子們害怕丟臉——被人認為沒有吸引力、愚蠢或者不誠實。父母可能會認為面對一場手術或者面臨弟弟妹妹的競爭是最令孩子不安的,但實際上,在課堂上尿褲子,得到一個壞分數或者是留級,會更困擾孩子。對於孩子來說,對自尊心——自我價值的感覺——的打擊,是一件難以忍受的糟糕事。


譯文:孩子真正恐懼的是什麼?看看這篇文章對誰都有益

除了上述這些事情,在陌生地方迷路、看到自己父母爭吵尤其是伴有暴力的爭吵,都會觸發孩子們的恐懼感。接受調查的約2/3~3/4的孩子們經歷過父母吵架的痛苦,而這吵架留給他們的,是父母可能要離婚的恐懼。即使僅僅只是吵架的聲音,也會讓他們感到恐慌。

“聽孩子們敘說的時候,你很難不被他們深深的脆弱感觸動,”山本說:“他們害怕獨處,不知前方有何埋伏,不確定自己能做什麼。在令人難過的和不可預測的事情面前,他們基本上都依靠大人。


譯文:孩子真正恐懼的是什麼?看看這篇文章對誰都有益

那麼,父母和老師能對此做些什麼呢?第一件事,很多研究者同意,是傾聽。當父母開始給他們忠告而不是傾聽的時候,孩子們就把自己“關”上了。如果父母真想給忠告,最好是先傾聽,然後看看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別逼孩子們吐露實情,讓TA自己說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們剛開始的抱怨,不一定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有經驗的專家,都會從“開放型的問題”開始。

比如,假設一個孩子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因為其他孩子取笑她的衣服而不開心,關鍵的點不是說:“不要理睬他們”,而是說,“所以,你是因為其他孩子不喜歡你的裙子而難過?”。讓孩子感覺到你對她的關注、關心,可能會讓孩子說出是因為其他原因跟其他同齡人相處不善的事實。

第二件事,是為孩子對新鮮事物做好準備。不管即將到來的事情是什麼,父母都需要為孩子認真準備。在孩子即將進入一個新的小學班級之前的秋季,父母應該問問孩子們的感受,哪些老朋友也會進入那裡學習,對於新老師,他們又知道些什麼。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去學校,看看教室,甚至和新老師聊一聊。

父母還應該提供心理和生理支持。讓同齡人接受自己,對孩子們來說是重要的。慎重對待孩子們關於“被取笑”、“被隔離在遊戲之外”、“不被邀請參加派對”等等的抱怨。“你就在那裡”的感覺,“像船的錨一樣,”山本說,對給予孩子必要的信心非常又幫助。


譯文:孩子真正恐懼的是什麼?看看這篇文章對誰都有益

最後,要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對孩子的理解,來自於讓他秀出他自己的樣子。父母當然要幫助孩子塑造自己,融入社會,但要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融入。重要的是,山本教授說道,是我們要記住:不管年長年幼,每個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感覺到自己有所值得!

(譯者按:本文英文素材採自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影響你一生的英語背誦範文大全(鑽石精華版)》2012年版“Children's Fear”一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