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認識的教師在學生時代學習成績怎麼樣?素質怎麼樣?

陽光的生活666


筆者認識的老師?呵呵😄筆者自己就是在一群老師中間啊。學生時代學習怎麼樣?嗯,分成四類來說。

一、55歲左右及55歲+

這個年齡段很多人會覺得不就是要退休教師麼?對。可他們中不少人還是在教學第一線。去年我們就看到溧陽高級中學一個老教師高三班主任,他好像教完這屆就退休。他們這代人就當時那個年代來說,是非常出色的,一個班考取幾個啊?筆者自己哥哥今年52歲,他自己班級當年高考全班錄取兩人,即使再復讀考取,也是很優秀的一批。大家都知道馬雲啊,他不是高考考三次錄取杭州師範學校麼?他優秀嗎?珍惜一切機會、責任心特強。黑板板書、手刻試卷等基本功出色。是學校教學一線的定海神針!

二、45歲左右及45歲+

不就是和筆者年齡相仿的老師麼?☺☺☺筆者學生時代成績麼還可以,當時班級52人,正取8人(筆者入讀的學校當時比較牛掰,全市第二)。這一批老師,親身多次體驗江蘇省教育改革浪潮😃😃😃積極進取,樂於接受新事物,工作方面強調公平公正。對學生包容性最大。

三、35歲左右及35歲+

這個階段老師大都優秀本科師範畢業。當時他們大都選擇餘地大,但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濃厚。用筆者同事話講:我媽媽為,死活要我報師範。😄😄😄還有:我真是痴佬,高考班裡第二名的,報個師範;害自己現在這麼苦。😃😃😃偶然有抱怨,但該幹嘛幹嘛,比筆者這類老師認真。不少是學校的班主任、教學骨幹,是學校的the salt of the earth(中堅力量)。

四、25歲及25歲+

這一批教師是學校的年輕教師,也是教學領域的新生力量。學生時代成績不錯,就職學歷更高。從2010年以來,入職我校的年輕教師直接就是研究生學歷。他們披荊斬棘參加教師招聘考試,成為光榮地人民教師。筆者也很佩服他們,筆者雖也是研究生,但是在職研究生,跟他們比弱爆了。☺☺☺他們的特點是很清楚自己為何當老師,工作怨言不多,現代化教學方式設計手段等相當熟悉,課堂使用頻繁。教師學科素養最高,一般和學生最親近,但可能管理學生方面需要積累更多經驗。

"現在收入"?估計大家對這個挺高興趣哈!😄😄😄那筆者就說說,筆者教師檔6級。收入也分四類:比筆者高的;和筆者差不多的;比筆者低的;比筆者更低的。😃😃😃😃😃😃開大家玩笑啊。不過問收入具體數字幹嘛⊙∀⊙?國家都有具體規定,網絡早都公開。筆者希望更多的人肯定絕大多數教師的付出,關心支持國家教師隊伍建設,創造更多機會吸引優秀的學生念師範大學,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Scarett


1.我讀中學時代(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學裡有一些被評反後落實了政策的所謂右派分子和反革命份子,他們有的原來就在大專院校工作、科研院所做學問,本身水平了得。我們得益於他們的文化教育,當時縣上那幾年都考得較好,不少學生都升入現在看來也是好的大學好的專業(如復旦新聞、武漢水利水電、川大、西財、成電、清華、北大等),後來這批老師有的回到原單位工作,有的出國與家人團聚了。因為我縣有一個大的勞改勞教單位和一個大的改造人的農場,雖然在山區,但當時由於改革開放初期,有這樣的優勢,所以教育質量好,有的城市學生轉學都要到我縣讀高中。

2.我參加工作後,中學的老師一部分是師範大學或大專畢業生,但師範的層次較低,如本省師範或地市州師專畢業,一部分是中師生(有的是本縣畢業),還有一部分是初高中生,後來通過各種渠道拿了本科文憑。但高考上大學的人數雖然多了,但質量不高。很少有我們那時的好的大學。考上重點大學的人少了,清華、北大、人大、復旦、上交、南京大學等近幾年為零。頂多川大為最好。

3.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對教育的期盼更高了。但是我縣中學的教師文憑大都達標,且高級、一級教師人數也不少,學校硬件也不差於城市,可是就培養不出我們那時候的人材呢?


XA123


我認識的老師在學生時代學習都是一般的,都不算最好的,可是素質和修養都非常的好。



實際上學生時代,大多數後來做了老師的同學普遍學習都不怎麼好,可是修養和素質都好,這些過來做了老師的同學大部分人都很懂事,都很明事理,性格都非常的有耐心,非常的好。


不過在八九十年代,一般都是初中學習好的考取了師範學校,這種師範學校畢業了就是中師生,一般都是三年制,那個時候培養這種中師生的學校,叫做師範學校,不要小看這樣的師範學校,進師範學校學習三年,這三年的伙食費全部由國家承擔,學費更是少之又少,基本是不交學費的。那個時候還可以每個月領到2.70元的 “肉食補貼 ”還有一定數量的伙食補貼,這樣的中師生待遇都非常的豐厚,父母幾乎不用為孩子讀師範花費學費和生活費,當時是有這樣的說法,考取師範學校,就是國家的人,生活費,學費都由國家負責。



所以村寨裡,如果有一個同學考起了師範學校,這個家庭都很關榮,都以自己的孩子考取師範生而自豪,會被當成學習的榜樣。當時只要進了師範學校三年畢業,國家全部包分配,由學生身份正式轉入國家幹部,就是說一個初中畢業生,考取了師範學校,國家就負責這個學生的全部生活費和學費,三年畢業以後,由學生身份正式轉入國家幹部身份,並且工作是包分配的,這樣的待遇在當時非常的讓人羨慕。不難看出當時學生時代考入師範學校讀書的孩子學習是最好的。


到了2000年以後,國家對教育的大量投入,師範學校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好多師範學校、教育學院都併入師範大學和師專,但是待遇還是和原來一樣,國家仍然負責學生的伙食補貼,這時師範生就不一定是學習好的,因為好多學習好的高中生都不願意考師範。



上面我分析的對你有用嗎?如果有用請給我點贊。


紹明伊文


對我很有教育意義的一個語文老師,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學生會主席,留校任教,因為8 9,被下放,檔案只寫六個字:此人不可重用。 他的文章在《請荷塘月色》,《評背影》在《讀書》都發表了,他給我們上課很少講書本的東西,他給我們講崔健,搖滾樂,黑格爾,叔本華,等等。 後來,學校整他,課都不給安排,一個月330塊工資都拿不到,後來他辭職了,去深圳,發展的很好,她孩子在香港上大學,是當地高考狀元。 我總結四個字:天道酬勤。 別欺負老實人。


止於至善


說到這個話題,想到一位已故老友,她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學,大學畢業後考回我們就讀的高中擔任政治課老師!

2003—2006年,我們在同一個班,她學習成績屬上游,很努力刻苦,不懂就問,同學老師都很喜歡她,課餘活動什麼的也很積極,綜合素質沒得話說!2010年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考入原高中擔任政治課老師,對學生很認真負責,參加所在學科比賽,獲得市一等獎,並準備代表市裡參加全省比賽!此時已有身孕,老公是高中校友!這個時候,她身體不適,一直以為是懷孕引起,後來發現是重疾(長期加班,不規律飲食引起),為了保孩子,很多治療不能開展,最後被迫打掉孩子,做了手術治療,可是結果還是不怎麼好,和病魔鬥爭了一年多,離開了我們!

我想說,不稱職的老師有,這是沒辦法的,各行各業都有不稱職的,但是,選擇做老師,絕大部分都會努力承擔起肩上的責任,累倒,病倒的不在少數!


談文武家在江城


我當了老師的同學在初中時代學習成績一般都是中等靠上水平,同學緣都很好,素質也不差。

先說一下我們這一代人的年齡,大約在三十出頭的年紀,事業和家庭大都都已經穩定,當年初中、高中選擇當老師的同學都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穩,雖然成績不拔尖,也不是班級活動的積極組織分子,但大都性格沉穩且稍微有些內向,學習雖然不是最刻苦的那批人,但也很認真。

但要說素質,初中、高中年齡段根本看不出什麼來,多數都是善良的,調皮搗蛋的有,但也是好孩子,那種很差的小混混現在都當了小老闆或者自己做生意,現在當了老師的同學,也都不差,很差的幾乎進步不了教師隊伍,政審早給篩下去了。

當然,早先的時候,教師都是學霸,且師範類學校免費還發錢,很多學生的理想都是當老師,老師在社會的地位又高,選擇當老師都是那時候學生的第一理想,現在雖然趕不上以前,但也不是任何人都想進就能進的,更不要說學渣了。


迷途遠望


我上小學的時候2000年,數學老師是我們村的,師專畢業,當時都年紀比較大了。主要帶數學,兼職帶語文,美術,音樂,體育等等,就沒有他不會的,而且當時學校的鼓號隊也是他教,什麼樂器都會。

他說他們上師專的時候只有學習好的才能上,上學不止學一門,什麼都要學,各種樂器也要學。

這個數學老師還特別會講故事,都拖堂很久等他講完,可以說是我上學時期遇到的最好的老師。而且不打人。

後來被提前退休了,因為帶頭去政府要耕地補償。

當時不管學習好壞都認為他教的好,家長也認可。這不僅僅是教學經驗水平的問題了,是這個老師整個人的素質就高出其他老師一大截。腹有書氣人自華


一隻大鴿子


年代不一樣地點不一樣,難說得清楚。即便同一所中學,不同時間的老師,也有差別。

比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所很偏僻的縣二中(地點在一個鎮上,離縣城一兩百公里),教師四五十個,其中一半是從大城市下放下來的成分不好的老師,他們中不少之前還是大學老師,學歷都是文革前的本科。能說這些老師中學都是學渣?不過這些人文革結束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陸陸續續調回原來城市了,這些人回到原來城市,依然在學校當老師。

接著是很多知識青年和回鄉青年被推薦上工農兵大學,其中一部分因為家庭出身不好但自己表現很好的被推薦去師範,然後出來當老師,這批人自己中學讀書相對來說成績也是不錯的。

接下來,就是恢復高考後,由於當時高考錄取率很低,能考上大學,即便是考上師範在當時來說,中學成績也算不錯。

然後大學招生人數多了,不少高考成績尖的人更願意去非師範類高校(出來後收入高啊),但也有不了農村出來的就算中學成績不錯,也還是報師範院校~師範院校有生活補貼。

再後來,農村經濟好起來了,這些農村的考生就不太在意生活補貼這一塊了。

再後來,又因為教師工作比較穩定,又開始有不少品牌大學甚至品牌大學的碩士生也願意當老師了。

現在,很多211、985畢業的,很多跑到大學當老師。

總之,當老師的並不都是學習一般的才去當老師的。

比如,同年考上北師大、華東師大的分數一般比考上福建醫大、南京中醫藥大學,哪個要求分數線高?肯定前者高吧。

就本人所知,本人的一個長輩親戚,中學(重點中學)成績就是年級前三名,其他的兩個前三名一個後來當了985大學教授,一個當了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主任醫生,我這個長輩親戚只是三四線城市的中學老師當了一輩子。而ta們那屆前三名後面的,不要有太多的當上了市長、移動(大區)副總裁、省電力公司上層管理、央企領導等。

感到每次問的這類問題:“當老師的是不是當年高考成績(中學成績)都一般的?”,用意是想羞辱當今當老師的:自己中學或高考成績一般,怎麼能教出優秀學生來?

那就想問了:難道國家總統的中小學老師的學歷,一定要比國家總統更高大上?

不覺得這個思維邏輯很混賬嗎???


屜1623804


這個問題有明顯的指向性,題主可能想要的答案就是:老師都是原來的學渣,所以現在素質和水平都很低!這其實是網上經常看到的言論。

這是對老師赤裸裸的攻擊!

一、多數老師在學生時代的成績並不差!

我們學生時代,選擇師範的,雖然不敢說是班級最好的學生,但是也是中上游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基本上都是老實本分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報考失誤而被調劑到師範學校或者師範專業的。

高考報志願時,學生往往都有很大的理想抱負,說實話,真正想當老師的並不多,因為在學生看來老師職業辛苦(高三老師的影響),收入不高,職業沒有挑戰性,這些都不符合他們對未來的暢想,所以成績好的學生,選擇師範的並不多。

但是,也絕對不是有些人所說的“學渣”,你見過幾個學渣能考上大學的?尤其是在高校沒擴招之前?

二、“逢進必考”,相當老師不容易!

也許上師範的學生,高考成績不是最好的,但是師範院校的學習環境,讓這些學生能夠在大學繼續認真讀書,很多師範院校,都號稱“考研基地”,這裡的學風都是相當好的,在大學裡的學習,還是相當紮實的。

畢業要想當老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筆試、面試,不說“過五關斬六將”,也是一層層選拔出來的,尤其是一些好的學校,面對的競爭,絲毫不亞於很多公務員考試。

二、現在的老師學歷越來越高!

現在,學校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學校都開始招生研究生學歷的學生,大城市的中學甚至都招收博士生,而且都是北大、清華這些名校的研究生;其他城市種好點的學校,會單獨招生六大師範院校的學生,這部分學生高考成績都是很高的;還有就是“公費師範生”,大家可以查閱一下,各省裡能上六大師範院校的“公費師範生”的都是什麼水平的學生,即便是省屬學校的“公費師範生”,成績也明顯高於一般的省屬高校。

所以,我奉勸有些人不要再以老眼光或者臆造老師都是“學渣”的言論,基礎教育好了,國家發展會更好,現在正在超這個方向快速發展。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滾滾紅塵一杯酒,教師事業引人愁;

千秋大業一杯茶,人類靈魂誰明查?

一句歪詩,只描寫過去的教師生存實況。

從2019年元月開始在國家教育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教師的地位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生活水準會不斷地攀升。

回顧教師的歷史情況也許更有助於全民重視教師生活的政策更快更好的落到實處。

自上小學至今,經歷許多尊敬的教師,能夠在腦海中我留下不滅印象的教師真的不多,細緻算來應該有三個,分別是小學的語文老師,高中的數學老師和歷史老師。

小學的語文老師,一位女教師,短頭髮,圓臉,永遠的那麼嚴肅。從來沒有敢正視過她,總覺得心底的一些小九九被她不斷的洞穿。

她喜歡朗讀課文。聲情並茂、深情無限、引人入勝、潤透心田。

五年級課本有《凡卡》一文。當她讀到凡卡被東家毒打的時候,泣不成聲、難於繼續,整個班級只能聽見老師的啜泣聲,同學們的眼淚隨著老師的啜泣聲悄悄的流淌在稚嫩的臉龐上,隨著老師拭去她臉上的淚水,有一位女生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繼而,所有的女生哭了起來。

待哭聲漸息,語文老師說了一句我記住一輩子的一句話:“努力學習你就不會像凡卡一樣捱打”。

後來,根據那節課的場景,我寫了一篇《讀凡卡有感》的作文。具體內容我已忘了,只記得老師把那篇文章出在學校的“”五一特刊”上。難道,當時懵懵懂懂的我,讀懂了老師,讀懂了世間的艱辛麼?

高中時代的數學老師系出名門。

老師90年秋季畢業於同濟大學計算機系。數學於他而言只是小兒科中的小兒科,一個圓,一支粉筆,一揮而就。一道數學題,三言兩語,說盡秘訣,講完過程。一個很平常的笑話,經他說出,同學們笑聲不斷,他只是一副舊社會的樣子,波瀾不驚。

據小靈通同學們報到,可能受虧於那次震驚世界的。

時至今日,仍能想到他波瀾不驚的笑臉上浮現的風輕雲淡的笑話。

高中時代的歷史老師真的很高傲。

一副金絲邊眼鏡是他的標配。站在講臺上從來沒有直視過求知若渴的我們。首先看著天花板把歷史課文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完”,然後精講,最後說題眼,這個過程只一遍。跟不上的只有下課看其他同學的筆記(當然老師也給了我們記錄的時間)。

那時,同學們看這兩個老師的眼神,真的很崇拜。

但是,據說,從2000年左右開始,從教的門檻降低,泥沙俱下,大師真的少了。

所幸的是,決策層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決定提高從教門檻。

十年之後,中小學校,應該是會出現大師級的教師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