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有哪些皇帝去過五臺山?

馬克華菲326


據談古論金不完全統計,古代共有9位皇帝來到過五臺山。

第一個來到五臺山的是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曾經拜謁五臺山,並且下詔將在北魏太武帝滅佛時期毀壞的五臺山寺廟重新修葺建造,使得五臺山恢復了以往的盛況。著名的佛教建築遺蹟佛光寺和大孚靈鷲寺等都是始建於孝文帝時期。

隋煬帝勉強算是來過五臺山。

大業十一年(615)五月,隋煬帝楊廣巡幸太原,八月巡幸雁門、崞縣。《廣清涼傳》載說:

(管涔山)上有宮池古廟,隋煬帝避暑而居,因說天池。造立宮室,龍樓鳳闕,遍滿池邊。此池,世傳神龍所居。

管涔山位於今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 ,是呂梁山脈的一部分,嚴格來說和五臺山並不是一回事,但是古代在人們的觀念中將管涔山包括在五臺山的大概念之內,所以,隋煬帝到過管涔山勉強也能算是巡幸過五臺山。

宋太宗也勉強算是來過五臺山。

宋太宗趙匡義在攻打北漢之時候,為了掃清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外圍之敵,曾率領宋兵攻佔五臺縣插箭嶺,這裡也是五臺山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戎馬倥傯,宋太宗沒有上五臺山拜謁佛寺。

元成宗和元英宗上過五臺山。

元成宗鐵穆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也是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貞二年(1296)也就是他繼位的第3年就來到五臺山拜佛禮僧;元英宗是元朝第五位皇帝,至治二年(1322)也就是他繼位的第2年來到五臺山舉辦水陸法會,也表現出虔誠的姿態。

清朝康熙帝曾五次巡遊五臺山。

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和九月,康熙帝兩次巡幸五臺山;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四十一年(1702)和康熙四十九年(1710),他又來到五臺山。康熙帝在五臺山修繕寺廟,舉辦法會,贈送佛像,寫作詩文,活動十分豐富,但是,尋訪出家的父親以及遭遇刺客等等奇聞異事,於史無據。

雍正帝來過五臺山但是並非是皇帝身份。

雍正帝是在康熙帝第四次巡幸五臺山時候陪同父皇來過五臺山,也寫下了《清涼紀遊一十四首》等吟詠五臺山和佛教的詩歌,但是雍正帝繼位之後一直沒有機會上五臺山,換言之,雍正帝並未以皇帝身份巡幸過五臺山。

乾隆帝六次巡幸五臺山,成為歷史上到過五臺山次數最多的皇帝。

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四十六年(1781)、乾隆五十一年(1786)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帝六次登臨五臺山,按照他本人的說法,祖父的五次和他的六次,都是為了符合《漢書》中提到『五六者天地之中』的說法,可謂討個吉祥口彩。

嘉慶帝在謁陵後到五臺山禮佛。

嘉慶帝曾經於嘉慶十六年(1811)春天恭謁位於今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的清西陵後,巡幸了五臺山,並寫下了《五臺贊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女皇武則天雖然對五臺山嚮往已久,但是卻沒有登臨的因緣;而順治帝雖然有傳說在五臺山出家,但根據正史,他也並沒有來到過五臺山。


談古論金


如今的五臺山的繁榮和清代皇帝是分不開的,大清一朝,對於藏傳佛教的重視程度尤其重要的政治目的,為了鞏固蒙藏的統治,利用佛教政教合一來達到政權的穩固。今兒咱就說說清朝歷史上去過五臺山的皇帝。

第一位,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大清朝第一個來五臺山朝拜的皇帝,很多野史說他是找其父順治帝(野史稱正史上順治並沒病死,只是來五臺山當了和尚,其實並無此事)康熙作為大清朝入關後最有文治武功的皇帝,而且在位六十一年之久,他開創了利用佛教懷柔蒙藏的總方針,並加以施行,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其影響力在佛教是有目共睹的,選擇五臺山作為鞏固統治的中心就很好理解了。據清史稿記載,康熙皇帝一共來五臺山達到了五次之多,並且在五臺山的很多寺廟內留下了“御筆”至今仍然留存,康熙來五臺山的五次時間為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十二日(首次),同年九月十一日(第二次),康熙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三次),康熙四十一年二月一日(第四次),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初二日(第五次)。

第二位,雍正皇帝,這個需要說明一下,胤禛在成為皇帝后沒有來過五臺山,只是在做皇子的時候,與其父康熙第四次來五臺山之時來過。

第三位,乾隆皇帝,他是來五臺山次數最多的,康熙5次,他竟然達到了6次,真實精力無限。羅列一下乾隆來五臺山的時間,乾隆十一年九月(首次),乾隆十五年二月,乾隆二十六年二月,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乾隆五十一年二月,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筆者在6月之時到過五臺山,晚上很冷,乾隆這麼喜歡二月來,難道是喜歡雪景麼?

第四位,嘉慶皇帝,他在嘉慶十六年巡幸了五臺山,並且對五臺山寵遇隆厚,他成為清代皇帝中最後一個遊覽五臺山的皇帝,此次之後,清代其他的皇帝再無來五臺山。


老豬的碎碎念


忻州的五臺山是有名的皇家寺廟,古代很多皇帝都曾來過這裡為民祈福朝拜。畢竟我國古代時候的人們對封建思想的束縛還是比較大的,因此佛教文化也有著深遠影響。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乾隆皇帝。根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是去五臺山次數最多的皇帝,大多都會選擇在冬季過後的開春季節,乾隆年間共六次巡遊五臺山。

可以看到五臺山佛教文化也深受古代皇帝的喜愛。其實喜歡去五臺山的皇帝遠不止康熙這一位,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皇帝還有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和雍正皇帝等。這些皇帝巡遊五臺山大多都是為了給百姓祈福,或者是欣賞五臺山的皇家寺廟建築。
眾所周知五臺山景區內有很多寺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文物意義非常的珍貴。而當初之所以能夠大規模的修建寺廟,也和那些喜歡去五臺山的皇帝有關係。比如熱愛寺廟建築的孝文帝,他在任期間曾修建五臺山多座重要寺廟。


忻州身邊事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歷朝歷代都受到了封建帝王的寵愛,特別是清朝皇帝的喜愛。自從東晉時期佛教傳入五臺山以來,身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香火延綿不絕,康熙皇帝來過五次,乾隆皇帝來過六次。

藏傳佛教在西藏地區地位極高,清朝皇帝重視五臺山,有其政治目的,那就是以此來懷柔蒙藏,維護封建大一統政權的穩固與發展。康熙皇帝第一次來到五臺山,打著尋找自己出家的父親順治皇帝的旗號,但沒有人知道順治帝是否真的到過五臺山。康熙自從八歲登基以來,平定三藩,生擒鰲拜立下的赫赫功勳,坐擁天下六十多年,文治武功空前絕後,他曾經寫過膾炙人口的一首詞《菩薩頂》,四十餘年禮世伽,本來面目是天家,靈感來自五臺山。

接手康熙皇帝的是雍正,雍正身為皇子的時候曾經在康熙第四次上五臺山的時候隨駕,因此對五臺山也有特殊的感情。他登基為帝后,休憩的地方就是北京的雍和宮,而如今的雍和宮是京城最大的喇嘛教廟宇,從這裡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對佛教結下了極深的緣分。而他在位的十三年來,一心忙於朝政,再也沒有閒暇時間重遊五臺山。


乾隆皇帝十分長壽,二十五歲繼位,在皇帝的位置上整整坐了六十年,人到七十古來稀,乾隆皇帝整整活了八十八歲,由於在位時期不敢超過他的祖父康熙,退位之後當了四年太上皇。歷史上流傳下來,關於乾隆皇帝的筆墨和趣事最多也最為精彩,他是歷史上到五臺山次數最多的皇帝,一共去過六次。為什麼乾隆如此執著於五台山,文殊菩薩又稱曼殊師利,曼殊與滿州二字切音相近,所以他就是菩薩化身,這在當時封建社會為大清統一製造輿論。正是由於五臺山有深厚的政治目的,才會六上五臺山。


四十五度歷史


北魏孝文帝 巡幸五臺山的第一位皇帝

歷史上孝文帝崇信佛教是出了名的,他在五臺山擴建寺廟,促進了佛教的興盛。據清朝編撰《五臺縣志》載,孝文帝曾到驢夷縣(今五臺縣)佛光山造“佛光寺”,還“登臨西臺”。五臺山佛光寺歷史悠久,寺內佛教文物珍貴,素有“亞洲佛光”之稱。

佛光寺

番外篇: 相傳孝文帝的第四個女兒誠信公主也受其影響,也對佛教情有獨鍾,後毅然到五臺山出家,皈依佛門,因而建立起來的寺廟稱公主寺。寺內壁畫技藝精湛,栩栩如生,和永樂宮壁畫並稱“南北雙珠”。

公主寺壁畫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歷史上武則天曾派人到五臺山採回菊花,以求聞到花上沾染的佛香。後又派人到五臺山挖回顯通寺前大花園裡的花木萬餘株,移栽於洛陽宮內,遂使五臺山花卉名聞天下。


顯通寺

清朝聖祖皇帝 康熙

康熙皇帝曾五次西行巡遊五臺山, 清朝建國後,五臺山佛教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康熙皇帝曾多次駐蹕於臺懷鎮菩薩頂行宮,登臨五臺,留下許多墨寶詩文,其中《菩薩頂》詩最為膾炙人口:

四十餘年禮世伽,本來面目是天家。清涼無物何所有,葉鬥峰橫問法華。

菩薩頂

清朝“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到五臺山次數達六次之多,成為歷史上到過五臺山次數最多的皇帝。相傳,乾隆屢次欲登臺頂進香拜佛,皆被風雨所阻,未能如願。於是對黛螺頂的青雲和尚說:“三年後,我再來時,既要登臺頂,還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辦這件事。”青雲和尚最後想出辦法,模仿五個臺頂的文殊法相,合塑於黛螺頂的正殿,登黛螺頂就相當於登五個朝臺了。

黛螺頂



如今,五臺山研究熱正在興起,歷代帝王留下的詩文碑銘以及口口相傳的歷史故事,正成為來五臺山觀光旅遊矚目之焦點


智慧的九金




歷史上第一個到五臺山巡幸的皇帝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族。後改姓元,故又名元宏。公元471年—499年在位。孝文帝崇信佛教,大力扶持五臺山。清《五臺縣志》《廣清涼傳》《佛祖歷代通》《古傳》等古蹟中都有關於拓跋宏巡幸五臺山的記載。



第二個到過五臺山的皇帝是隋煬帝楊廣(569—618),公元604年—618年在位。楊廣在開皇九年復任幷州總管,得五臺山異人章仇翼(即盧太翼)資助,使他對五臺山情有獨鍾。



第三位是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在位期間,對佛教禮遇有加。對五臺山的護持枚不勝舉,大大促進了五臺山佛教的興盛。



元代有兩位皇帝上過五臺山,一位是元朝第二代皇帝元成宗鐵木耳(1256—1307),1294年至1307年在位。元貞二年(1296)即“幸台山”,瞻禮聖容,崇佛敬僧,並開始在五臺山敕建萬聖佑國寺。另一位上過五臺山的元朝皇帝是元英宗碩德八剌(1303—1323),他1320年至1323年在位。他在五臺山“作水陸佛事七晝夜”。



大清建國,五臺山佛教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位皇帝多次巡幸五臺山。傳說順治皇帝退位後偷偷出家於五台山,弄得後世人們因此而編造出許多離奇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