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法律法規:生意場上,若遇到合同詐騙應該如何維權?

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設定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或者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的行為。

法律法規:生意場上,若遇到合同詐騙應該如何維權?

一、合同詐騙有哪幾種形式

其表現形式有如下五種:

1、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

2、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

3、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4、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詐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5、以其他方法騙取當事人財物。

法律法規:生意場上,若遇到合同詐騙應該如何維權?

對於合同詐騙,無論是合同的民事欺詐還是合同的刑事欺詐都是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根據民法和刑法關於合同欺詐應當承擔的責任的規定承擔應有的責任,那麼,當我們碰到合同詐騙的時候,應該如何去解決?

首先,協商解決,什麼事情都是能協商解決的,那是最好的,雙方當事人的律師對於合同的內容進行變更、解除、修改或者補充的,當事人對於合同內容的變更、解除、修改或者補充的沒有異議,達成一致的,那麼,協商就完成了,如果協商不成的,對於某些條例達不了一致的,那麼就導致協商不成的,被欺詐方還可以採取其他的辦法。

協商不成只能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若雙方沒有訂立書面仲裁協議,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該欺詐性的合同無效。什麼是仲裁協議?仲裁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將他們之間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可仲裁事項提交仲裁裁決的書面協議。仲裁協議包括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律師提醒:發現對方有欺詐嫌疑的,要及時起訴;在起訴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收集證據、寫好起訴狀等;在發現欺詐方可能處分或轉移已經履行的財產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訴訟財產保全。

法律法規:生意場上,若遇到合同詐騙應該如何維權?

在此期間你可以中止履行或者不予履行合同,中止履行適用於被欺騙詐方已經開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畢,發現合同可能為欺詐性合同,對方有欺詐嫌疑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當暫時停止履行。

不予履行適用於被欺詐方發現已簽訂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對方有欺詐嫌疑,雙方簽訂的合同可能為欺詐性的無效合同的場合。在這種場合,被欺詐方應暫不履行合同規定的內容,如不予發貨,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財產無法返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