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哪些食物吃完一次,就念念不忘?

悲傷穿透的眼眸


爸爸包的水餃,還有燒麥,包子都是我念念不忘的,可惜爸爸走了我在也吃不到了,每次想到爸爸我都肝腸寸斷。

我爸爸是個很勤勞的人,他在世時家裡都是他去買菜做飯,他做的飯菜特別好吃,每到年節都要在廚房忙碌一天,他常說煮吃的是最麻煩的,從採買到準備食材到煎炒烹炸要很多道工序,而吃卻很快就吃完了,最多嘴上說一句好吃,而爸爸從不要我們進廚房,他在世時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默默的做完,現在每當想起爸爸的好都不禁淚如雨下。

爸爸包的水餃裡面要放很多的料,有半肥瘦的豬肉,大蔥,蝦仁,香菇 ,白菜,醃製一個小時在包,那時候還是自己幹皮,包出來大小個個一樣,就像量過一樣,燒麥是用春天的筍還有豬肉一起炒加入韭菜,筍要剁碎,然後放到蒸籠裡蒸出來晶瑩剔透非常漂亮。

爸爸我想你了,希望下輩子我還是你的子女,還能和你是一家人。


桃林夭夭


在我的印象裡,說好吃的我也不知道啥是好吃的,啥是難吃的,現在條件都好了。雞鴨魚肉可以說你想哪天吃就可以哪天吃!

媽媽做的飯雖然不是美味,但也是我一生最眷戀的味道了,還有老爸醃的老鹹菜,那是一種情懷,吃了它心裡踏實滿足。

如今媽媽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別說做飯了就是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幸好老爸還能照顧她,現在我們一家三口,想吃啥就做啥,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啥都是香的。




歲月的保養師


姐姐不知怎樣吃,經人南方人告訴,指點,姐姐只好把蟒蛇肉剁碎,又放了一些剁碎的豬肉,包成了餃子,讓大家都能吃。

我和母親都不是隨便亂吃食物的,姐姐在南方久了,受到南方人的影響比較多了,什麼這補那補的也略微瞭解了一些。讓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吃一點,我是送母親去姐姐家養病的,那裡的空氣溼度比北方大,氣候溫暖,海洋氣候,無論白天溫度多高,但夜裡必須蓋被子。姐姐姐夫的工作在山上,部隊守邊很辛苦。幾年都不能回老家,母親病好了一些,就讓我母親送到姐家休養。姐說,吃點對身體有補的作用,有利於母親養病。母親勉強吃了幾個,我也吃了一個。因為摻了豬肉,我並沒有吃出什麼特別的味道。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也可能就會吃掉那一碗餃子。但是,我知道了,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那頓飯,雖然只吃了一個餃子,裡邊有一點點蟒蛇肉,但吃那頓飯的情景記憶猶新,好懷念和姐姐在一起的日子,可就在這幾天,她已經化成一縷青煙,去了天堂,自此陰陽兩隔,不能再見到了。


藍天白雲61070563


這個問題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始終念念不忘的是學校旁邊的那條小吃街。

上學的時候是在省會城市,雖然算不上發達,但是還是說的過去。長長的一條街上,什麼都賣的有。當然最讓我們感興趣的還是街口的那家自助餐,基本上一個月要吃上兩次,而且每次都是扶牆而出,生怕吃少了對不起自己付出的那幾十塊錢。

除了自助我們也吃過街上的各種小吃,要說最念念不忘的還是臭豆腐和豆腐腦


熙有熙友


大學四年,吃了不少滿足的東西,簡單說幾個~自己比較喜歡的,當然很多~簡單說,喜歡的朋友旅遊的時候記得吃哦!

1、柳州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配料特別豐富,除了(米粉)以外,還有酸筍、油果、酸豆角、花生等,可以說是一種“配料十足”的食物。大學舍友是廣西人,第一次吃螺螄粉在宿舍裡,所有人都被燻了出去,我覺得很香,也從此愛上了這款食物。

大多人覺得很臭那螺螄粉的“臭”,臭在哪裡?

當然也有人完全不能接受螺螄粉這種美食,第一感覺就是和臭豆腐一樣“臭死了噁心之類的”, 但是其實,這股臭味主要來自於螺螄粉當中的配料——“臭筍”。

後來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集的時候就介紹過柳州酸筍的製作,而螺螄粉的歷史也是長達很久了。

酸筍,選取肉食豐富的大頭甜筍,然後加入山泉水用缸醃製半個月。既然是發酵食品,味道肯定是有的就像臭豆腐一樣,柳州螺螄粉的酸臭味,也正是由此而來。但是也阻擋不了任何人吃它的心!

2、湖南蒸碗

湖南蒸碗第一次吃到是在大學出去旅遊的過程中,湖南蒸碗菜品較多,主要沿襲了以湘菜為主的味道。蒸青菜,紅燒肉,香腸,臘腸炒肉,杏鮑菇炒肉等等菜品,凡是在湘菜川菜中可以見到的食物基本都會以“碗”的形式出現。主要以瓦碗為主。味道也是一絕的棒。價格公道,基本一人25元就可以吃到飽!

3、河南燴麵河南燴麵吃了四年,味道不用說,河南一些地區羊肉做的好吃,燴麵的湯底也是用羊骨熬製而成,扯上兩塊面,滿滿一大碗,上面還有羊肉,絕對一碗不夠吃。

燴麵的精髓全在於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下七八味中藥,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般,所以又有人叫白湯。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既可以吃又可以欣賞師傅的手藝。

4、重慶板凳面

重慶板凳面一開始是在一個不起眼的紀錄片——重慶中看到的,重慶板凳面在重慶人們眼裡就是一早一晚的慰藉,店面不大,早晨一碗板凳面帶個雞蛋配上豆汁,吃到滿足,一天美好的生活 才算正式開始。既然叫板凳面那麼肯定是在板凳上吃的。意境就很棒吧~哈哈~當然美味才是最重要的,據說重慶的板凳面,在火爆的地方每天都要排隊到很久


辣言辣語


忘不了的不是食物,而是和這種食物有關的人,就如同我忘不了用禾蟲醃漬而成的禾蟲醬一樣。

禾蟲,這種對很多人看了都不敢吃的蟲子,對老饕而言,卻是美味,禾蟲鮮吃的滋味當然遠勝於醃漬。而我卻偏牽掛那種在舌尖上的鹹鮮,與其說我想念的是禾蟲醬,不如說我想念的是外婆。

外婆居住的小村,山明水秀,稻米飄香。每當農曆的三、四月,在茘枝花開時節又或農曆八月稻花成熟時,禾蟲上市,到了漲潮,全家老小都要出動捉禾蟲。

因為那時候農村窮,這禾蟲是難得的美味,除了大家吃一次新鮮的解解饞,剩下的,外婆就會用一層禾蟲一層鹽的方式醃製,生曬發酵,入壇密封,放於陰涼處製成禾蟲醬,也可以將生鮮禾蟲洗淨晾乾,拌好鹽,放到陶壇中,密封醃一段時間,便自然成醬。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一罐子禾蟲醬是一家人葷腥的來源。但其實,外婆制禾蟲醬是為了媽媽。

母親喜歡禾蟲的滋味,總是說它又鮮又香。於是外婆記住了。每年便都要送上來。當年的交通並不便利,外婆要過來母親這裡,必須先步行半小時出村,再到鎮上車站,再轉兩次車,又進入步行一個多小時,經歷大半天,才會輾轉到了我們家。

因為禾蟲離水即死,外婆為了方便攜帶和保鮮,便只好做成禾蟲醬。

外婆逗留的日子總是很短,小住幾天,便又匆匆趕回鄉下。於是,我們卻在盼她來的日子,也記住了禾蟲醬。

母親會不時把禾蟲醬拿出來在太陽下晾曬。鮮活的禾蟲讓人望而生畏,而製成醬後,禾蟲的蛋漿早已凝結,在陽光下只見一缽金黃。

舀一小勺,加陳皮絲用來蒸五花肉,味道比用蝦醬蒸五花肉,不知鮮美多少倍。小小的一碟,無須其他,便足夠全家佐以完成晚飯。製法雖簡,味道卻真的不簡單。

如今,外婆已不在多年,加上環境汙染嚴重,禾蟲的數量已經很少,連新鮮的亦成稀罕物,但我們依舊年年會吃上禾蟲。因為鄉下的表弟每年仍會在這兩個時節,應時捕蟲。於是,半夜常接到打給母親的那通電話,又會聽到熟悉的鄉音:“小姨,明天回來吃禾蟲”。

禾蟲尚有,禾蟲醬亦可複製,但外婆已不在了。





木子羅食記


對於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來說,是最不挑食的,什麼菜都能吃,但是什麼菜每次吃完又讓你念念不忘的 我想,大概就是這幾道了吧!

我列出了四道菜--葷菜有青椒肉絲和紅燒肉

這兩道菜一直陪伴著我的童年甚至到現在,如果好幾天沒吃上,心裡甚至有點慌,哈哈,這可能就是這兩道菜的魅力的,無敵下飯!

那關於素菜的話,我想了好久,終於選出了兩個,因為我特別愛吃辣,所以我對家常菜特別的青睞。青椒西紅柿和手撕包菜這倆個菜以前上學的時候學校食堂都會隔三差五的製作出來,特別是青椒西紅柿,在外地出差吃不慣當地伙食的時候我都會單獨讓師傅給我炒上一盤,味道酸辣可口,生津開胃,哈哈,寫到這裡我不禁嚥了口水……說了這麼多菜,還真是有點餓了,我這就去趟菜市場!有沒有一起蹭飯的啊?






l湘西su三瘋l


1989年年三十那天我在四川成都姑媽家過年,姑媽忙活大半天做了好些菜,其中一款地塊道道的成都風味鹹燒白緊緊抓住了我的味蕾,那鹹鮮回甜,味道醇香,入口即化的軟糯燒白,太好吃了,可惜一大碗十片,每人只能吃一片。時至如今想到這燒白,真想自已製作,一怕麻煩,二怕做不到姑媽那高水平。唉唉,燒白只能回味。
羊肉湯,河南夏邑的羊肉白菜粉絲湯,吃了一碗還想吃第二碗,走親戚家可是要文明有禮儀,大碗大碗地吃親戚家的羊肉湯那是有失文雅人的高雅風度的。

去年到河南夏邑親戚家做客,河南人招待貴賓喜歡燒一鍋奶白清香的羊肉湯來熱情款待,河南親戚家燒的羊肉湯湯鮮香濃郁,湯汁醇厚,鮮而不羶,羊肉湯起鍋前加入白菜和粉絲,讓羊肉湯的營養更全面,更無油膩。我現在還想吃這種味道的羊肉湯,只能等到明年再去河南夏邑走親戚了。
還有母親做的包子,母親做的包子很特別,想吃母親做的包子得五年等一回,因為做為女兒的我是計劃五年看望一次母親,知道自己沒有常回家看望母親不孝,但沒奈何,路途實在遙遠。好在沒有人怪我。

母親做的包子餡是五花肉切丁加白蘿蔔丁加調料炒制,麻辣味,香鮮味,精炒而成,胖乎乎的大包子蒸兩鍋,一人三、四隻吃的不亦樂乎!
念念不忘不僅僅是這些美食,同時還念念不忘與這些美食相連的人和事。


A猜猜馬迷


我記憶猶新,到現在也忘不了的食物是,牛肉乾,那是我16歲那年,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在吉林一干部家庭當保姆,侍候一位快八十的老奶奶,那時市裡普通人家,是很少吃到牛肉乾,老奶奶家有位4歲的小孫女,特別愛吃牛肉乾,每當小女孩放假在家的時候,我就得給一老一少做飯,侍候她們的飲食起居,小女孩拿牛肉乾當零食吃的,有一天女孩給我一塊四稜的正宗牛肉乾,當時我沒有看到過這樣的食品,我也不知道是啥零食,因為我是保姆,也懂得身份規矩的事,我說啥也不敢吃,小女孩硬塞我嘴裡一塊,那種香甜的感覺一直也忘不了!這麼多年我買過好多次牛肉乾吃,但也吃不出來那次的味道了!


超越美食


蘇州,啞巴生煎。

據說生煎是煎的饅頭,我總覺得裡面包了肉,應該算是包子吧。

幾年去過一次蘇州,聽當地的朋友瘋狂推薦啞巴生煎,於是一天下午我自己散步過去吃了。

還記得去的是臨頓路的那家店,可能我去的時候不是飯點,所以沒有排隊。印象中一進店裡就看到玻璃隔著的後廚裡的大平底鍋,廚房裡的阿姨們正在把煎好的包子一盤盤裝好,準備讓服務員端到顧客面前。

店裡不大,乾淨整潔,牆上紅色菜譜,收銀和廚房裡的阿姨們讓人感覺特別有生活氣息。

生煎上面撒了芝麻,剛出來特別香。吃的時候要小心,最好先咬一小口,把汁吸完之後再吃。一口猛咬下去的話很容易汁飈出來燙到嘴。外皮香脆,肉餡滑嫩,還有蘇州菜的特點——甜味。這甜味一點不違和,還更好吃了。一個人吃一盤生煎加一碗綠豆湯,好像十幾二十塊錢左右,這個性價比吃得非常滿足了。

據說啞巴生煎是一家開了幾十年的老店了,現在在蘇州也有幾家分店,但最好吃的還是臨頓路那家。聽說創始人在小時候因為生病不會說話了,後來學做生煎特別專注,做出來比別人的好吃多了,開店後就取了這個店名。

幾年沒去過蘇州了,每次提起這個城市,真的真的非常懷念啞巴生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