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自卑这种果,是童年时期的“无意”种下的,却足以影响一生

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大多数的人内心里都会有一种自卑感,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01

上大学的时候,灵子在分组实验中常常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尽管她也想自己动手,由于害怕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她选择了默默退到一边。

有时候,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准备操作,可一看到其他同学上来了,又赶紧让步,似乎自己想做的事一点也不重要。

久而久之,她再也无法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轮到需要她自己操作时,只剩下了不知所措。

她恨自己笨,没用,什么都不如人。

工作以后,每当面对比自己优秀优越的同事和朋友,聊着他们的经历、见识,灵子总是把自己缩得很小很小,恨不得立即消失。

她认为,他们一定瞧不起自己。

后来,她干脆选择躲避。

只有在条件比自己差的人面前,她才会有被"在意"的感觉,开始理直气壮地说话。而她交往的圈子却越来越小,层次越来越低。

一次,有老同学从远方出差路过,约她出来小聚。她不好推脱,硬着头皮去了。她怕同学发现自己坐的是公交车,在车上不敢接手机。

快到包厢时,她还把自己那部旧国产手机调成静音,整个饭局中都没有勇气掏出来,怕同学见了会轻视她。

因为自卑,她不敢结交优秀的人,不敢当众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 错过了很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自卑这种果,是童年时期的“无意”种下的,却足以影响一生

02

自卑是一颗毒瘤,会慢慢腐蚀一颗心,使人变得敏感,懦弱,甚至带刺。常常在伤到自己的同时,也无意中伤到了别人。

很多自卑的人对自己要求苛刻,对别人也同样苛求。因为不认可自己,所以也不习惯认可别人。

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曲解别人的好意,挑剔别人,否定别人。

甚至有人见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内心就会痛苦。

一位网友在自述里说:"曾经一度以为,自卑是很私人的事情。所谓自卑,只是觉得自己不好,只是害怕别人看出来自己的不好,自卑,是柔弱的,是温和的。

但是,慢慢发现,有时候,自卑是带刺的。"

在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她不敢向人展示真实的自我,甚至常常把别人的善意帮助看成是羞辱。

有一次,樊胜美家里遇到困难急需一笔钱,她却不愿意让人知道。

安迪得知情况后主动拿出1000元要帮助她,不料樊胜美勃然大怒,当场翻脸。她认为安迪的"居高临下"冒犯了她的自尊,伤害了她。

自卑这种果,是童年时期的“无意”种下的,却足以影响一生

03

自卑这个果,是童年时期"无意"种下的,却足以影响一生。

在孩子成长的童年,很多成人常常于不经意中对孩子表示出轻视。他们在意其他成人的感受和想法,却不在意孩子内心怎么想,所以常常忽略孩子的感觉。

他们是爱孩子的,但是面对孩子很难表现出信任:认为孩子一无所知,也做不成什么事。他们甚至还认为孩子是在添麻烦和破坏东西,他的错误行为必须得到纠正。

成人可以为了使孩子比自己更富有而努力积累财富,却常常为了防止孩子"破坏"东西而限制他的活动。

如果其他成人不小心摔碎了一只碗或一个杯子,他会说没关系,他却担心孩子弄坏同样的东西而不允许他去碰它们。

孩子因此认为自己是祸害,是唯一不可靠的人。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甚至认为自己还不如成人禁止他碰的东西有价值。

成人之间会相互征求对方意见,他们却不和孩子商量就闯进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去打扰他。当孩子正在玩游戏时,成人认为散步的时间到了,就让他停止并带他出去。

自卑这种果,是童年时期的“无意”种下的,却足以影响一生

一个弱小的孩子,如果常常被成人看成附属品,并按成人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不重要的,应该服从其他的人。

一种自卑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当一个孩子产生了自卑感,就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感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甚至处处不如人。

当他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怀疑自己,很容易选择退缩。这样只会让他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所以,大人要学会的一个重要功课,首先是学会"在意"孩子,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感受和想法,尊重他的特点,把他当成一个独立正常的人一样看待。

04

我们爱孩子,不是单纯给他物质和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给他心灵的关爱,帮他找到自我,树立自信。

让他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值得爱的。即使他真的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人,也不会因此而自卑。

在不久前的一场巴黎走秀中,王菲12岁的女儿李嫣惊艳登场,台上的她不慌张不拘谨,挺胸阔步,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气场征服了无数人。

李嫣天生唇腭裂,经过了无数次的修唇手术,脸部的肌肉和牙床已变形,再也无法恢复到常人的模样。

她的身上却没有自卑的痕迹。

王菲说:

"我把她当成正常的小孩,我觉得她很美,真的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她也因此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李嫣的父亲李亚鹏从小就对女儿说,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不用躲避,可以回报一个最甜美的微笑。

他告诉她:"上帝给了你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发自内心地接纳她,"在意"她的感觉,让她连缺陷都能变成优秀的动力。

自卑这种果,是童年时期的“无意”种下的,却足以影响一生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小时候也曾因为自己的肤色而自卑。从小沉默寡言的他,遇到老师提问更是连话也说得不利索,老师因此断定他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母亲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街区征订报纸。

当小奥巴马努力尝试敲开邻居的大门时,征订报纸的结果竟出乎他意料的顺利,几个邻居都成了他的忠实订户。

从此他变得自信,说话不再结巴。

多年以后,奥巴马才知道,原来是母亲暗地里自己掏钱请邻居们订报纸。是她给了他信心,成就了那个优秀的自己。

童年时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模样。甚至可以说,很多人一生的自信或自卑就是来自于童年的经历。

每一个受过"在意"而健康成长的孩子都是自信的,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对自己的行为有着很大的把握。

也只有坚信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不断挖掘自己的优秀潜质,成就那个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