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市中區一名定點隔離觀察醫院護士的“方寸”戰疫

四川新聞網內江3月4日訊(羅伊婷 李碧華)“你好,朱美琪,請你今天中午之前來市中區中醫醫院報道,參加培訓。”1月29日上午,一通電話讓內江市市中區白馬中心衛生院護士朱美琪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趕回家收拾所需物品,準備趕赴“戰場”。

“1月25號我接到護士長通知,得知市中區要在中醫醫院建一個隔離觀察點,需要大量醫護工作者支援。當時,我第一時間就向院領導提交了請戰書。” 這通電話,在朱美琪意料之中,可前往凌家鎮途中,她心情忐忑,也有擔憂。思緒萬千之後,她堅定了信念“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的職責和使命,像我這樣年輕、具有護理經驗的人員更應該站在疫情最前線。”

初次入“甕” 連續作戰

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朱美琪選擇了這份帶著“苦、髒、累”標籤的神聖工作。時間緊迫,經過簡短的戰前系統培訓,當天下午1點,隨著第一名留觀人員的到來,她全副武裝第一次進入了隔離區。首次感受厚重的防護裝備,每一次呼吸都顯得艱難,長時間的“真空”狀態,讓她時常感到頭暈目眩,全身溼透。疫情如軍情,病區如戰區。在之後的每一天,爭分鬥秒地開展查房、體溫檢測、採集標本、為隔離人員送飯......這些都是朱美琪的工作。身體與隔離服的方寸之間,是她唯一的安全防線,為了節約隔離服,朱美琪最長時間連續工作6小時,不吃不喝更不能正常排洩,就這樣引發了尿路感染。“當時,那個滋味真的說不出來了,太難受了痛的,我都是心中默唸,忍忍就過了。”說起當時的痛感,朱美琪記憶猶新。

白衣天使兼職“心理醫生”

在隔離區,時間就是長河,緩慢難捱。長時間處於封閉空間,隔離人員容易出現焦慮情緒。據朱美琪回憶,隔離期間,有位中年女性隔離人員,情緒焦慮不穩定,脾氣也比較差。工作量巨大的情況下,還得關注隔離人員的心理狀態,朱美琪以對待自己母親的態度,多次以晚輩的身份對她進行疏導和溝通,耐心和她講解隔離的必要性,不時與她聊聊家常,終於消除了她的恐慌。“解除隔離時,這個阿姨說我比她女兒對她還耐心,還說想收我當乾女兒。”說起這件事朱美琪只有欣慰和感動,全然忘了自己的委屈。

為人女 為人妻 為人母

在工作期間,朱美琪接觸到的隔離人員中最小的僅1歲,每次看著小朋友,她就想起自己1歲2個月的寶寶,常常眼淚都在眼眶打轉。“我不能哭,哭了護目鏡就看不清楚了,就不能做事了。”朱美琪回憶起當時硬生生忍住的淚水,幾度哽咽。“孩子爸爸在村上任職,從大年三十就堅守在一線。我們接到通知就把寶寶送回了我的父母家。”對朱美琪來說,愧對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不能回家陪伴,只能在每次休息時同他們視頻,與丈夫也只是偶爾回家時匆匆一面,互道晚安。孩子的每一句媽媽,每一聲“抱抱”,都讓她只能強忍著心痛說“寶寶乖,等把病毒怪物打敗了,媽媽就能回家。”

2020年,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即便身處困頓,飽受痛苦,待歲月靜好,山河無恙,朱美琪也將永遠記住自己請戰一刻的勇敢。她說“這段經歷一定是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疫情戰鬥還未結束,她的身影仍在一線奔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